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的我看見公園,廣場上非常漂亮的噴泉,就會興奮的跑進水簾中。這些噴泉會以噴射優美的水姿,供人們觀賞水景。如今,噴泉在各種公園,廣場上成為一種常見的娛樂設施。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會和小編一樣好奇這個噴泉到底是怎麼出來的嗎
最早的噴泉是由羅馬人為了解決城市缺水的困難,曾修建了12條水道,引來活水,用於生活和修建供觀賞享樂的噴泉和水池。而我國建造噴泉的時期也很早就有記錄。
古希臘科學家希羅利用水的液面高度差造成的壓力的原理製作出了希羅噴泉,並且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的噴泉。為了更加具體形象的理解希羅噴泉的原理,為了對生活中的現象的科學解釋,從而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特別製作了此模型。
一、「小噴泉」的主要結構和實物圖
「小噴泉」模型結構圖
「小噴泉」實物圖
二、「小噴泉」的製作和使用方法
1、將一個瓶子剪掉底部,標記為A瓶;其餘兩個瓶子分別標記為B瓶和C瓶。
2、三個橡皮塞分別鑽出兩個孔,且大小正好能使硬管通過。
3、組裝橡皮塞。將一根完整的硬管上塞入兩個橡皮塞,再拿餘下的硬管中的一根剪成合適的長度,將剪好的硬管分別塞入兩個橡皮塞餘下的孔裡,將硬管剪成合適的長度,剩餘的橡皮塞孔中分別塞入一根硬管。
4、將橡皮塞組裝在一起。長軟管將橡皮塞寬頭的硬管連接起來。
5、裝水。在B瓶中裝滿水,C瓶放在距離B瓶高度差至少40cm的地方,向A瓶中倒入一部分水。
6、製作外盒。分別用鋸子鋸出三塊15×50cm的長木板,組裝在一起。再鋸出15×15cm,15×10cm,15×40cm的木板,組裝在一起。
7、為了進一步增加觀賞性,我們在木板上塗上了油漆。
虹吸原理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如圖所示:
原理概括:由於壓強差在起作用。當彎管兩側中同一液面的壓強不同時,管中的水(或其它液體)就會向著壓強較小的一側流動。
虹吸原理的發現和應用概況 虹吸管是人類的一種古老發明,早再公元前1世紀,就有人造出了一種奇特的虹吸管. 事實上,虹吸作用並不完全是由大氣壓力所產生的,在真空裡也能產生虹吸現象.使液體向上升的力是液體間分子的內聚力.在發生虹吸現象時,由於管內往外流的液體比流入管子內的液體多,兩邊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體就會繼續沿一個方向流動.在液體流入管子裡,越往上壓力就越低.如果液體上升的管子很高,壓力會降低到使管內產生氣泡(由空氣或其他成分的氣體構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氣泡的生成而決定的.因為氣泡會使液體斷開,氣泡兩端的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減至0,從而破壞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裝滿水.在正常的大氣壓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時好,因為兩邊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氣壓提高了整個虹吸管內部的壓力. 設想一下,太陽能集熱器內儲滿冷水,當太陽能集熱器吸收太陽能時,裡面的水受熱膨脹,密度變小,就上升到上面的熱交換器中。而密度較大的冷水則回流到集熱器的底部,在吸收了熱能後,繼續膨脹上升
熱循環運動被稱為熱虹吸效應,集熱器和熱交換器之間的溫差越大,水體在兩者之間的循環流動的速度越快。
這個原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小編就不說啦,小朋友們要自己去發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