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是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胺基酸?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那些大約在37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最早的蛋白質是什麼樣的?

近日,科學家們試圖解答了這一問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Dan Tawfik教授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Norman Metanis教授重建了蛋白質序列,它們很可能與現代蛋白質的祖先非常相似。研究結果提出了這些原始蛋白質進化成活體細胞的一種可能性。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細胞遺傳物質編碼的蛋白質相當於活體細胞中的螺絲、彈簧和齒輪等所有運轉部件。但是,我們認為第一種蛋白質早於細胞出現,因此也就早於我們已知的生命出現。現代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胺基酸組成,它們都是構造蛋白質所必需的,並且全部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形式排列——一種長的鏈狀分子,其中每種胺基酸的位置對於蛋白質的功能至關重要。但是,關於最早的蛋白質是如何產生的卻存在一個悖論。因為製造蛋白質所需的胺基酸本身是由其他蛋白質(酶)產生。這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它只是部分解答了這一問題。

科學家們認為,真正最早的蛋白質源於較短的名為肽的蛋白質片段。這些肽原本是原始化學湯中自發產生的胺基酸的粘性組裝。然後,短鏈肽會彼此結合,隨著時間的流逝,形成了具有某種作用的蛋白質。

胺基酸的自發產生早在1952年就已經被證明,Miller和Urey在這項著名的實驗中,複製了人們認為存在於地球生命之前的條件,並增加了可能來自閃電或火山的能量。研究表明在合適的條件下胺基酸可以在沒有酶或任何其他活體生物機制的情況下形成,這表明胺基酸是在酶這隻「雞」出現之前的「蛋」。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生物分子科學系的Tawfik說,這一切都很好,但是,該實驗及後續的每個實驗都缺少某種重要的胺基酸類型,比如攜帶正電荷的精氨酸之類和賴氨酸。這些胺基酸對現代蛋白質特別重要,因為它們與DNA和RNA相互作用,而DNA和RNA都帶有淨負電荷。

如今,RNA被認為是既可以攜帶信息又可以複製自身的原始分子,因此從理論上講,與帶正電荷的胺基酸接觸對於活體細胞進一步發育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Miller和Urey的實驗中出現了一種帶正電荷的胺基酸,即一種名為鳥氨酸的胺基酸,這種胺基酸被發現存在於精氨酸產生的中間步驟,但其本身並不用於製造蛋白質。因此,研究團隊提出疑問:鳥氨酸是否就是那些祖先蛋白質中缺少的胺基酸?為此,他們設計了一項實驗來檢驗這個假設。

科學家們從一個與DNA和RNA結合的家族中相對簡單的蛋白質開始,運用系統發育的方法來推斷祖先蛋白質的序列。該蛋白質原本富含正電荷(64個胺基酸中的14個為精氨酸或賴氨酸)。接下來,他們創造了合成蛋白,鳥氨酸取代了這些胺基酸成為正電荷載體。

基於鳥氨酸的蛋白質能夠與DNA較弱地結合。然而,在Metanis的實驗室中,研究人員發現簡單的化學反應可以將鳥氨酸轉化為精氨酸。這些化學反應能夠在某種條件下發生,它存在於最初的蛋白質在地球上出現之前。隨著越來越多的鳥氨酸轉化為精氨酸,蛋白質越來越類似於現代蛋白質,並以更強且更具選擇性的方式與DNA結合。

科學家們還發現,在RNA存在的情況下,肽的古老形式會進行相分離,就像油滴在水中一樣,這一步驟隨後會導致自組裝和「部門化」。 Tawfik說,這表明這種蛋白質與RNA一起可以形成原始細胞,真正的活細胞可能就是從原始細胞進化而來的。

論文連結: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6/18/2001989117

相關焦點

  • 生命的起源: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胺基酸?
    但是,我們認為第一種蛋白質早於細胞出現,因此也就早於我們已知的生命出現。現代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胺基酸組成,它們都是構造蛋白質所必需的,並且全部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形式排列——一種長的鏈狀分子,其中每種胺基酸的位置對於蛋白質的功能至關重要。但是,關於最早的蛋白質是如何產生的卻存在一個悖論。因為製造蛋白質所需的胺基酸本身是由其他蛋白質(酶)產生。
  • 生命的起源: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胺基酸?
    細胞遺傳物質編碼的蛋白質相當於活體細胞中的螺絲、彈簧和齒輪等所有運轉部件。但是,我們認為第一種蛋白質早於細胞出現,因此也就早於我們已知的生命出現。現代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胺基酸組成,它們都是構造蛋白質所必需的,並且全部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形式排列——一種長的鏈狀分子,其中每種胺基酸的位置對於蛋白質的功能至關重要。但是,關於最早的蛋白質是如何產生的卻存在一個悖論。
  •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先有RNA還是先有DNA?
    但是具體是誰先開啟了地球上的生命,科學界已為此爭論已久。近期,一項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上的研究報告首次通過實驗表明,生命在創始之初,DNA和RNA的基本構件可以同時形成和共存於地球的原始「化學湯」中。四十億年前,地球的原始化學湯中開始出現後來發展出生命的大分子。
  •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還是先有病毒這種生命?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這個問題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糾纏已久。假設,我是說,假設病毒就是源於地球的玩意兒(近來有科研證據表明病毒也可能來自外太空,這裡不做討論)。按照我們先現有的認知理論,病毒如果不依附於其他生命形式(包括生物、細胞、細菌),就沒辦法存活,因此生命肯定先於或同時和病毒存在於地球,但其中糾結的部分在於,我們迄今為止,無法給病毒一個確切的定義。過去的一百年至今,我們對於病毒的定義都在不斷發生改變。
  • 科學家發現不用胺基酸就能合成多肽 有望回答生命起源之謎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多肽的合成,竟然可以不需要胺基酸的參與!該研究的官方新聞稿也指出,它有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起源之謎。不是生物專業的讀者朋友們可能對「多肽」這個詞比較陌生,這邊先做一個簡單介紹。我們知道,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重要功能,而蛋白質的基本組成部分是胺基酸。多肽同樣由胺基酸組成,但尺寸還不是非常大,關鍵的三維結構也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簡單一點看,多肽可以被視為是胺基酸合成蛋白質過程中的中間體。
  • 科學家發現不用胺基酸就能合成多肽,有望回答生命起源之謎
    ▎學術經緯/報導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多肽的合成,竟然可以不需要胺基酸的參與!該研究的官方新聞稿也指出,它有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起源之謎。
  • 生命的起源:原始蛋白質怎麼來的
    生命的起源:原始蛋白質怎麼來的 2020-06-29 0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四直播:先有雞or先有蛋?從自複製看生命起源
    生命起源問題有著,研究方法涉及生物學、化學、資訊理論甚至熱力學,形成了許多有影響力的理論。諸多理論都繞不開一個底層機制問題:具備自我複製能力的系統最早是怎樣形成的?近年來,主要研究為化學空間搜索、化學分子的複雜性、生命起源建模、自我複製的非線性系統、複雜系統建模。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男人和女人誰先出現?
    男人女人哪個先出現這個問題和大家一直爭議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樣的,其根本在於物種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南方古猿我們於猩猩的祖先同微森林古猿。初中的生物學告訴我們,人類的祖先是800-10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
  • 【教學參考】地球生命之源-先有DNA還是RNA?
    本文轉自網絡, 如有侵權, 立即刪除! 20世紀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個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擔著遺傳信息載體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學反應的作用。
  •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看似簡單,實則涉及了生命起源的基本問題。它等於在問:地球上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生物?要知道,生命不等於生物:前者沒有經過精卵結合,不能進行繁殖行為,是後者的原始形態。40億年前,地球表面全為海水覆蓋,火山、地震頻繁,它們生成和釋放的原始細胞,並不具有主動的意識行為能力,只能被動地存在於沒有土質的洋底環境中。
  • 地球最早出現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
    而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通過線粒體中的遺傳物質和已經出土的化石證據推測出:人類的誕生時間應該是300-500萬年起,起源地就在非洲,只不過具體是東非還是南非,則因為化石證據不夠明確而存在爭議。當然,現實生活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進化論的觀點,所以西方有上帝造人,而我國古代有女媧造人。
  •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你聽說過米勒實驗嗎?
    米勒的實驗(Miller’s simulated experiment)在當時很有創新性,不僅啟發人們沿著化學進化這一方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啟發人們去探索生物分子的非生物合成。米勒首次在實驗室內模擬原始地球還原性大氣中的雷鳴閃電,結果從無機物合成出有機物,特別是多種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這是生命起源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後來,科學家們仿效米勒的模擬實驗,已合成出大量與生命有關的有機分子。
  • 生命起源之謎 彗星潛藏胺基酸「轟炸」地球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發現彗星「轟炸」地球時產生的衝擊波可能有助於蛋白質分子的合成,為生命的誕生搭建了舞臺。宇宙中流竄的彗星、巨型冰封雪球以及塵埃,是目前已知的能攜帶有機化學物質和水分的天體,它們為早期地球帶來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物質條件。然而,在數十億年前的地球,還是個貧瘠、荒涼的星球,是什麼機制導致了第一個生命的誕生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 35億年前先有地球磁場還是先有生命呢?
    比較流行的地球磁場起源學說是「地球發電機」。地心深處有80%的成分是鐵,其餘主要是鎳、氫等等,最高溫度約6000攝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面的溫度,所以地心的鐵都是液態的。然而,最近的10億年裡,地核的溫度下降了100攝氏度,所以一部分液態的鐵變成固態。
  • 生命起源假想論有幾種?你知道多少?
    有了DNA和蛋白質,才有了原核生物,後來原核生物進化成真核生物,經過35億年的慢慢進化,才有了今天千姿百態、生機盎然的千萬億生命。全世界生命起源的假說竟然有5種?但卻只有中國文化找到了真理!5.精源論17世紀,歐洲人發明了顯微鏡。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科學家們的回答很明確
    ,甚至有的課題會讓人感覺到十分得無聊,比如在學界,一直有著「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的討論,甚至許多科學家們為此進行了長年累月的科學研究,就只是為了證明到底雞和蛋哪個最先出來。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科學家們回答很明確。雖然這個話題已經被學者、科學界、文藝界、哲學界人士討論了幾百年。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英國教授給出了答案。
  • CICC科普欄目 |淺談生命的起源-----從米勒實驗說起
    筆者認為這一基本科學難題對於人類意義重大,因為真正了解過去才能明白未來,在此問題上,畢竟聖經的創造論與漫無目的的物理世界將賦予生命很不同的意義。對於個體而言,或可以喚起童年時的好奇心而激發思考的火花,或可以讓人在難題面前始終保持謙遜的求知態度、敬畏大自然,而擁有這種好奇心和對真理不懈追求的願景,對科研人員而言,無疑是很有益處的。
  • 關於生命起源,這4項著名研究你應該了解
    如果想要給布魯斯一些真正的考驗,不如把他的任務推回到生命起源的階段,畢竟生命的那些最初時刻才是最神秘、最吸引人的。(當然,電影也可能就成了一部科幻片。)雖然電影和故事只是一種虛構和暢想。但不可否認,生命的起源和早期進化一直是現代科學中最受關注的大問題之一。想
  • 組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α-胺基酸)
    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以下幾件事情:1、地球生物的誕生  2、人類的起源   3、現代人的產生4、農業的產生   5、工業的產生   ......  ......現代普遍認為生物是進化而來的,蛋白質是生物進化之初選擇下來的作為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的生物大分子,如此重要而複雜的蛋白質卻僅由20種胺基酸組成,複雜的背後往往是簡單。進化之初為什麼選擇了這20種胺基酸,而且統一是a-胺基酸呢?值得深思,我不知道科學家們是否已經知道了一些原因。        我們還是回到組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