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焦作日報》10月16日02版
從非典疫情到新冠疫情,她先後兩次出徵戰「疫」。17年來,從一名護士成為科室的護士長,從一個小姑娘變成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本有很多可以示弱的理由,但在兩次抗疫面前,她用行動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我先上!」她就是閆彩紅,是市第三人民醫院急性傳染病科的護士長。
2003年「非典」,還是一名年輕小護士的閆彩紅說:「我還沒結婚,沒有負擔,我上!」時隔17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成長為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長的她說:「我是黨員,我有救治『非典』患者的經驗,我上!」
其實,在抗擊「非典」當年,閆彩紅沒有進入該院確定的第一救治梯隊人員名單。醫院給出理由是她剛到醫院,臨床工作經驗還不夠豐富。對於這個結果,一向怕見領導的她,竟然選擇了「上訪」,最終院領導同意了她的請求。
此次疫情來襲時,她的愛人在外地工作,二孩還不滿三歲,她完全可以不上一線。但是,她仍以第一救治梯隊護士長的身份進入隔離病房參加救治。
核酸檢測的咽拭子標本由護士負責採集,取標本時護士稍有不慎,被感染的機率就很大。為此,閆彩紅衝鋒在前,冒險第一個採集咽拭子。經過現場示範教學和第一個為患者採集咽拭子的嘗試後,其他護理人員才突破了心理陰影。
上圖:閆彩紅在發熱門診為就診患者進行核酸檢測取樣
由於隔離病區工作強度較大,該院安排每個梯隊在工作14天後就可以輪換下來隔離休息。2月4日,原本該撤下來輪休的閆彩紅,卻和科室人員再次請戰。從1月21日到4月5日,她先後在確診病區、疑似病區和發熱門診工作,沒有回過一次家。她化身不同的角色,哪裡需要就在哪裡,成為大家心目的「百變金剛」。
在疑似病區,她是一名轉運員。最多的一天,她曾經轉運過8位患者,把最後一位患者安置在病房後,已是凌晨3點多鐘。她也是一名搬運工,一個氧氣筒重達40公斤,她一天最多搬運過30多罐氧氣筒。她還是一名送餐員和清掃員,把患者和家屬的一日三餐送到病房,並及時清理患者房間的生活垃圾,處置病房的醫療廢物,以及整個病區的環境衛生。
與此同時,閆彩紅還是一名心理輔導員。有一對需要隔離治療的夫妻,妻子被確診後要從疑似病區轉至確診病區治療,情緒十分煩躁,一度有了輕生的想法。她和科室主任商量後,立即對兩位患者進行心理幹預,以此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最終這對夫妻經過精心治療很快康復出院。
「有一天,我在科室值班,接到他們夫妻的來電,那位大姐說:閆護士長,一聽聲音我就知道是你,雖然穿著防護服,我從來沒見過你長啥樣,但你的聲音我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就是我們夫妻的救命恩人啊!」閆彩紅說,「疫情防控期間,雖然冒險受苦受累,但是看到患者康復出院,所有都是值得的。」
大疫如大考,風雨過後的「彩紅」,一定更加絢麗斑斕!因事跡突出,閆彩紅的事跡被多家媒體報導。
上圖:主人公座右銘
記者手記
膽識過人,任勞任怨,無私奉獻,這是閆彩紅留給記者最深的印象。兩次出徵戰「疫」,她都有過人的表現。即便在平時,她也有著俠女的風採。採訪中,她的一名同事回憶說,該院曾接診一名狂犬病患者,患者曾是一名特種兵,來到醫院正值狂躁發作,攻擊性很強。危急關頭,閆彩紅趁其不備,第一個衝上去把患者控制住了。聖潔的白衣戰士,用生命的芳華擎起博愛的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傳勝 攝影報導
實習生:胡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