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無錫汙水處理廠將再提標。隨著管道遷改、場地平整等準備工作的就緒,位於太湖流域一級保護區內的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再提標工程將正式啟動。這也是繼2008年「一級A標準」提標改造以來的新一輪提標。下月,蘆村、城北汙水處理廠也將全部實施新一輪提標改造工程。
17家汙水處理廠明年年內完成提標
河湖相連。入湖河道水質好了,太湖水就乾淨。主城區三大汙水處理廠蘆村、城北、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要處理全市一半以上的生活汙水,處理後的水直排入河,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河道水質。
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於2005年。2008年完成了第一輪的提標改造,在改良A20除磷脫氮生物處理工藝的基礎上,增設了微絮凝深度處理工藝,尾水排放標準由一級B提高到一級A。隨著太湖新城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服務範圍的擴大,2010年二期擴建工程建成投運。目前,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已建成一期、二期工程共15萬噸/日,主要收集、處理城南太湖新城片區127平方公裡範圍內的生活汙水。目前的汙水處理負荷已接近100%。
根據去年12月出臺的江蘇省《太湖地區城鎮汙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蘆村、城北以及太湖新城等17家位於太湖流域一、二級保護區的汙水處理廠,需在2021年1月1日前完成提標改造,並按新標準排放。
多項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將大幅減低
為削減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新標準在「一級A」的基礎上有所收嚴,下調汙水處理廠出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和總磷四項指標排放限值。其中,COD從50毫克/升提升到40毫克/升,削減20%;氨氮從5毫克/升提升到3毫克/升,削減40%;總磷從0.5毫克/升提升到0.3毫克/升,削減40%;總氮從15毫克/升提升到新標準10毫克/升,降了30%左右。以此進一步有效控制太湖水體富營養化,推進太湖流域一級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恢復。
記者在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的一角,看到這片地被「圍擋」圍成了「工地」。工人們正在對管道進行遷改,對部分場地進行平整。「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該廠廠長朱浴宇介紹說,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位於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原廠區內。規模為15萬立方米/噸,總投資約1.7億元。計劃7月開工建設,至2020年6月完成通水。
提標後三廠COD削減量再增3500噸
該負責人透露說,太湖新城汙水處理廠年內將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到明年完成項目基本建設並投入試運行。此輪提標不新增用地,用足現有汙水處理工藝,充分挖掘原有工藝處理能力,改造生物處理工藝,新增深度處理設施,以達到工程高標準、建設少投入、運行低成本的環保方針。
「你剛才看到的處理後的水,其實已經優於一級A、超過新標準了!」朱浴宇坦言,第一道處理工序時看到的「黑水」COD濃度達300毫克/升左右,經過預處理、生化處理、二次沉澱、過濾、消毒等幾道「關卡」最終出水時年平均濃度只有20毫克/升了。他解釋說,由於是該廠採用的是生物處理法,因此在夏季氣溫高時,效果相對會更好。但到了冬季生物活性會受到抑制,出水水質就會略有波動。而提標改造完成後,可將出水水質波動控制在新標準範圍內,確保出水水質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穩定達標。
水務集團總經理任鳴傑表示,這三大生活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啟動,總投資約10.7億元。三大汙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程力爭在2020年投運,投運後僅COD一項就可增加削減量3500噸左右。(晚報記者袁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