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的E-8C空地監視飛機被曝於8月5日夜間現身南海,飛行至距離廣東海岸約100公裡的位置。這是近期首次在夜間發現美軍E-8C飛機抵近中國大陸海岸。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8月5日發布的消息,8月5日晚21時許,美國空軍一架E-8C「聯合星」空地監視飛機再次現身南海,朝著廣東方向飛行,一度飛行至距離廣東沿岸領海基線59.27海裡(約109.77公裡)的位置。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公布的8月5日夜間美軍E-8C飛機的飛行路線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稱,這是近期首次在夜間發現美軍E-8C飛機前往廣東海岸附近開展飛行和偵察活動。在剛過去的7月,累計已有7架次的E-8C飛機現身南海,對廣東省實施抵近偵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還稱,在8月5日上午,美軍一架P-8A反潛巡邏機也出現在巴士海峽附近空域,朝著南海方向飛行。
美軍E-8C「聯合星」空地監視飛機(資料圖)
美國空軍裝備的E-8C「聯合星」飛機是一款空地監視飛機。該機型全稱為「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ointSTARS),搭載有美軍最先進的機載對地監視、目標搜索和戰場管理系統,堪稱美軍空地一體作戰的「中樞神經」。該機可以在防區外對地面目標進行探測、識別、分類,並實時將數據傳遞給後方指揮所。「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稱,該機重點在於監視和研製對手的地面雷達系統,此番前來意在搜集地面雷達系統數據,並可能進行電磁壓制。
美軍E-8C「聯合星」空地監視飛機(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2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根據公開報導,今年上半年,美軍機在南海活動多達2000多次。汪文斌還表示,本月15日至28日,美軍機已連續12天抵近南海偵察。軍事專家李傑此前表示,通行飛機數量和危險程度是成正比的,飛機架次數量越多,危險度越高,發生碰撞的機率大為增加,美軍半年之內2000架次飛行行動毫無疑問破壞了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對於美軍艦機的抵近偵察行為,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曾表示,解放軍可以採取抵近攔截的方式,對抵近偵察的美軍機進行幹擾,讓對方無法專心工作。另一方面,當對方偵察機接近我國相關空域時,解放軍也可以暫停一些軍事活動,降低電磁頻譜信號被截獲的概率。
新聞回顧:
3天2次抵近中國近海 美軍E-8C想偷看啥?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官方微博15日發布的題為「三天內第二次,E-8C戰場監視與指揮機再飛廣東」的消息稱,15日上午8時許,E-8C戰場監視與指揮機再次經由巴士海峽,飛往廣東方向。美軍機三天兩次派E-8C前往中國周邊抵近偵察想要偵察什麼呢?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官微稱,美軍罕見接連派E-8C前來中國近海抵近偵察,表明美軍正進一步加強在南海周邊的戰場建設力度。該機重點在於監視和研究對手的地面雷達系統,此番前來意在搜集中國大陸地面雷達系統數據,並可能進行電磁壓制。
7月13日當天也有一架E-8C「聯合星」由臺灣南部進入南海,隨後自東向西飛行,一度飛至距離廣東海岸67.51海裡(約125公裡)的位置。
軍事專家李傑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軍派出不同型號軍機是有一定分工的,有的是側重於圖像搜集,有的是針對信息,也有是針對水下、水面或者空中目標。美軍掌握到電子信息和各種數據後,會對它們進行分析,將來只要中國大陸艦機出動,美軍方就能第一時間判斷出是什麼型號的艦機,然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行動,掌握行動的動向。這是非常危險的。
有分析認為,眼下正值臺軍進行「漢光」演習,美軍派遣偵察機對大陸沿海城市進行抵近偵察的目的在於,趁著解放軍偵察臺軍演習動態時,搜集我軍包括雷達在內的各型裝備信息。李傑表示,這確實可能是美軍的一個重要考量。
美軍連續抵近偵察中國沿海 解放軍該如何應對?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發布的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8日飛行路線。
美軍偵察機被爆近日連續對中國沿海實施抵近偵察,在7月8日上午一架美軍偵察機一度飛至距離廣東海岸約95.7公裡的位置。
據島內綠媒7月8日報導,美軍近期一步步對大陸沿岸進行抵近偵察,而且距離越來越近。繼7月7日派出軍機對大陸廣東省進行近距離偵察後,7月8日上午美軍又派出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執行任務,這架偵察機飛經巴士海峽,由南往北靠近所謂「臺海中線」後,再折往西南飛行,對廣東沿岸進行抵近偵察,而且距離比7日的60海裡(約111公裡)更近,僅有51.68海裡(約95.7公裡)。
報導稱,大陸方面緊盯美軍動態,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設立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顯示,美軍已連續三天派出軍機對大陸進行抵近偵察,6日是1架RC-135偵察機,7日為1架EP-3E電子偵察機,EP-3E、RC-135偵察機距離廣東海岸的距離分別為60.94海裡及60.89海裡。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與RC-135偵察機抵近偵察中國沿海地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解放軍重要的電磁頻譜信號。這些行動不僅是政治作秀,而且有著軍事方面的考量。
宋忠平表示,EP-3E和RC-135可以對電磁頻譜信號進行抓取,然後再對大量信號裡包含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比對,試圖了解中國武器裝備和中國軍事動態的相關現狀。
以前沿部署的美軍RC-135系列偵察機為例,按任務載荷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為通信信號偵察系統,可偵察到音頻、電傳、電報等信號。據稱在1萬米高度可偵測到600至800公裡外的電臺。此外,還可以收集、處理和分析飛彈制導的電波頻率及相關信息。第二類載荷是針對雷達信號的偵察系統,可收集預警、制導和引導雷達的頻率等技術參數,並對其進行定位,世界上各種雷達參數都在其測量範圍內,而且測量精度相當高。這些收集到的數據可用於建立敵方防空系統資料庫,戰時可根據這些數據研究幹擾、防空壓制方案。第三類載荷主要是紅外探測系統,可在360公裡內分辨出3.7米長的物體,主要用於探測彈道飛彈的發射。
那麼,針對美軍的挑釁,解放軍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宋忠平認為,解放軍可以採取抵近攔截的方式,對抵近偵察的美軍機進行幹擾,讓對方無法專心工作。另一方面,當對方偵察機接近我國相關空域時,解放軍也可以暫停一些軍事活動,降低電磁頻譜信號被截獲的概率。
本文來源:環球網 作者:徐璐明 責任編輯: 李昂_NBJS1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