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事件仿佛都和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今早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新聞被刷屏,
不禁為人類文明毀於一旦而心痛。
雖然華姐沒有去過法國,
沒有到過聖母院,
但卡西莫多的鐘聲卻迴響了整個青春。
當看到塔尖在烈火中傾塌的那一刻,
仿佛看到了艾絲梅拉達最後走上絞架的慘烈。
打開手機,
有關聖母院火災的新聞鋪天蓋地,
《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出惋惜。
朋友圈裡不斷被刷屏,
連潛水大神也忍不住感慨兩句,
好多人曬出了自己曾經去聖母院的照片,
或者翻出了曾經閱讀的《巴黎聖母院》,
仿佛世界末日前的祈禱和回憶。
其實,華姐的內心是欣慰的,
因為在人類文明面前,
我們都擁有同理心。
但是華姐的心中也不禁冒出一絲疑問,
然後往回翻了朋友圈,
發現涼山大火事件時,
朋友圈的轉發寥寥無幾。
涼山火災新聞推出的兩天後,
我在班會上提及了此事,
一百多人的大教室裡,
風華正茂的學生們的反應卻並不盡如人意。
徒留華姐一人在講臺上感慨了一番。
當然,我相信青年學子的你們,
還是會為心中的英雄默默祈禱和致敬的。
也許華姐的聯想能力太好,
當大家都在刷屏聖母院火災事件時,
我的腦海中不可抑制地想到了1860年10月份的那一場大火。
在沒有視頻、沒有即時通訊的年代裡,
即使時隔一百五十多年,
也依舊能夠感受到那場大火的濃煙遮天蔽日,
葬生火場的人們的哭泣呼天搶地。
那位寫下《巴黎聖母院》的偉大作者雨果,
針對這場大火,憤怒地寫道: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幹,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幹,不同的只是幹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蕩然無存。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是的,
在人類文明面前,
全人類應該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
所以,
古代,祖先會為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被焚毀而惋惜;
去年,大家會為巴西國家博物館的被燒而痛心;
今天,我們會為佇立於風雨800多年的聖母院的灼燒而刷屏。
但是,
當我們在惋惜卡西莫多的鐘聲時,
也別遺忘了瓊樓玉宇的倩影。
畢竟同是人類文明。
人類文明是一片廣袤的草原。
草原有草長鶯飛之時,也有野火燎原之際。
烈火可以將一塊土地化為灰燼,
但不能毀滅整個草原。
經歷了無數次的烈火,
草原依舊會春風吹又生!
經歷了烈火的人類文明,
也依舊會生生不息!
最後,
再次向烈火中的人類文明致敬!
PS:
以上僅屬華姐一家之言,
歡迎辯駁留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