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美軍在中國周邊地區動作不斷,多次派遣航母戰鬥群進行軍事演習,還派出了多架偵察機,試圖抵近中國沿海地區進行偵察工作。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渤海軍演時,美國偵察機又一次喬裝接近,這次距離山東領海基線僅56海裡。
據人民網9月10日報導,「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在9月9日當天公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渤海軍演時平臺所探測到的偵察機信號,其中黃海方向,1架RC-135S飛彈監視機曾從衝繩嘉手納向北起飛後信號消失。隨後1架國籍顯示為「馬來西亞」的飛機(752B29)進入黃海空域,並從凌晨5時許起持續盤旋至上午11時方才離開,其間最近時距離山東領海基線約56海裡。「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認為,這架「馬來西亞」飛機是RC135S掛虛假電碼監視解放軍渤海軍演,收集中國飛彈信號特徵的。此外東海方向1架P-8A反潛巡邏機曾現身,並被平臺捕捉到了信號,推測是在監視解放軍在浙江近海的軍事演習,南海方向1架P-8A反潛巡邏機與1架EP-3E電子偵察機被發現。
對於這些美國偵察機,中方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來避免他們窺探到中國的軍事演習呢?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美方的日常電子偵察,「沒有反應」才是最好的反應,中方應該儘量減少電子信號洩露,避免那些美國偵察機捕獲到有價值的信息。不過這種方法對那些裝備光學偵察或者雷達成像偵察裝備的偵察機而言,可能效果不太理想,因為現在的合成孔徑雷達已經可以將精度調整到1米以內,還能監控那些移動目標。
此外,「擊落他國偵察機」這一防止監視的方法也是不允許的,國際上存在著一條潛規則,在和平時期,如果對方軍機沒有進入己方領土,那麼通常不會對其實施擊落,美國對付在自身防空識別區飛行的俄羅斯軍機,也只是起飛監視,或進行近距離伴飛攔截。相互不擊落是一個底線,因為己方的飛機也會到對方周邊區域實施偵察或巡航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