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地面是風景秀麗的溼地公園,地下是工藝先進的汙水處理廠,這種2.0版的城鎮汙水處理模式,不僅有效控制了汙水處理過程中引起的噪音、臭氣等問題,還節約了土地指標,提高了綜合效益。這種模式,即將在浙江全省全面推廣。
4月20日,全省城鎮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推進會在杭州市召開,實地考察了餘杭臨平淨水廠全地埋式汙水處理方式,總結交流了全省城鎮汙水處理工作成效和經驗做法,研究部署了下一步提質增效工作。
汙水處理廠變溼地公園
臭氣噪音不見了
作為本次會議的舉辦地,餘杭在城鎮汙水處理上的先進經驗在哪裡?記者和與會人員一起實地考察了當地的臨平淨水廠。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臨平淨水廠開創全省地埋式汙水廠建設的先河,把傳統的地面汙水廠搬到了地下,並開設了遊覽觀光通道,拓展工業旅遊;而在地面上,建成了一個融山、水、景於一體的溼地公園,並配備網球場等健身場所,成為附近市民觀光休憩的場所。
「汙水處理過程全部在地下進行,噪音、臭氣等外部效應得到有效控制。地面的美麗景色,改變了公眾對傳統汙水處理廠的固有印象。」該淨水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該負責人表示,採用地埋的方式後,臨平淨水廠不僅在形象上大幅提升,在汙水處理工藝上也更加先進。
記者了解到,臨平淨水廠汙水處理採用「改良型A²O+MBR膜」工藝,處理後的出水水質優於一級A標準。汙水經過城市汙水管網收集至廠外臨平總泵站,提升後經壓力管輸送至廠內,依次經過細格柵、曝氣沉砂池、精細格柵、水解酸化池、生化池、膜池處理後,經過次氯酸鈉消毒後排入錢塘江,部分尾水作為地面溼地公園補水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用於過濾汙水中雜質的MBR膜孔徑小於0.1微米。
據悉,雖然在同等規模、工藝條件下,採用地埋方式的臨平淨水廠項目增加汙水處理運行成本約0.1元/噸,但原址750畝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創造了近百億元的價值。
省建設廳城建處副處長黃明星表示,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具有用地省、效益高、環境友好、工藝先進四方面優勢,未來將在全省全面推廣。
未來新建汙水廠優先採用地埋式
明年實現城鎮截汙納管全覆蓋
汙水處理是建設美麗浙江大花園的重要抓手。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是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推動美麗浙江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次會議對未來全省城鎮汙水處理如何提質增效進行了全面部署。
會議強調,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突出重點,統籌謀劃,全面推進。
根據浙江省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1年,全省將新擴建城鎮汙水處理廠67座,新增處理能力300萬噸/日以上,其中今年新增能力100萬噸/日以上。
到2021年,全省基本實現城鎮截汙納管全覆蓋,基本消除收集設施空白區。另外,在經濟發達、用地緊張的市縣,原則上2020年 6月30日後立項建設的5萬噸/日(含)以上規模的城市汙水處理廠優先採取地埋式建設模式。對已建設施,要結合再生水利用工作,加快推進清潔排放改造,力爭2022年前全部改造到位。
此外,會議還要求各地不斷創新管理手段,規範設施運營管理,提高設施運維水平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切實加強源頭管控和執法監督,嚴厲打擊超標排放和違法排汙行為,確保汙水處理廠穩定達標運行。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