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航空知識 航空知識
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5號上升器,從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點火升空,進入近月點15 千米的環月軌道,兩天後將與一直在軌飛行等待它的軌道器+返回器對接。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照片提供:國家航天局,圖片攝影:張高翔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畫面。供圖:我們的太空
月面起飛,相當困難!
在地球上起飛,有火箭這個龐大的運載工具。可「嫦娥」在月球上可沒有隨身帶火箭,怎麼起飛呢?事實上上升器自身是具備類似火箭的推進功能的,我們看到有一個很大的尾噴口。
由於在月球上的重力僅是地球上的1/6,起飛相對「輕鬆」一點。
但是此次月面發射的窗口期很短,保證其在極短時間內保持穩態上升的難度很大。
地面上發射前的各種保障月面上沒有了,如果著陸時不是四平八穩的,那發射時可能起始就是偏的。沒有發射塔架系統的配合,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發射後火焰也沒辦法通過水冷卻再通過導流槽從左右排出。
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輔助,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因此月面起飛軌道設計、月面起飛測控和發動機羽流導流都是咱們第一次要克服的難點。
上升器將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到相應的環月飛行軌道。
這僅僅是「嫦娥」5號創造的我國航天的1個「首次」,還有好幾個呢。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當其衝的就是「嫦娥」5號首次完成了在月面自動採樣。
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月壤保留著受地外星體的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後的原始痕跡,因此,研究它有利於了解月球並間接了解宇宙。同時可以為未來月球基地選址和建造提供依據。
月球採樣返回可以是無人也可以是有人的,蘇聯曾進行過3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美國曾進行過6次載人月球採樣返回。那麼同是無人彩樣,蘇聯3次總共只帶回300餘克月球樣品。
蘇聯月球16號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
而我國這次一共帶回了2000克月壤。其中鑽取的樣品是約500克,表取的樣品是約1500克。
劉屹/繪
鑽取,用的是巖心鑽探機,在月面自動打鑽取巖芯,在月球深層採樣,取得月面一定深度下的樣品。它可以鑽取月面下2 米深度的月巖樣本。
表取,即在月球表面鏟取月壤。我其實一直好奇,沒有笤帚,簸箕怎麼在月表掃土。
去了月壤,從月球上起飛了,2天後,上升器與在月球軌道飛行的軌道器+返回器一起將完成我國航天的又一個「首次」: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蘇聯的3次無人探測一共才帶回來300餘克月壤,主要是因為當時沒有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
蘇聯當時的方案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這樣其上升器需要克服返回艙與大量燃料死重,因此極大壓縮了採樣重量。
要解釋交會對接,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嫦娥」5號的機構,它由上升器、著陸器、軌道器、返回器4個部分像「葫蘆娃」一樣「串」在一起。
其中著陸器+上升器著陸月球,軌道器+返回器一直繞著月球飛,著陸的上升器與繞飛的組合體在月球軌道無人對接之後,將月壤移交給返回器帶回地球,上升器就留在月球軌道了。
有了交會對接,月面起飛的時候就只需少量燃料就能帶回相對多的月壤,因此咱們無人採樣的月球樣品重量呈幾何級提高,至少為2000克。
從月球上起飛了,也在環月軌道上交會對接了,就準備啟程返回了。
返回地球時,「嫦娥」5號還將創造1個「首次」——首次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我國以前返回的都是從地球軌道上下來的,以大約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返回。這次是從地外回來,返回器將以11千米/秒的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
返回器再入速度提高一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9倍,這樣的熱量返回艙很容易燒毀。怎麼辦呢?聰明的軌道設計師借鑑了高超聲速武器的「打水漂」彈道,設計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軌道。
就是讓太空飛行器進入大氣層後,依靠升力再次衝出大氣層,以減速耗能,然後再次進入大氣層。
這個方案能不能成功,地面上是做不了實驗的,於是在2014年咱們就發射過試驗器飛抵月球附近,然後自動返回地球,最終其返回器於同年採用了半彈道跳躍式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在內蒙古預定區域順利著陸。
相信這一次,「嫦娥」5號也會平安著陸的。
我們在四子王旗等待來自月球的「神秘」禮物。
廣告
獻禮殲20首飛十年
「中國空天利器」2021年周曆
現貨發售
現在預訂即贈「殲20創意冰箱貼/開瓶器」
點擊此處 立即訂購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嫦娥」5號創造歷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