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我是集美貌、隱蔽、偽裝、防潮保暖、防火防護……
諸多優點於一身的世間珍品
小「火」伴們的雨雪天伴侶
雨衣!!!
(話不多說,自拍照走起)
↓↓↓
雨衣整體結構
談到雨衣的發明,要追溯到1747年。話說,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弗雷諾偶然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溶液浸塗布鞋和外套,發現竟然可以起到防水作用。
進入20世紀後,塑料和各種防水布料的出現使得雨衣的樣式逐漸豐富起來,軍用雨衣也經歷了至少5次變化,逐步向人性化、實戰化、多用性邁進。
與軍結緣
說到與軍隊的緣分,雨衣那可真是「未曾相逢先一笑,初會便已許平生」。
遠古行軍作戰盔甲太重,雨傘不僅佔手佔腳,還是送人頭的活靶子,算來算去還是雨衣更實用些。
抗戰時期,我國橡膠業還比較落後,產能低下,防雨帆布是那時最時髦最頂尖的雨具。
平時,用繩子扎在身上,宿營的時候帆布一拼接就變成簡易帳篷。
除此之外,蓑衣、鬥笠、藤帽是那時候普遍的雨具,可惜這些防雨效果並不好,連續冒雨行軍加上落後的醫療,部隊非戰鬥減員嚴重,影響了作戰能力。
上世紀50年代,我軍裝備全面蘇化,55式軍用雨披就是二戰前線蘇軍雨衣的完全仿製版,其實本質就是一塊175*175的大方型帆布,雨衣中間有一根繩子,一抽緊就能夠做出帽子的樣子,雨披部分就基本成型了,後面還有一個拖地角,可以通過一個扣子翻上去繫上。
其不僅能夠當雨衣、披風穿,還能當戰場上的偽裝服、蓋貨物的防雨布、睡覺的防潮墊、單兵掩體甚至吊床。
由於55式雨衣很厚重,右側單開口的設計不利於騎馬、騎摩託,所以65式軍裝改成了帆布和防雨面的雙面設計,衣服兩側各開一個口,也就是《芳華》中我們看到的65式騎兵雨披。
改革開放後,新設計的87式軍用雨衣為雙層雙面帶帽連體式,顏色有軍綠、黑色,耐酸鹼拒水性相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
時間軸撥至2007年,原四大系列的軍裝全面改版增加至644個品種。相比87式雨衣,07式雨衣變得更加輕便,更有利於作戰體能保持。除了部隊用的連體式,執行特種任務部隊配發的是分體式,摺疊好後大小約20×25cm。
新式雨衣作為戰備物資,採用迷彩圖案,在夏季的叢林地形中會有很強的隱蔽偽裝效果。
由於面料改良,新雨衣也具備了優良的防水透氣性和防風防潮保暖性,在沒有下雨的情況下,夏季宿營和冬季適應性訓練中也常被要求攜帶,用來鋪在地上防潮防溼,預防戰士患上風溼。
雨衣的新功能:防潮墊
現裝配部隊的雨衣更加人性化。除了設置了許多透氣口增強散熱,還加入了自由伸縮功能,官兵可以根據自己的身材調整合適尺寸,和身體的貼合度將會更好。
過去的雨衣為塑膠材料,容易被火烤焦,而新式雨衣加入了抗燃燒材料,具有防火功能,同時還加入了防輻射、反偵察等特殊材料,有良好的偽裝效能,極易與身邊的樹枝、草叢、樹葉、植被和巖等環境融為一體,達到偽裝變形效果。
用途多樣
除了上面提到的功用,07式雨衣還被可愛又富有創造力的兵哥哥們開發出了很多其他用途。
沒有果蔬籃子摘了果子就用雨衣一兜
沒有野炊毯
迷彩桌布也不錯哦
理髮時往身上一包
省事、乾淨、方便
值得擁有
野外生存時
作戰部隊原來配備的方形雨衣可以用來搭帳篷、做吊床等等
給小「火」伴們一個溫暖小窩
小編們也試了一下新式雨衣
拉鏈疊拉鏈
也是沒有問題噠
吊床也不在話下
當需要在野外執行救護任務時
從袖子插兩根杆
還可以充當臨時擔架
除此之外
由於密閉性良好
雨衣還可以充當簡易的防護用具
用於短時間防護
圖為密閉性測試,大家請不要輕易模仿哦
當然雨衣還有很多其他功用
這裡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
相信奇思妙想的小「火」伴們
還有很多有趣的想法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分享哦!
作者:王心瑩、韓勝群
攝影:喬暢、袁偉涵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