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太空曠?不,太陽系其實很熱鬧

2020-08-27 隨意發散想像力的大輝

導語:浩瀚宇宙、廣袤無垠、冰冷黑暗、絕對死寂......一提到宇宙星空,我們腦子裡立刻就會出現這些詞語。畢竟,星體間距離以「光年」為單位,「光」一年走的距離,想想就非常遙遠。

但是,有沒有可能僅僅是我們的科技水平還沒摸到宇宙旅行門檻的原因呢?畢竟,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宇宙確實非常浩瀚,但是如果把視角放大、把地圖縮小,其實宇宙星空真的很熱鬧。特別是我們太陽系,真的是一個熱鬧的大家庭。


銀河系有四大旋臂,但是在英仙臂和人馬-船底臂之間,有一條本地臂--獵戶座旋臂,在其靠近內側邊緣的位置上,就是我們的太陽系,由行星、衛星、星雲等物質構成。

一、行星

提到行星,我們通常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八大行星,實際上還有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其中小行星和彗星合成為小天體。太陽系除彗星之外,其它星體基本上都在一個平面圍繞太陽運動。

1、八大行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根據距離太陽的遠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被稱為類地行星,也就是與地球相似的行星,主要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是類木行星,也就是與木星相似的行星,主要是以液態和氣態為主要構成。

類地行星距離太陽較近,體積小、密度大;類木行星距離太陽較遠,體積大、密度小。

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界限分明的原因,根據科學推測,主要是因為在太陽系誕生的過程中,強烈的太陽風將星雲物質吹離,較輕的物質吹的較遠,較重的物質則較近。因此,發展成熟的太陽系就形成了四顆類地行星距離太陽近,四顆類木行星距離太陽較遠的現象。



2、矮行星

太陽系的行星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第一:繞太陽運動;第二:能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天體;第三:具有足夠大的質量,能夠依靠自身的引力使其形狀呈近似球形。

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的星體,則是矮行星。

最有名的矮行星是「冥王星」。在發現最初,冥王星被認為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但是在發現它70年後,冥王星因為不能清除自身軌道上的小行星而被行星隊伍「除名」。

除了冥王星,太陽系已命名的矮行星有:卡戎星、鬩神星、穀神星、鳥神星、妊神星和共工星。

太陽系總共有多少矮行星,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因為在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帶,存在不少類冥星體,這些星體究竟是矮行星還是小行星,還需要探測技術進一步提高之後才能確認。

3、小行星和彗星

小行星和彗星統稱為小天體。

①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太陽系中98.5%的小行星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稱為小行星帶。目前已經被編號的小行星有12萬多顆,這個區域也被稱為主帶。

根據科學推測,這條小行星帶同時受太陽和木星兩顆天體的影響,因此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難以聚合形成大的星體,從而演變成了小行星帶。

另外在海王星以外也分布有小行星群,這片地帶稱為柯伊伯帶。據估計,太陽系小行星至少有50萬顆。



②彗星

彗星是由冰和塵埃組成的物體,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顆。

關於彗星的起源,有人認為在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特大彗星區,那裡約有 1000 億顆彗星,叫奧爾特雲;也有人認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還有人認為彗星是在太陽系的邊遠地區形成的;甚至有人認為彗星是太陽系外的來客。

有科學推測,地球早期的水就來自於彗星撞擊,甚至地球生命就源於彗星,因此關於彗星是掃把星、災星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二、衛星

衛星本指圍繞行星和矮行星公轉的天體,但是,現在也用於稱呼圍繞行星和衛星(如月球)運動的人造天體。

1、天然衛星

太陽系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衛星。其中,木星和土星是當之無愧的大哥。木星有79個衛星,土星有82個,天王星有27個,海王星有14個。與這些大哥相比,地球就只有月亮一顆衛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目前已知有205顆衛星。其中比較特殊的有:土衛六是太陽系唯一有大氣的衛星,木衛一被二氧化硫及鈉雲包圍,被稱為「擁有最多活火山的天體」,木衛三體積比水星還大。



2、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顧名思義就是人工製造的衛星,是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太空飛行器,可分為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

據查詢,全球總共發射了5000多顆人造衛星,目前仍在軌道上的有1000多顆,仍在工作的有近800顆。

三、星雲

關於彗星的起源,有人認為在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特大彗星區,那裡約有 1000 億顆彗星,叫奧爾特雲。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雲團內布滿不活躍的彗星,位於海王星軌道外圍,即太陽系的邊緣。

奧爾特星雲,是彗星的故鄉,因此也叫彗星雲,由諸如水冰、甲烷、乙烷、一氧化碳和氰化氫的「冰」組成。因為它們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無法接收到光和熱,因此才會像一個大冰箱,為彗星的誕生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原材料。

儘管天文學家估算奧爾特彗星雲裡可能有1000億顆彗星,但是每年我們能發現的僅有5-6顆,這是彗星雲受到太陽系附近恆星的作用,會離開太陽系,並且木星的引力也會把彗星驅離太陽系。



結語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宇宙很熱鬧,太陽系很繁華。我們正如蜉蝣不能理解人類的視角一樣,我們現在也理解不了更高文明的視角。

但是,只要記住,我們並不孤單,我們的家園不只是地球,而是整個太陽系,在家園裡有無數個天體與日月同輝,與永恆相伴,這就夠啦。

生活很苦,所以要給自己找點樂,讓眼睛越過柴米油鹽醬醋茶,去看看與生活無關的事情。歡迎關注我,一起做個偶爾眺望星空、想像遙遠的未知、琢磨遠古過往的人。我是大輝,一個不想把眼睛只盯在腳下的前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教科書上的太陽系示意圖比例都是錯的?真實宇宙極為空曠
    首先需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宇宙真的太空曠了!而且,這種空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宇宙絕對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空曠!此類圖其實存在嚴重誤導,真實的太陽系幾乎沒有辦法在行星全都可視的情況下用一張普通A4紙來呈現。
  • 人類為何飛不出太陽系?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給出答案
    引言: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正式發射升空的旅行者一號經過了長達42年的飛行後終於接近太陽系邊緣,但按照計劃它本應該在2015年就達成這一目標,難道有神秘力量在阻止人造飛行器飛出太陽系嗎?人類為何飛不出太陽系?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論了解一下。
  • 就在太陽系周圍,數十顆褐矮星被發現,原來這裡這麼熱鬧
    在茫茫宇宙中,恆星之間的距離都非常大。如果把我們的太陽比喻為一枚一元錢硬幣,那麼距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則遠在700公裡以外。星際空間就是這麼空曠,但是另一方面,太陽系周圍的區域也並沒有那麼荒蕪。最近,科學家們一口氣在太陽系周圍100光年以內的區域發現了95顆褐矮星,讓這片區域稍微「熱鬧」了一點點。
  • 發現了太陽系周圍有幾十個褐矮星,原來這裡是如此的熱鬧
    浩瀚的宇宙中,恆星間的距離都很大。若將我們的太陽比作一個一元硬幣,那麼距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恆星就在700公裡之外。而在另一邊,太陽系周圍的星際空間卻並不像以前那樣空曠。近日,科學家們在離我們100光年範圍內的太陽系內一口氣發現了95顆褐矮星,使這個區域變得稍微「熱鬧」了一點。
  • 宇宙被監督?旅行者2號成功抵達太陽系邊緣,卻對人類指令說不
    不過,當它們抵達太陽系邊緣的時候,卻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讓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都表示或許宇宙正在被監督。科學家認為,大致原因分為以下2點:第一,當它們抵達太陽系邊緣後,因為距離的關係,導致地球指令電磁波傳播的速度變慢了,所以,我們以為它們接收到了,可能其實還沒有,不過從技術的層面來說,這種可能性並不大;第二,它們被其它文明控制住了,不再能夠接受人類的指令。
  • 宇宙被監督?旅行者2號成功抵達太陽系邊緣,卻對人類指令說不
    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是如今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按照科學家的推測,它們如今都飛出了太陽系。不過,當它們抵達太陽系邊緣的時候,卻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讓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都表示或許宇宙正在被監督。
  • 為什麼所有星球都懸浮在太空中不墜落?科學家:其實我們理解錯了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從一開始的天圓地方再到現在的宇宙論,我們人類的認知也處於不斷的進步當中,但是這時卻有網友提出疑問,為什麼所有星球都懸浮在太空中不墜落呢?對此有科學家表示:其實我們理解錯了。
  • 地球的運行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何擺脫不了太陽系?
    可有問題來了,經過科學家研究,如果想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系,那麼需要的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要大於16.7公裡/秒,可通過地球的圍繞太陽的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來進行比較,地球的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可為什麼地球沒有擺脫太陽的束縛呢?
  • 地球的運行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何擺脫不了太陽系?
    可有問題來了,經過科學家研究,如果想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系,那麼需要的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要大於16.7公裡/秒,可通過地球的圍繞太陽的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來進行比較,地球的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可為什麼地球沒有擺脫太陽的束縛呢?
  • 宇宙太空處處是「危險」,難道太陽系最安全?這一切都是假象!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在地球上面有很多的自然資源,這些資源孕育著我們,使得人類能夠生存下來,但是在遙遠的地球以外的外太空,那裡到處都存在著未知的危險,真摯我們不知道這些危險是什麼,只有這樣才是最恐怖的,並且大家都在猜測在遙遠的外太空,是否還會有和我們一樣的生物。
  • 地球為什麼飄在太空,而不往下掉?宇宙的上下左右都在哪?
    地球為什麼飄在太空,而不往下掉?宇宙的上下左右都在哪?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外太空的不斷發掘,最終讓我們知道原來的地球就算很大,但在太陽系中也只是小小一粟,更別提與浩渺宇宙相提並論!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水球,因為地球70%以上的面積被海洋覆蓋。
  • 太空核動力技術「復活」 為太陽系探索「助跑」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月6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馬紹爾太空飛行中心的核研究主管麥可·霍茨希望太空人能夠乘坐核反應堆到達火星。他認為,少量的鈾-235(其能量密度是液體燃料的100萬倍)可以通過裂變產生熱為火箭提供動力。儘管霍茨對太空核動力和核推力技術的應用前景滿懷信念,但是,撥付給此項研究領域的經費一直不穩定。
  • 宇宙有多大?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到底有多渺小?看看就知道了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宇宙,世界,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到底有多渺小,也許只有從太空回望地球才能感受到1946年10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因為v2火箭從美國的白沙飛彈靶場騰空而起,攝像機在距離地面105千米的高空拍攝下地球彎曲的,表面和覆蓋著雲層這一高度已經越過卡門線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
  • 科學家:除地球外太陽系還有6個星球或有生命,這下太陽系熱鬧了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嗎?如果是在幾十年以前問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那時候我們對宇宙甚至是太陽系都知之甚少。但是現在我們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科學家給我們的答案卻是「生命可能存在於地球以外的其它星球上」。
  • 太空飛船已遠離太陽系,以每秒15公裡飛向宇宙
    這艘太空飛船已經遠離太陽系,以每秒15公裡飛向宇宙在寂靜的宇宙空間中,一眼望不到頭的黑暗空間裡,閃爍著無數繁星,有一艘人造宇宙飛船在這樣一個寂靜的世界中閃爍,面向銀河系的中心及其背後的太陽系。我不知道它能飛多久,也不知道它是否能到達中心黑洞。簡而言之,2025年後,地球上的人類將失去與它的聯繫,它將走向何方?
  • 太空真的很冷?旅行者2號傳回最新消息:太陽系邊緣30000度
    筆者-小文所謂的溫度,其實不過是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而越接近真空的環境,分子的運動就越緩慢,溫度也就越低。很多人都以為,太空是真空環境,因此太空的溫度也肯定是一直處於零下的,這種說法一半正確一半錯誤,因為即使是距離太陽幾百億公裡,人們在太空中也能感受到這顆恆星的熱度。太陽是太陽系的老大,它佔據了太陽系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質量,而其擁有的能量是人類難以想像的,因為僅僅是太陽一秒鐘所發出的能量,就足夠人類使用27萬年了。
  • 現實版的嘆息之牆:太陽系的七大奇觀,你知道幾個?
    小行星帶把小行星帶放進太陽系七大奇觀裡,其實有些名不副實;人們對它的印象主要就是那些不怎麼科學的科幻電影。從地球到木星之間的空間異常廣袤空曠,裡面的五十多萬顆小行星其實稀疏異常,先鋒10號、11號、航海家1號和2號、伽利略號、卡西尼號、尼爾、尤利西斯號和新地平線號穿越小行星帶時都沒有發生過意外。
  • 太陽表面溫度非常高,光照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一直零下?
    太陽照亮了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還是零下,看完你就明白了太陽是位於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心的一顆恆星,眾所周知,太陽系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太陽去運動,太陽系是一個天體大家庭,他們以各種方式的互相作用,由8顆行星組成了這個家族的主要成員
  • 現實版的嘆息之牆:太陽系七大奇觀,你知道幾個?
    小行星帶 把小行星帶放進太陽系七大奇觀裡,其實有些名不副實;人們對它的印象主要就是那些不怎麼科學的科幻電影。 從地球到木星之間的空間異常廣袤空曠,裡面的五十多萬顆小行星其實稀疏異常,先鋒10號、11號、航海家1號和2號、伽利略號、卡西尼號、尼爾、尤利西斯號和新地平線號穿越小行星帶時都沒有發生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