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http://t.cn/Aip2PUvp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IXorU87VJfRmrBzhq6FdOw
科學家們在南極半島最北端的丹傑群島發現了一大群阿德利企鵝,數量超過150萬隻。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是因為太空航拍圖中出現的大塊大塊的糞便而首次注意到它們,從而發現了這個阿德利企鵝巨型群落的。這篇文章於2018年3月發表在《科學報告》上,併入選了2018年Altmetric最受全球媒體關注的100篇論文之列。
在接下來的分享中,該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Heather J. Lynch將與我們分享這一研究成果及她對擴大文章影響力的一些看法。
圖1
1、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什麼?
幾年前,我和我的同事Mathew Schwaller發現,在一些我們還不確切知道能繁殖企鵝的島上,似乎存在著很大的企鵝群落。起初,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在用於檢測企鵝群落的算法中出現了錯誤所造成的。為此我們採用了更高解析度的圖像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試圖找出問題所在。但隨著更深入的分析,我們發現確實存在著一些企鵝群落,這些群落根據我們的估算應是南極規模最大的企鵝群。
幾年之後,我和一些合作者獲得了Dalio基金會的資助,用於探索這一區域。我們把這次探險稱為「危險島探險(Danger Islands Expedition)」。取這個名字的部分原因是其縮寫(DIE)正好反映了在這個具有堅不可摧的海冰的區域成功著陸的難度之大。雖然我們對失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這次探險最終卻無比成功。我們不僅調查了危險群島的所有島嶼,還調查了南極半島上其他幾個重要的企鵝聚居地。然後毫不例外地,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分析此次探險獲得的所有數據並寫好論文。可以說,從我們對這些神秘的群落產生興趣到文章的正式發表,經歷了數年。
圖2
2. 您是如何決定在哪裡發表這一研究成果的?
雖然對南極進行的研究(特別是實地研究)總能抓住媒體的眼球,但是要將這樣的研究發表出來是極其困難的。許多期刊認為南極太遙遠了,幾乎不可能在科學界引發波瀾。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生態學數據都來自於某種特定的原生環境。
選擇《科學報告》,是因為我們認為該期刊更有可能看重文章本身的價值,而不是一些所謂的研究熱點。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文章在大眾媒體中引起的極大興趣有點諷刺意味,我希望它能挑戰那種認為只有我們這些有幸到那裡的人才對南極研究感興趣的觀點。
3. 您認為在像《科學報告》一樣的開放期刊上發表論文會如何影響科研成功的能見度?
在像南極這樣的地區中工作的一個問題是,在全球化面前,我們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必須知道一個事實,想要了解相關研究工作的人並不一定訂閱了我們所選擇用於發表數據的期刊。我們的第一個問題總是問自己:在哪裡發表?在哪裡可以讓那些感興趣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當研究的發現對相關管理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就像這篇文章一樣)時,選擇開放獲取期刊意義深遠。
4. 大眾對您研究成果的反應給您帶來了什麼?
雖然我不能代表其他作者,但就我個人而言,最讓我激動的是一些編寫出的教材講述了我們在危險群島的發現。我們幫助教育出版商出版了一些非常棒的科學新聞類書籍,許多老師告訴我,他們通過這篇論文向孩子們介紹了衛星、無人機和企鵝。我收到過無數封來自孩子們的電子郵件,他們想知道更多,甚至有一個孩子還親手畫了一張很棒的卡片,感謝我對企鵝所做的研究。這是對作為一名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家長的我的最佳認可。
5. 對於科研工作者如何擴大其研究的影響範圍,您有什麼建議?
實際上,在這篇文章的發表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我必須感謝我的合作者,是他們教會了我如何和媒體共事,並引導媒體對於某一精彩研究故事產生興趣。
我們所做的最正確的事,就是提前創建一個Dropbox文件夾,其中包括了媒體可使用的照片、說明文字和視頻等資源。我們還創建了一個電子表格,其中包含聯繫信息、專業領域以及論文發布後幾天內所有合作者可接受採訪的時間。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我們每天都發出數百條宣傳消息,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好所有的材料,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此外,我也深深體會到視覺效果對故事的重要性。和靜止的圖像不同的是,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大大提升了媒體對這個故事的興趣。由於同行評審過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結束了,並且文章在線發表後可能不會引起多大的反響,因此我會更多地思考怎麼提前準備好故事框架。如果沒有提前早早準備好新聞材料和新聞稿,就有可能錯過與公眾分享你的工作的機會。
閱讀採訪原文請訪問:http://t.cn/Aip2PUvp
期刊介紹:Scientific Reports (https://www.nature.com/srep/) is an online,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the publishers of Nature. We publish scientifically valid primary research from all areas of the natural and clinical sciences.
The 2017 journal metrics for Scientific Reports are as follows:
•2-year impact factor: 4.122
•5-year impact factor: 4.609
•Immediacy index: 0.576
•Eigenfactor® score: 0.71896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1.356
•2-year Median: 2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