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No.1、美國芝加哥Stickney汙水處理廠
項目簡介:
芝加哥Stickney汙水處理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汙水處理廠,該廠位於美國芝加哥西南部,是一座具有90多年歷史的汙水處理廠,該廠的進水泵站及一級處理能力超過500萬m3/d,二級處理能力平均為455萬m3/d,最大為545萬m3/d。汙泥處理能力除負擔本廠所產生的汙泥外,還負擔著由北方汙水處理廠壓力輸送來的及另外兩座深度處理廠的汙泥,採用傳統活性汙泥工藝。目前的實際處理水量為271萬m3/d。
該廠實際上由兩個分廠組成,西廠於1930年開始運行,西南廠於1939年運行。其進水泵站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式汙水提升泵站,汙水從地下90米深的隧道中提升至汙水處理廠。該廠如此之大甚至建設了鐵路運輸系統。
工藝情況:
Stickney汙水處理廠於1930年建成投運,為一座有3組雙層沉澱池和12條汙泥自然幹化床組成的一級處理廠。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水源保護標準的提高,1935年開始在西廠的西南側建設以活性汙泥法為主要處理工藝的西南汙水處理廠,1939年投入運行。1949年和1975年兩次擴建,形成455萬m3/d二級處理的規模。在汙泥處理方面,經多次擴建,增設了溼式氧化站,中溫消化池,真空脫水機裝置,使該廠的設施更加完善。由於歷史原因,其汙水處理設施既有古老的雙層沉澱池和汙泥自然幹化床,也有新穎的曝氣池、汙泥消化池和溼式氧化裝置。
該廠位於城市的中心地區,用地受到限制,廠內建築物的布置極為緊湊。在汙水處理工藝方面,採用了傳統的活性汙泥法為二級處理的主要手段。矩形回流槽曝氣池的容積,超過80萬m3,按平均日流量455萬m3計,停留時間在4h以上。二次沉澱池採用直徑為38.4m的輻流式沉澱池,共96座,表面水力負荷為40.7m3/(m2˙d)。
Stickney汙水處理廠採用了多種汙泥處理工藝,初沉汙泥在雙層沉澱池下部常溫消化,消化後的汙泥部分經幹化床自然幹化,部分轉送到汙泥塘穩定,剩餘活性汙泥全部經濃縮後進人中溫消化池,部分消化汙泥由真空濾機脫水後烘乾製成肥料,另一部分經濃縮後加壓輸送到汙泥塘,進一步穩定並脫水,然後用船送到郊區農田施肥。
早在40年前,Sitckney汙水處理廠就通過延長泥齡實現了氨氮的穩定去除。Stickney汙水處理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HRT)是8小時,峰值水力停留時間不到4小時,出水BOD5和SS均小於10mg/L,出水氨氮小於1mg/L。
Stickney汙水處理廠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升級改造,升級改造需要實現磷的去除。當局計劃採用生物除磷,在現有的曝氣池上增設厭氧區,並不打算採用投加填料。主要是由於(1)芝加哥地區的人口不再增長;(2)汙水處理行業向著資源回收、能源回收的方向發展。目前,當局正在對厭氧氨氧化技術應用於側流工藝進行研究。該技術在歐洲和北美發展迅速,相比於傳統的硝化反硝化技術,厭氧氨氧化技術只需消耗40%的能源,而且脫氮無需碳源。
No.2 美國波斯頓鹿島汙水處理廠
項目簡介:
美國波斯頓鹿島汙水處理廠由麻薩諸塞州水資源局管理,位于波士頓港。該廠投資超過38億美元,於1995年開始運行。峰值處理規模是492萬m3/d,日均處理規模是141萬m3/d,鹿島汙水處理廠是全球第二大汙水處理廠,對於保護波士頓港的水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工藝情況:
汙水首先經過三座提升泵站提升,然後分別經過沉砂池和初沉池,該廠有48座初沉池,每座初沉池長56米,寬12.3米,深7.2米。初沉池分為雙層,可以適應鹿島有限的土地面積。一級處理可去除50~60%的固體懸浮物和50%的病原菌。
二級處理系統採用純氧活性汙泥工藝,二級處理系統的汙染物去除率達到85%。鹿島汙水處理廠每天生產130~220噸的純氧用於二級處理。一級處理系統產生的汙泥和浮渣採用重力濃縮,二級處理系統產生的汙泥和浮渣採用離心濃縮。離心濃縮投加聚合物以提高效率。泵房、預處理、一級處理、二級處理系統產生的臭味採用碳吸附控制。
該廠共12座卵形消化池,每座高42.7米,直徑27.5米,汙泥消化可以顯著地降低汙泥產量,產生大量的沼氣,沼氣用於發電。消化後的汙泥通過隧道運至造粒廠,進一步加工成農肥,每天可生產75噸農肥。一級、二級處理之後是消毒,首先用次氯酸鈉消毒,然後投加亞硫酸氫鈉脫氯,以防止排水對水生生物造成影響。最後的出水通過一條15公裡長、直徑7.3米的退水渠道進入水深30米的麻薩諸塞州灣,出水有50個管道擴散器,迅速地將出水和周圍的海水進行混合,大量的環境監測表明水環境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鹿島汙水處理廠有一座實驗室,每年的檢測分析數據量超過了10萬個,有效地支持工藝控制,確保出水達到處理廠的排放要求。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