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起源,這4項著名研究你應該了解

2021-01-13 環球科學



十幾年前,Jim Carrey主演過一部喜劇電影《冒牌天神》(Bruce Almighty)。在劇中,不停抱怨命運不公的主角布魯斯突然被允許做一天無所不能的「上帝」,負責管理整個世界的運行。很快,布魯斯就被寫著所有人願望的便利貼淹沒了。


 圖片來源:《冒牌天神》

不得不說,布魯斯在劇中領到的這個任務可能只算得上是「上帝簡單模式」。如果想要給布魯斯一些真正的考驗,不如把他的任務推回到生命起源的階段,畢竟生命的那些最初時刻才是最神秘、最吸引人的。(當然,電影也可能就成了一部科幻片。)


雖然電影和故事只是一種虛構和暢想。但不可否認,生命的起源和早期進化一直是現代科學中最受關注的大問題之一。想要了解生命的起源,必須找到許多問題的答案,從生命起源的天體物理和行星背景,到前生命化學越來越複雜的發展,到第一批細胞的組裝,再到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進化以及後來越來越複雜的生命形式的出現。


 生命起源和早期進化的大致「時間軸」(橫軸時間單位:十億年)。| 圖片設計:雯雯子;參考來源:《進化》


目前,我們已經對生命起源和早期進化的大致時間軸有了一定了解。主流學說認為,地球被認為在大約45億年前形成,而生命很有可能起源於地球最後的主要增長階段(約40億年前)和最早的已知化學化石形成(約38億年前)之間的2億年中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有關生命起源的研究蓬勃發展。但科學的進程從來不是直線發展的,其中有一些關鍵發現突破了我們的認知,也有一些發現顛覆了以往的觀點,但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讓我們越來越靠近生命的開端。



 時間:1953年 

 代表論文:A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Under Possible Primitive Earth Conditions

 代表科學家:Stanley L. Miller et al. 


可以這麼說,現代對生命起源的研究始於1953年。那一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化學家Harold Urey的博士生Stanley L. Miller進行了迄今為止最著名的生物發生實驗,改變了人們對前生命合成的看法


生物發生的第一步,首先需要大量「零件」,這是最容易理解的一步。這些零件包括胺基酸、脂類、糖等等分子。Miller設計了一個簡潔的儀器來模擬早期地球環境。沸水代表著冥古宙的海洋,簡單的氣體混合物模擬著地球原始的大氣,電火花則模擬了閃電。在這種條件下,僅僅幾天後,密封儀器中無色的水就變了顏色,其中開始含有許多複雜的有機分子混合物。原本透明的玻璃變得汙跡斑斑,沾滿了粘稠的黑色有機汙泥。


 Miller-Urey實驗裝置簡單示意圖。|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Miller對這些化合物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等物質。隨後,科學家在相似的條件中創造了一系列有機分子,這些實驗確鑿地表明,早期地球一定富含著生命的基本分子。這類實驗成功建立起了一種範式,將生命的起源追溯到這樣一種「原始湯」中,仿佛就是達爾文筆下的那個「溫暖的小池塘」。



 時間:1977年 

 代表論文:Clustering of Suspension-Feeding Macrobenthos Near Abyssal Hydrothermal Vents at Oceanic Spreading Centers

 代表科學家:Peter Lonsdale et al. 


事實上,一些科學家認為,1953年的實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過於成功」,以至於不少專家曾一度認為,生命起源之謎已經基本被解開了。米勒的影響力一直很大,許多「米勒派」的科學家相信,閃電帶來了「原始湯」,生命就是從這樣的環境中誕生。


但答案顯然沒有那麼簡單。很快,新的發現似乎為生命誕生提供了另一種方案。


 全球海底熱液活動區的大致分布圖。|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科學家在不見天日的深海海底,發現了充滿生命的「黑煙囪」生態系統。這裡富含礦物質的流體與熾熱的火山地殼相互作用,形成噴口。這些噴口噴出的熱流接觸冰冷的海水時,會產生礦物沉澱,就好像冒著黑煙的大煙囪。在化學能的推動下,生命在這種不見陽光、遠離地球表面的地方蓬勃發展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些「煙囪」廣泛地分布在海底,噴口附近的生態系統豐富多彩。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在各種極端環境中,無論在酸性的池塘,還是沸騰的火山附近,或是冰凍的極地巖層中,生命比我們想像的更頑強和豐富,許多微生物甚至依賴來自礦物的微弱化學能就可以生存。一些科學家因此提出,為什麼一定要假設生命就誕生於「溫暖的小池塘」呢?事實上,生命的「零件」散落在宇宙的各個角落。



 時間:1982年 

 代表論文:Self-Splicing RNA: Autoexcision and Autocuclization of the Ribosomal RNA Intervening Sequence of Tetrahymena

 代表科學家:Thomas Cech et al. 


在對生命早期演化的研究中,長期以來隱藏著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現如今,所有細胞生物都在使用DNA作為遺傳物質,DNA攜帶的遺傳信息能構造出蛋白質,從而實現生物的功能DNA編碼著合成蛋白質的信息,而DNA的複製又需要蛋白質的催化——那麼,哪個先出現的?在生命的早期,是如何發展出這樣複雜而完整的閉環的呢?


20世紀60年代,Francis Crick提出了一種可能的猜想,其中的關鍵就是RNA在生命早期,RNA可能同時作為信息的載體和催化劑。這樣的猜想不無道理,RNA與DNA很相似,它們同樣可以承載遺傳信息,但結構比DNA更簡單,似乎帶著更多「原始」的影子。


在不久之後,一些關鍵的線索出現了。1978年,Sidney Altman首次發現RNA在一種催化反應中是必需的。1982年,Thomas Cech首次證明RNA分子本身可以起到催化作用。Cech把一個未經處理的RNA分子放入沒有蛋白質的試管中後,它開始了自我剪接。也就是說,RNA分子可以將自身切成碎片,並將遺傳上重要的RNA片段重新連接在一起。目前,已知的RNA酶(也叫核酶)已有百種。Altman和Cech也因此被授予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


這些證據有可能指向,在生命早期很有可能是一個RNA世界。那時,RNA是唯一的編碼分子,它們隨後在自我複製中進化出了更為穩定DNA分子,並讓生命邁入了蛋白質世界。但這段故事的細節目前仍然很模糊,畢竟生命分子很難留下動植物那樣的化石線索。現在,還有許多研究都在追尋這種從RNA到DNA的變化是如何產生的,並希望找到最古老蛋白質的線索。



 時間:1999年 

 代表論文:2-Methyhopanoids as biomarkers for cyanobacterial oxygenic photosynthesis

 代表科學家:Roger E. Summons et al. 


在探索生命起源的研究中,還有一些化合物被作為「分子標記」。比如,如果某一類化合物在活細胞之外很少出現,而在特定巖層中找到了它們的蹤跡,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有說服力的生命證據。


 藿烷類化合物在穩定細胞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藿烷類化合物(Hopanoids)就屬於這樣一類有機物。每個藿烷都有一個獨特的骨架,藿烷類化合物在穩定保護性的細胞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類物質可能是所有分子生物標記物中最具說服力的之一。


1999年,Roger Summons和團隊在西澳大利亞25億年前的黑色頁巖中發現了藿烷分子變體。這裡的巖石几乎沒有受到過熱量的改變,也沒有受到地表生物或者地下水的汙染,因此有可能讓古老的生物分子保留下來。這些被稱為2-甲基藿烷(2-Methyhopanoid)的分子只在光合藍藻中被發現,而藍藻是古地球上最主要的氧氣製造者。


Summons認為,地球上的光合作用在25億年前就開始了。這個年代與當時已知的氧氣的增加是一致的。這項研究也為古生物學開闢了新的道路,科學家可以在保存下來的分子碎片中尋找光合作用的起源。


但對持懷疑態度的人來說,儘管樣本所在的巖層條件優越,但汙染仍會是個大問題。藿烷類化合物在地球上四處都是,在如此長久的地球歷史中,我們並不能確定這些藿烷究竟是何時以何種方式到達那裡的。


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有太多不確定性,因此類似的爭論比比皆是,它們雖然看起來激烈,甚至針鋒相對,但也總是很有趣,總能帶來新的發現。


生命的起源只是第一步,非生命系統產生原始的生命形式,隨後演化出成生物個體,並最終在地球上步入自然選擇驅動的進化和多樣化的軌道。這個過程經歷了數十億年,相關的研究自然也不是幾篇論文就能囊括。也許有一天,我們或許能用一個更完整、更可靠的故事,最終回答生命起源的問題。但這個答案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背後,一定都包含了無數的爭論、推翻與重建。



N. H. 巴頓等,《進化》,科學出版社,2010年4月Robert M. Hazen, The Story of Earth, Penguin Books, 2012https://www.americanscientist.org/article/the-origin-of-lifehttps://www.simonsfoundation.org/life-sciences/origins-of-life/simons-collaboration-on-the-origins-of-life/critical-questions-concerning-the-origins-of-life/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89/press-release/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原理」(ID:principia1687)


相關焦點

  • 生命起源在哪裡?Science 研究告訴你,在海底
    不過,關於這一難題的研究近期有了新進展。科學家們發現,在海底熱液噴口的位置,周圍有三種金屬化合物,能使氫氣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形成對細胞生長至關重要的高能量有機化合物。由此,研究小組認為,高溫高壓的海底熱液噴口處,很可能是地球生命的開始。
  • 淺談生命起源、研究思路和假說 古人原來這麼中二
    關於生命的起源古代和現代人類有多種假設,不過證據都不能算很充足,畢竟是這麼久遠的事了不是嗎?如果人類製造出了時光機,最重要的事怕就是考證生命的起源吧!神:叫你胡咧咧,看我把你炸得外酥裡嫩,隔壁小孩當場饞哭。好闊啪——小編只能選擇狗帶。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人既然是由神創造的,那又是什麼東西創造神呢?神又算不算是生命呢?如果算,既然討論的是生命的起源,那麼神的起源才能算是起源吧。難道神也是神的神創造的?這麼討論下去怕是要無限循環。
  • 生命密碼的起源,帶你了解全新的自己!
    所謂改變人命運的十種方式: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命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命,當然了解自己命理的方式有很多,作為一個小白,以生命密碼入門無疑是最簡單易學的方式。生命密碼起源生命密碼的起源可追溯到2500年前西方古老神秘學,源於古希臘哲人及數學家,也就是數學幾何之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被今天的人尊崇為數字、幾何、天文、音樂之父。
  • 一口氣看懂生命的起源
    關於生命的起源,這樣一個終極的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有許多學者參與到相關方面的研究。他們當中有哲學家,有神學家,有科學家。關於哲學家和神學家們的觀點,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一下,由於我是科學領域的創作者,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在科學領域中,目前對於生命起源的看法。
  • 研究人員發現氰化物或參與地球生命起源
    研究人員發現氰化物或參與地球生命起源 原標題: 在地球還處於早期時,像這樣的含氰化物的隕石可能在地球播下了生命的化學成分。  圖片來源:趣味科學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關於生命起源的一個永恆的謎是,生命是如何從非生物化學過程中產生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氰化物或許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 關於生命起源有7種理論,其中之一地球上的生命來源於外太空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地球生命的早期,閃電為生命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因為在放電時,可以從大氣中形成胺基酸和糖,其中包括了水、氨、甲烷和氫。2.「魔法」粘土來自格拉斯哥大學的化學家卡恩斯-史密斯(Kearns-Smith)提出:粘土沉積物可以促進第一個「活」分子的形成。
  • 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研究獲重要突破
    然而,華夏先民,勤於筆耕,記錄下了無數諸如天雨粟、雨魚、雨蛙、雨各種動物乃至人類,以及地生、石生、木生、水生各種動物等等神奇自然事件,正是這些忠實的記錄,為我們破解宇宙最大的奧秘——生命起源之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沒有這些記錄,生命起源、人類起源的奧秘就永遠不可能被揭開。本書不但從歷史和現代文獻中輯錄出大量精彩絕倫的生命及人類創生的歷史事件,而且推導出了生命創生的切實可信的具體機制。
  • 你喜歡人工智慧嗎?快來了解一下人工生命吧
    我們的學術領域很自然地與生物學和化學重疊,但還包括計算機科學、天體生物學、物理學、複雜系統、網絡科學、地質學、進化科學、生命起源研究,當然還有人工智慧和動物行為研究。我們的標語是,「生命本該如此。」要開始解釋這個領域,很自然就要先解釋我們所說的「生命」究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認為這個問題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解決了:生命是指某種生長和繁殖的東西是活的。
  • 生命起源新論——最早的新陳代謝是如何進行的?
    關於早期地球上生命是如何從混合物中進化而來的,主流的觀點往往集中在DNA和RNA的起源上,它們是遺傳的分子。但是基因的起源只是生命起源理論必須解決的謎團之一。另一個是新陳代謝,通過不斷地從環境中汲取能量並將其傳輸到生命分子的過程中,使生命成為可能。
  • 葉狀形態類生命——動物生命的起源
    雖然研究人員早前也發現過這類已滅絕的神秘生物的化石,並稱之為「變形體」(Rangeomorphs),但是他們依然很難將該物種進行分類。不過現在,科學家相信,紐芬蘭發現的化石和其他類似的化石可以幫助他們解答關於地球生命的關鍵問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葉狀形態類生命存在於距今約6.35億到5.41億年的震旦紀。
  • 生命的起源到底是咋回事?
    #了不起的生命醫學「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起源於海底煙囪?」這其實說的是生命起源的海底熱泉口假說,的確,這個假說確實是目前關於生命起源最主流的假說,其實另外還有一個主流的假說叫做RNA世界假說。這些名字聽起來都奇奇怪怪。但如今是這樣的兩個主流的假說是經歷了科學家非常長時間的爭論才得到的。
  • | 關於生命起源的熱力學推論
    不過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對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這篇文章拋開細胞和生物學細節,模擬了一個更簡單的化學物質系統,儘管如此,依然有異常結構可能在裡面自發形成,在England看來,這正是生命起源背後的推動力。但England補充說:「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能獲得特定結構。」系統的動態過於複雜且是非線性的,我們很難預測究竟會發生什麼。
  • 生命起源研究新裡程碑:Science刊文前生命化學自催化網絡
    9月25日的Science雜誌刊載了一項研究,科學家構建了以水、氮氣、硫化氫、氨氣、氰化氫、甲烷作為起始反應物的自主催化網絡。這為尋找生命誕生伊始的早期化學反應網絡提供了研究線索。 生命怎樣起源?生命起源之問:代謝優先還是信息優先 物質和信息,是生命起源故事的兩條主要線索,有學者早早就提出了「生命=物質+信息」的洞見。 但是,物質代謝為先還是信息複製為先?這個問題一直是生命起源研究的爭議焦點。
  • 尋找外星病毒,能幫助我們了解生命起源嗎?
    通過給宇宙病毒學感興趣的科學家提供這樣一個平臺,NASA希望發展「新的研究領域來推動我們對病毒如何影響地球上——乃至或許太陽系中其他星球上——的生命起源與演化的理解」。最近,NASA贊助的宇宙病毒學工作小組吸引了許多富有經驗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的研究領域涵蓋多個方向。有了這些感興趣的研究人員的積極參與,這些工作小組有望促使NASA繼續為宇宙病毒學研究分配更多資金。
  • 尋找外星病毒,能幫助我們了解生命起源嗎?
    一些科學家還猜測他們是否遺漏了什麼,病毒也成為了科學家尋找地外生命的一個目標。NASA的病毒焦點小組(Virus Focus Group)正試圖將病毒學上取得的進展整合到宇宙生物學中,以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它們在宇宙中的分布。
  • 尋找外星病毒能幫助我們了解生命起源嗎?
    一些科學家還猜測他們是否遺漏了什麼,病毒也成為了科學家尋找地外生命的一個目標。NASA的病毒焦點小組(Virus Focus Group)正試圖將病毒學上取得的進展整合到宇宙生物學中,以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它們在宇宙中的分布。
  •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人能否長生不老?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人能否長生不老?  如果你想為刁難一位生物學家,只要問他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就行了。早在150年前,達爾文就一直在思考,認為地球上一切生命產生於「原始湯」。然而,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思考生命起源這個問題。
  • 論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氧氣或二氧化碳等。其中最關健的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恰好的光照溫度利於生命成長)距離及地球與周邊星球的恰好(為地球擋住域外飛來的磒石衝擊,起到了保護作用)距離。 人類甚至推算出宇宙的形成,地球的形成之因果,太陽發熱的發光原因等事項。進而論述生命的起源由地球產生簡單的細胞後逐步分裂進化而來。
  •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先有RNA還是先有DNA?
    儘管科學家們對於這些生命分子的具體成分還在進行激烈爭論,但他們一致認為這些分子應該承擔兩項重要的功能,即:存儲信息和催化反應。在現代生物的細胞中,這兩項任務分派給了DNA和蛋白質,當下,生命起源研究和生物課本的主流觀點則認為,這兩項任務最初都是由RNA完成,隨後DNA和蛋白質接管鋪平道路。不過RNA學說一直以來就存在兩個疑點,一是RNA真的能靠一己之力承擔起全部生命功能?
  • [趣味生物]關於生命起源的幾個假說
    這一假說認為,現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是由神創造出來的,生命是上帝或神按照一定的目的,一次性地創造出來的。這一假說極為簡單地把生命的起源推到了一個不可知、也無法證明的上帝和神的身上,這是在有科學之前,由於人類的愚昧無知而提出的。這一假說把生命起源的問題,劃歸神學的範圍,因而是極不科學的。  2.自生論(或自然發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