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汙水處理工程規劃服務面積1860平方公裡,服務人口250萬。整個工程包括汙水收集系統、汙水輸送系統和汙水處理系統。那麼,嘉興汙水處理廠的總體情況如何?汙水處理廠是怎樣運行的,出廠水質如何?在嘉興治汙方面,汙水處理廠又起到了哪些作用?近日,記者走進嘉興市聯合汙水處理廠,實地調查採訪了嘉興市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
「我們3天能處理一個南湖的水量」
據了解,嘉興市汙水處理工程是國家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和浙江省環境治理的重點項目。嘉興市聯合汙水處理廠位於嘉興市海鹽縣境內,東臨杭州灣跨海大橋,南靠杭州灣,佔地面積670畝,總投資19億元。目前,汙水處理廠的總處理規模為60萬噸/日。自2003年投產運行以來,嘉興聯合汙水處理公司累計收集處理汙水9億多噸,COD削減近40萬噸。
記者了解到,嘉興聯合汙水處理廠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能夠處理30萬噸,共有4組工藝線,採用的是氧化溝工藝;二期也能處理30萬噸,採用的是A2/O工藝。」嘉興市聯合汙水處理廠廠長孫振傑告訴記者,一期工程主要針對城市生活汙水,從進水到出水需要8至9個小時完成;而二期主要應對城市工業廢水,從進水到出水需要33個小時,「在一期的基礎上,二期的功能更加完善。」
「我們的服務範圍很廣,除了桐鄉、海寧、嘉善北部、平湖東部外,全市剩下所有區域的汙水都由我們來處理。我們現在每天處理45萬噸汙水,相當於每3天時間就淨化了一個南湖。」嘉興聯合汙水處理公司總經理陳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等到整個工程滿負荷運營後,就可以每2天處理一個南湖的水量。
「汙水經過處理後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在嘉興市聯合汙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帶領記者詳細參觀了汙水處理的各個工藝流程。在進水口,記者發現,汙水像墨水一樣黑,而到了生物池、二沉池後,水的顏色漸漸淡下去。工作人員將進廠水和出廠水採了水樣進行對比,記者發現,出水的顏色比進水要淡很多。
「我們處理好的水經過排海泵房,打到高位井,然後靠壓力通過長2.05公裡的深海排放管排入杭州灣,使城鎮內河水域基本實現汙染零排放。」汙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省、市環保部門在高位井安裝了很多取樣裝置,實時監測出海水質,「這是由第三方監管的。在我們排海之前,他們會自動檢測COD等數據是否符合國家排放標準。」
據了解,嘉興聯合汙水處理廠採用氧化溝工藝、厭氧水解酸化+A2/O鼓風延時曝氣生物脫氮除磷等工藝對汙水進行處理。「在達標處理工作上,公司一方面嚴格汙水入網管理,認真落實汙水入網水質監控措施,督促入網企業汙水排放口規範化建設。」陳偉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汙水處理廠工藝運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工藝潛力,削減汙染物排放量。運行人員加強工藝線巡視檢查力度,強化工藝線動態調控,抓好設備的維護保養,保證設備良好率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工藝運行穩定。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國家批准的COD排放標準一期為120mg/L,二期為150mg/L,近年來,在出水水質各項指標全面達標的基礎上,主要汙染物指標逐年下降,目前實際排放COD指標基本能穩定在90mg/L以下。
記者在汙水處理廠內看到,一個巨大的玻璃箱內養著很多金魚,魚兒正在水裡歡快地遊動。在得知養這些金魚的水,正是經過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的二沉池尾水,參觀的人們不由得發出一陣讚嘆。
「再推汙水處理廠運行管理上臺階」
「我們一方面從提升運行管理上下手,深度挖掘一二期各工藝線路調控潛力,充分摸索處理工藝規律;另一方面,及時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研究落實工藝改進工作措施,排出工作計劃表,同時借鑑同行單位的成功經驗,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初步設計,爭取早日出臺改造方案。」陳偉表示,根據省、市主管部門的要求,嘉興市聯合汙水處理廠在「十二五」末出水水質指標必須達到《GB18918-2002》二級排放標準,「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汙水處理廠現有出水水質又有了進一步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為全面提標創造了有利條件。」
去年5月,汙水處理廠抽調7名一線生產技術骨幹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從進水水質的變化、汙泥濃度、汙泥負荷、水溫、溶解氧、運行管理等各個方面,深入開展分析、研究和探討對出水水質的影響,形成了《汙水處理廠工藝影響因素探討》成果。
同時,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經過近一年的建設,一套現代化的集自動化監視、自動化數據採集分析和自動化報表生成於一身的監控系統(DCS系統)順利建成並投入運行,實現了快速提供實時現場工藝參數、設備運行狀況,從而達到及時調控,準確調控,保證出水水質穩定、經濟運行也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
2011年8月,省水協組織「浙江省城鎮汙水處理廠運行先進單位」評選,同行業的專家組從運行管理、處理質量、處理能耗、運行成本控制、設備管理、安全生產、廠容廠貌等十個方面進行了嚴格檢查驗收,最終,嘉興市聯合汙水處理廠以小組第一名、全省第四的好成績跨入省級城鎮汙水處理運行先進單位行列,榮獲「浙江省城鎮汙水處理十佳運行先進單位」稱號。
編輯:楊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