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水是人們生活中最離不開的元素,隨著水龍頭的開開關關,潔淨的自來水成為了生活汙水,它們和雨水、工業廢水一起最終匯集到了汙水處理廠,汙水要經過何種「加工」才能回歸自然呢?秘密藏在同樣看似汙濁的汙泥裡。
汙泥微生物消化有害物
流入湖南省星沙汙水處理廠的汙水經過初步分離固體廢物,將進入生化池,在這裡,汙水將和池中的汙泥混合攪拌,汙水中有害的碳、氮、磷、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在此過程中將被脫離,「瘦身」後的汙水再經過二次沉積、殺菌等過程就能排入自然水體了。
幫助汙水「瘦身」的汙泥,雖然看似汙濁,但其實是活性微生物的集合體。這些汙泥大多從其他汙水處理廠中搬運過來,生活著專門以有害物質為食的微生物,通過3個月左右的馴化過程,這些微生物就能活躍地處理汙水了。
星沙汙水處理廠的專職化驗人員每日進行水質和工藝參數的化驗檢測,通過調節工藝參數為微生物創造理想生活環境,保持活躍程度。
脫水後能制磚能發電
星沙汙水處理廠廠長劉介源介紹,微生物吃了有害物質會不斷增殖,汙泥也會越來越多,從前都是採用填埋的方法處理汙泥,由於汙泥有利用價值,2012年,該廠引入了長沙湘牛汙泥處理處置有限公司合作深度處理汙泥。
湘牛公司的汙泥智能化破膜深度脫水成套設備,可以使汙水廠含水率90%-99.5%的剩餘汙泥一次性處理至含水率50%以下,同時將汙泥中有毒重金屬離子進行有效固化處理,處理後的汙泥不返溶,實現了市政汙水廠汙泥處理的「減量化和無害化」。目前,該公司在星沙汙水處理廠中的設備每天可以處理12噸汙泥。
汙泥脫水50%後可轉化為富含生物質能源的泥炭,用來發電,其熱值可達1500~2000千卡/公斤,每噸處理後的汙泥相當於1/2-1/3噸原煤。在對汙泥進行深度處理後,經開區水質淨化公司還與寧鄉一家磚廠合作,將乾燥汙泥加入制磚原料,經進行混凝制磚加工處理後無殘渣,節約燃煤消耗。
星沙汙水處理廠擴容提質即將完成
長沙經開區生態工業園規劃範圍內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都排入星沙汙水處理廠和城南汙水處理廠,隨著城市擴容,星沙汙水處理廠12萬噸/天的處理能力已經不能跟上城市發展。去年,投資1.7億元的的星沙汙水處理廠擴容提質工程開始建設,納汙片區管網長60.4公裡。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項目土建已完成,設備正在安裝調試,已進行過通水試運行,近期即可投入使用,新的生化池、沉積池等處理場所比原有場所從容積到工藝技術都有大幅提升,汙水將能得到時間更長更徹底的處理。
擴建後的星沙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將達到18萬噸/天,出水質量從一級B跨越至一級A標準,COD削減至50mg/L,BODs削減至10mg/L,細菌含量削減至1000個/L。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