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重慶市某汙水廠處理規模為 40 × 104 m³ /d,原採用以 A - A2 /O 為主體的二級處理工藝,進水汙染物濃度常年偏高於一般城市生活汙水,現狀生物池池容小、用地受限,TN、TP、SS 的去除是提標改造的關鍵。提標改造工程採用原工藝,但對生物池進行擴容,並增設高效沉澱池和均質石英砂濾料濾池深度處理工藝。設計中充分利用生物池旁的綠化帶和道路用地對生物池進行擴容,並增加攪拌器,設置缺氧好氧轉換區,靈活調節缺氧區停留時間,在二級處理單元保證 TN 的去除; 增設深度處理工藝,有效去除 TP 和 SS。通過設置轉換井,實現不停產改造。建成運行以來,運行狀況良好,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一級 A 排放標準。
關鍵詞:提標改造; 脫氮除磷; A - A2/O 工藝
重慶某汙水廠是重慶市主城區最重要的大型汙水處理廠之一,現狀規模為 40 × 104 m³ /d /d,採用 A - A2 /O 處理工藝。為了使出水水質從《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 GB 18918—2002) 一級 B 標準提高到一級 A 標準,現實施提標改造。
提標改造工程充分發揮二級處理單元的作用,通過對現狀生物池的改造保證 TN 去除,再增加深度處理單元保證 TP、SS 去除,該改造方案工程投資省,運行成本低,缺氧、好氧轉換區的設置,使得運行靈活,適應性強。通過優化設計,可實現汙水廠不停產改造。
1 汙水廠改造前運行概況
汙水處理廠原設計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 GB 18918—2002) 中的一級B 標準。
原工藝流程見圖 1。
對汙水廠 2015 年、2016 年兩年的實際進水水質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見表 1。
從表 1 可知,部分指標( 如 BOD5、COD、TN) 進水濃度全年平均值偏高於一般城市生活汙水水質; BOD5 /COD 平均值約為 0. 59,可生化性較好; 碳氮比平均值約為 4. 8,可採用生物脫氮; 碳磷比平均值約為 49,可採用生物除磷。
近兩年實際進水水溫為 14. 7 ~ 32. 0 ℃,其中2015 年全年水溫均在 15 ℃ 以上,全年最低水溫為15. 1 ℃ ; 2016 年全年水溫有兩天低於 15 ℃,全年最低水溫為 14. 7 ℃。
出水水質如表 2 所示。
2 提標改造工程設計
2.1 提標改造重點難點分析
提標改造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 3。
從現狀出水水質來看,BOD5 已穩定達到一級 A標準,COD、NH3 - N、糞大腸菌群通過調整運行工況( 增加曝氣量、增大消毒劑投加量) 可達到一級A標準,TN、TP、SS 則是提標工程需重點考慮的指標。TN 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脫氮,具體措施包括二級生物處理脫氮、深度處理( 如生物濾池) 脫氮等。TP 的去除依靠生物除磷和化學除磷,一般在深度處理階段設化學除磷單元。SS 主要通過沉澱、過濾去除。
結合設計進出水水質要求,對現狀生物處理單元處理能力進行校核。
一級處理單元對 BOD5、COD、SS 的去除率取35% ,對 TN、NH3 - N、TP 的去除率取 5% ,由此確定生物池進水水質如下: BOD5 192 mg /L,COD 312 mg /L,SS 195 mg /L,TN 47. 5 mg /L,NH3 - N 33. 2 mg /L,TP 5. 7 mg /L。
統計時段內,生物池實際汙泥濃度平均值約為4 428 mg /L,計算時取汙泥濃度為 4 000 mg /L,最不利水溫取 15 ℃。
缺氧區計算公式如下:
計算得到不同溫度下的反硝化速率及需要的缺氧區停留時間,如表 4 所示。
好氧區計算公式如下:
汙泥濃度為 4 000 mg /L 時,好氧區需要的停留時間為 6.9 h。考慮到冬季缺氧區需要的停留時間較長,可適當提高汙泥濃度,縮短停留時間。當汙泥濃度為 5 000 mg /L 時,計算得好氧區需要的停留時間為 5.5 h,缺氧區需要的停留時間為 3.46 h。
現狀生物池為推流式,原設計總停留時間為8.9 h,其中選擇區 0.3 h、厭氧區 1.53 h、缺氧區2.07 h、好氧區 5.0 h。缺氧區加好氧區總停留時間僅 7. 07 h,不能滿足一級A標準的處理要求。
2.3 改造工藝設計
提標改造工程針對 TN、TP、SS 的去除有兩種思路。方案一: 二級生物處理單元擴容,延長停留時間,保證 TN 的去除; 增加混凝沉澱過濾深度處理單元保證 TP、SS 的去除。方案二: 深度處理增加硝化、反硝化兩級生物濾池去除 TN,增加混凝沉澱過濾單元保證 TP、SS 的去除。兩種方案比較,方案一工藝流程更短,工程投資更省,無需外加碳源,運行成本更低,因此採用方案一進行提標改造。
2. 3. 1 二級處理單元改造
現狀生物池分區布置見圖 2。改造後生物池平面布置見圖 3,分區布置見圖 4。
充分利用現狀生物池旁的綠地,在每組生物池旁增加兩條廊道,與現狀生物池連通,使生物池總停留時間延長到 11.51 h。改造後,二期生物池選擇區停留時間為 0. 3 h,厭氧區停留時間為 1. 53 h,缺氧區( 含缺氧好氧轉換區) 停留時間為 4.32 h,好氧區停留時間為 5.36 h,總停留時間為 11.51 h,較原設計總停留時間增加 2.61 h。
將缺氧區末端設置為缺氧、好氧轉換區,轉換區停留時間為 2. 25 h,設攪拌器,可根據實際水質,通過調整曝氣頭及攪拌器開閉情況,切換缺氧、好氧狀態。若轉換區全部按缺氧區運行,缺氧區停留時間最大可達 4. 32 h,此時好氧區停留時間為 5. 36 h。
若轉換區全部按好氧區運行,好氧區停留時間最大可達 7. 61 h,此時缺氧區停留時間為 2. 07 h。
其他強化脫氮措施包括: ①現狀生物池只設置了選擇區和厭氧區進水,改造進水管,增加缺氧區進水點,實現多點進水; ②關閉內回流區域的曝氣頭; ③預留碳源投加設施,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水質變化。
2. 3. 2 深度處理設計
深度處理選擇高效沉澱池 + 砂濾池過濾工藝。
① 高效沉澱池
高效沉澱池共分為 10 格,機械攪拌區水力停留時間為 103 s,中間反應區水力停留時間為 94 s,快速混合反應區水力停留時間為 9.0 min,推流區水力停留 時 間 為 3.86 min,澄清區設計上升流速為14. 25 m /h,汙泥回流比為 2% ~ 5% 。
在機械攪拌區投加聚合硫酸鐵溶液,高效沉澱池化學法去除的磷以 0.5 mg /L 計,則聚合硫酸鐵原液( 有效鐵含量 11% ) 投加量為 32. 8 mg /L。在快速混合反應區投加 PAM,設計最大投加量為 1 mg /L。
斜管直徑為 80 mm,長度為 750 mm,安裝角度為 60°。斜管區上部設置可推拉式蓋板,輕質高強,可分段移動打開,既便於檢修維護,又能防止太陽光直射,減少青苔滋生,延緩斜管老化。
② 均質濾料濾池
濾池分為 20 格,單格內空尺寸為 9. 3 m × 16. 3 m,單格過濾面積為 130. 4 ㎡,池總高為 4. 6 m。採用均質石英砂濾料,粒徑為 1. 2 ~ 2. 4 mm,濾料厚度為 1. 4 m。採用長柄濾頭配水系統。設計平均濾速為 6. 39 m /h,強制濾速為 6. 74 m /h。濾池採用氣水反衝洗。單獨氣衝洗強度為15 L /( s·㎡) ,衝洗時間 2 min; 氣水聯衝時水衝強度為 3. 0 L /( s·㎡) ,氣衝強度為 15 L /( s·㎡) ,衝洗時間 4 min; 單獨水衝強度 6. 0 L /( s·㎡) ,衝洗時間 6 min。反衝洗全過程伴有表面掃洗,強度為2. 0 L /( s·㎡ ) 。
2. 3. 3 不停產碰管設計
提標改造工程主要涉及 2 處工藝主管碰管: 二沉池出水總管與深度處理單元進水管碰管; 深度處理單元出水管與消毒池進水總管碰管。由於工程規模較大,工藝主管管徑為 DN2 400,且主管上需增設閥門,若按常規設計,則碰管時必然造成汙水廠停產,汙水直接溢流,勢必帶來環境汙染問題。設計在兩處汙水主管碰管處設置轉換井( 見圖 5) ,以轉換井代替常規三通,待轉換井建好、新增管道安裝好後,再對現狀管道進行水下切割,可以實現不停產碰管。
3 運行情況
提標改造工程實際出水水質見表 5,達標率為100% 。
4 結語
在汙水廠提標改造工程中,通過對現狀生物池擴容及增加攪拌器、設置缺氧好氧轉換區,實現 TN的有效去除; 增加高效沉澱池和砂濾池去除 TP 和 SS。通過設置汙水轉換井實現總管碰管不停產。提標工程建成投運以來,出水水質能穩定達到一級 A排放標準。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