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捕殺卡德龍海豚,到底什麼情況?

2021-01-14 央視網科教

  丹麥這個國家通常是和童話聯繫在一起的,但是童話的破滅最傷人心,所以當一封題為「丹麥是人類的恥辱」的連環信於2010年7月前後在中文網絡世界裡流傳開時,許多人都震驚了,直到發稿前,微博上還有人轉發。這封信說,丹麥的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每年要舉行一場成人禮慶典,其主要活動就是「殘忍地殺害了上百頭、具有高智商的已經瀕臨滅絕,並且有著人類一樣的反應能力和智商的卡德龍海豚。」而與之相伴隨的,通常還有一系列血腥的畫面:海岸被染成深紅色,海豚在其間沉浮,還有大批看客若無其事地圍觀。

  【網上流傳的連環信中法羅群島捕殺「卡德龍海豚」的場景圖片之一,海水被鮮血染成了紅色,為了避免引起部分讀者不適,圖片被處理成了黑白。】

  應該說,這封信的措辭和畫面都是極具殺傷力的,初看之下不為所動的人大概很少。可是,細想一下,假如這些海豚真的瀕危還在光天化日之下濫遭屠殺,像世界自然基金會這樣致力於瀕危物種保護的大型組織難道會這麼多年無動於衷嗎?為什麼除了連環信、論壇和微博之外我們很少看到正式新聞報導雙方的鬥爭呢?一種理念對抗一種文化是多好的新聞素材啊!除非……這並不是故事的真實面貌。

「卡德龍海豚」是什麼?它真的瀕危了嗎?

  許多自封的動物保護主義者都覺得,只要有愛心,一切都不是問題。然而,現實中的動物保護是一個很專業的領域。諸如把陸龜「放生」在海裡這樣的悲劇層出不窮,正是因為放生者缺乏動物學知識。所以,我們先得了解一下這個「卡德龍海豚」是什麼。

  海豚(Dolphin)並非一個嚴格的術語,通常泛指鯨目齒鯨亞目中除開鼠海豚、獨角鯨、抹香鯨、劍吻鯨之外的五個科的成員。其中的典型是海豚科(Delphinidae),包含了所有真正生活在海洋裡的海豚,中文裡很多時候「海豚」二字就特指這個科;另外四個科則生活在淡水中,我們熟悉的白鰭豚就在這裡。

  有趣的是,我們常說的海中強者「虎鯨」(學名Orcinus orca,又名逆戟鯨、殺人鯨)實際上是海豚科的, 這可能顛覆了一般人對海豚的印象——永遠微笑的小型智慧生物,可惜科學分類是不按照感情來的。另外,Porpoise在字典裡經常也被翻譯成海豚,但是它們其實是歸於鼠海豚科(Phocoenidae),最顯著的特徵是吻很短,二者可不要混淆了。

  【長江中的兩種齒鯨亞目動物:上圖為白鰭豚(白鱀豚,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學名Lipotes vexillifer)下圖為江豚(英文名Finless porpoise,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鼠海豚科的江豚與其他被稱作海豚的物種不同,沒有明顯突出的吻部。海豚科的物種吻部雖然不一定有白鰭豚那樣細長,但至少也是突出的。】

  這個流言的版本之一提到它們 「就像其他種類的海豚,已經瀕臨滅絕」。這句話嚴重錯誤,海豚科中「瀕臨滅絕」的其實很少。根據IUCN的紅色名錄(2011年1月更新版),收錄的海豚科36個物種中只有生活在紐西蘭的赫氏海豚(Cephalorhynchus hectori)1種列入了瀕危(EN)級別,3種海豚列入近危,13種無危,19種數據缺乏[2]。[注1]從動物權益上來說,海豚也許面臨困境;但是從物種延續上來講,並沒有什麼廣泛的麻煩。相比之下大型鯨類面臨的問題要嚴重得多,譬如鬚鯨亞目15個物種就有5個瀕危。只可惜大型鯨類沒有那麼可愛,關注的人也少吧。

  但是,我們在海豚科中卻找不到一個叫「卡德龍海豚(Calderon Dolphin)」的物種,就算搜遍整個鯨目已知的88個物種也沒有結果;而網上提到這個詞的所有網頁都是在宣傳這個流言的。根據法羅群島的捕鯨記錄,我們猜測這條流言想說的大概是「長肢領航鯨」(英文Long-finned Pilot Whales, 學名Globicephala melas),歸於海豚科圓頭鯨屬。Calderón是西班牙語裡的一個姓,本意是「大鍋」,和英文Cauldron同源。可能領航鯨鼓起來的圓頭就像頂了一口鍋,於是起了這麼個名字。

  【長肢領航鯨應該就是流言中的「卡德龍海豚」。從大頭近照看來,圓圓的大鍋頭非常明顯。】

  長肢領航鯨在1996年版的紅色名錄裡曾經歸入無危一類,不過由於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它有可能並非一個單一物種,IUCN出于謹慎起見,在2008年把它改歸入「數據缺乏」一類。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沒有將之列入禁捕名單。1992年國際捕鯨委員會估計,東北大西洋範圍內種群數量大概有778,000頭,而法羅群島周邊大概有100,000頭[3];美國鯨類協會則估計全球範圍內的長肢領航鯨約在一百萬頭左右[4]。其它組織的估計數據各不相同,但數量級都在幾十萬頭上下。IUCN認為,鑑於法羅群島每年平均捕獲量小於一千頭,很可能不會對領航鯨的數量造成威脅。除了法羅群島的捕殺,長肢領航鯨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被其它捕撈行動誤傷,以及遠洋漁業使它們的食物大量減少[3]。

  除了長肢領航鯨之外,也有一部分其它的鯨類遭殃。2009年,法羅群島殺死了310頭領航鯨, 174頭白喙斑紋海豚(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 2頭北瓶鼻鯨(Hyperoodon ampullatus)和1頭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5]。後三者目前都歸於「無危」一類。

法羅群島人是如何捕鯨的?他們真的把這個當做成人禮嗎?

 

  法羅群島是丹麥王國的一個自治領地,擁有自己的國旗和憲法,但軍事、外交、法律等領域依然歸丹麥管轄。群島由18個島嶼組成,人口約5萬,面積1393平方千米,但是地形崎嶇、海岸線漫長,估計只有2%的面積為可耕地;兼之高緯度、冬季漫長、多雲霧等氣候因素,農業無法成為主要食物來源。所以,和相當一部分北歐沿海地區一樣,捕鯨在歷史上一直是他們重要的維生方式:鯨肉和鯨油作為食物,鯨油充當燃料,鯨皮製作繩索等等;這些產品全部為整個社區分享,不作為商品對外出口。

  考古學證據表明,早在公元九世紀,捕鯨就已經是法羅群島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了,而今天使用的「圍獵」捕鯨法,則在1584年就有記錄[8]。當然,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糧食運輸儲藏技術的提高和捕魚技術的進步,他們對鯨的依賴在不斷下降。自1709年至今,法羅群島一共捕殺了大概26萬條鯨,平均每年850條;但2009年的捕獲量已經降到了不足五百條,這大概是整個法羅群島每年15%的肉類產出。

  「圍獵」捕鯨法的基本手段是,當發現鯨群遊得離岸非常近時,就結隊出海,通過許多船隻的協作,把一部分的鯨群趕到海灘上擱淺,然後迅速殺死。歷史上,對於那些不能擱淺的鯨魚,漁民會使用一種銳利的鐵鉤去刺它們;但是自從1993年以來漁民已經逐漸改用鈍鉤來驅趕和拖拽,原來的銳鉤現在僅僅用於把已死的鯨魚拖走。矛和魚叉等其它銳器在1985年已經被列為非法。一旦上岸,漁民會使用特製的獵鯨刀刺入鯨魚背部,切斷脊柱;一般認為這是最有效、最快速的辦法。鯨魚死去的時間一般在幾秒到幾分鐘之內,平均時間大概30秒。由於切斷脊柱必然會同時切斷一些主要動脈,所以會短時間流出大量鮮血,足以將大海染紅[9]。

  至於成人禮的說法,我們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支持這一點。法羅群島的捕鯨行動每年進行多次,具體時間完全取決於何時有鯨群接近;參與者包括所有年齡段的男性;根據照片和視頻來看,畫面上沒有任何橫幅之類的典禮裝飾,參與者的表情姿態也更接近於沉重勞動而非歡欣鼓舞。法羅捕鯨協會主席ólavur Sjúreaberg說:「我肯定,任何殺死動物來獲取食物的人,都不可能對自己的行為完全無動於衷。每個人都會希望這一切儘快結束,給動物帶來儘量少的痛苦[9]。」也許這樣的群體勞作確實能培養他們的文化認同感,但這和純儀式性的成人禮慶典顯然是不同的。

  行文到這裡,我們可以判斷捕殺領航鯨是法羅群島人為了生存,按照傳統進行的一項可持續的生產活動,而並非商業性或儀式性的屠殺。客觀地說,它並不威脅長肢領航鯨這個物種(如果這是一個物種的話)的生存。這也並非是在為人們殺死野生動物尋找藉口。有關動物權益的道德問題,以及動物保護者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的態度,我們將在科技名博的文章《殺死一頭領航鯨:道德與利益交織下的動物保護》中討論。

  注1: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使用的物種保護級別分為9級,最高級別是絕滅(EX),其次是野外絕滅(EW),然後有「極危」(CR)、「瀕危」(EN)和「易危」(VU)3個級別統稱「受威脅」,再然後是近危(NT)、無危(LC)、數據缺乏(DD)、未評估(NE)[1]。

參考資料:

[1] IUCN 2001.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2] IUCN 201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1.1. 檢索關鍵字為Delphinidae)
[3] (1, 2) Taylor, B.L., Baird, R., Barlow, J., Dawson, S.M., Ford, J., Mead, J.G., Notarbartolo di Sciara, G., Wade, P. & Pitman, R.L. 2008. Globicephala melas. In: IUCN 201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1.1.
[4] American Cetacean Society Fact Sheet: Pilot Whale
[5] http://www.hagstova.fo/portal/page/portal/HAGSTOVAN/Hagstova_Foroya
[6] http://stason.org/TULARC/animals/dolphins/2-3-How-does-the-dolphin-brain-compare-to-the-human-brain.html
[7] E.O.Wilson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
[8] Wikipedia: Faroe Islands
[9] (1, 2) Wikipedia: Whaling in the Faroe Islands

 

 

 

 

 

相關焦點

  • 幾百頭鯨魚和海豚遭捕殺 鮮血染紅丹麥海灣
    丹麥法羅群島每年都在進行鯨魚和海豚的屠殺,今年一天之內就屠殺了252頭長鰭鯨和35隻大西洋白海豚,鮮血將整片海水染成紅色。據英國《太陽報》7月20日報導,海洋守護者表示,「這是2020年第一次組織的鯨魚捕殺活動,此前因新冠疫情為避免大型集會而停止了狩殺。
  • 【丹麥法羅群島數百鯨魚和海豚被捕殺】丹麥法羅群島每年都在進行...
    2020-07-22 11:46:35來源:FX168 【丹麥法羅群島數百鯨魚和海豚被捕殺】丹麥法羅群島每年都在進行鯨魚和海豚的屠殺,今年一天之內就屠殺了252頭長鰭鯨和35隻大西洋白海豚,鮮血將整片海水染成紅色。
  • 直擊丹麥屠殺海豚現場(圖)
    丹麥屬地法羅群島上的漁民集體屠殺海豚,鮮血染紅了整個海灣。據動物學家解釋,有一種海豚因為比較聰明,對人類懷有單純的好奇心,被有些人利用來誘使其上當捕殺。
  • 看過電影海豚灣,非常震驚,現在日本還有那樣大量捕殺海豚的情況麼...
    X 看過電影海豚灣,非常震驚,現在日本還有那樣大量捕殺海豚的情況麼
  • 當鯊魚遇到海豚,會發生什麼呢?鯊魚是否會捕殺海豚呢?
    當鯊魚遇到海豚,會發生什麼呢?鯊魚是否會捕殺海豚呢?在地球誕生的46億年,孕育出了各式各樣的生物。它們不僅擁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就連外表看起來也是千奇百怪。同時,還被地球賦予了特殊的生存技能。事實上,海洋中除了鯊魚之外,還有一種可怕的生物,那就是海豚。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並不理解,海豚看起來對人類很友好,為何會說它可怕呢?一直以來,網絡上總是流傳著鯊魚攻擊人的傳聞來說,相比起來海豚對人類則友好很多。在人類的眼中,它是一種看起來又萌又聰明的生物。對此,海洋生物學家表示,人類千萬不要被海豚的外表所欺騙,它是海洋之中最會偽裝的生物。
  • 英國網友熱議:日本捕殺海豚引國際憤怒,有一隻海豚可變色
    2、所謂的"海豚捕殺"是邪惡的,應該被禁止。人們不應該去觀賞這些被俘虜的海豚。   3、"專家稱這些白化病海豚在被帶到博物館之前竟然能生存那麼長時間,這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她之所以生存下來是因為得到了同伴們的保護。在捕殺海豚的過程中,所有的這些海豚都被趕回海裡去或者被殺害。這種美麗的野生動物不應該被關在池子裡面。
  • 海豚肉又不好吃,為何日本人寧願背負罵名,也不放棄捕殺海豚?
    海豚是一種十分活潑可愛的海洋精靈,雖然說很多人可能沒什麼機會可以在大海中見到海豚,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們的喜愛。再加上歷史上經常發生海豚拯救人類的案例,所以,一直以來海豚都被當作是人類的好朋友。然而,由於受到一些人類的捕殺 ,導致如今世界上的海豚數量是越來越少了。
  • 大喊「保護動物」的日本人,為何每年要捕殺30000隻海豚?
    日本這一國度,如今民眾素質之高的確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與效仿,可是,每年9月到次年2月期間,在日本南部漁村太地町還在上演著一場驚心動魄的血案,無數海豚被驅逐、趕殺,至今,日本人的手中依舊沾染著血淋淋的海豚血。全世界都在每年發出疑問,為何如此高度文明的日本依舊在海洋捕殺這一領域如此愚昧與殘忍,日本人在國際上也是發出「保護動物」呼聲最大的群體。
  • 在法羅群島每年屠殺鯨魚和海豚,將海水變成紅色
    島上的志願者幫助漁民把他們捕殺的領航鯨拉上岸,還有很多的人聚集在染成紅色的大海前觀看捕殺過程。一群20到40隻白海豚也被認為是被屠殺的動物。村民們聚集在被屠殺染成紅色的大海前,參加領航捕鯨活動,每年約有800頭鯨魚和海豚在法羅群島被捕殺,只是為了獲取鯨魚和海豚的肉來滿足自己。
  • 水族館一白色海豚躲過捕殺活動 激動時通身變粉色
    圖集詳情【環球網綜合報導】海豚因其友善的形態和愛嬉鬧的性格,頗受大眾歡迎。據英國《鏡報》4月16日報導,日本一家水族館內有一隻白色海豚,激動時通身會變成粉紅色,十分神奇。據悉,寬吻海豚通常為灰色,而這隻極其罕見的海豚或由於身患白化病而呈現白色。此種病症會使生物產生黑色素缺乏狀況,而黑色素正是作用於眼睛及皮膚顏色的。正是由於這種極罕見的顏色,這隻生活在灰色海豚中的白色海豚引起了遊客們的廣泛關注。這座水族館位於日本南部的和歌山縣,該縣以一年一度的捕殺海豚並開設海洋公園供人參觀而臭名昭著。
  • 為什麼鯊魚會對海豚有所忌憚?海豚到底有什麼本領?
    然而鯊魚在海洋中也有忌憚之物,根據人們的觀察,當鯊魚遇到海豚時,往往會掉頭就走。那麼為什麼鯊魚會對海豚有所忌憚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海豚到底有什麼本領。海豚擁有獨特的回聲定位系統,它們在水中能夠利用特定頻率範圍的聲波來定位對象,對於感覺靈敏的鯊魚而言,這種聲波有時候就會是一種尖銳的嘯叫聲。
  • 《海豚灣》播出9年後 日本將在原址重新開啟海豚捕殺活動
    太地町決定將在9月1日重啟捕殺海豚的活動。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是「古式捕鯨」發祥地。2009年播出的紀錄片《海豚灣》中,記錄了日本太地町漁民大量捕殺海豚的血腥場面。《海豚灣》捕殺海豚現場在《海豚灣》播出後,反捕鯨團體的活動頻發。
  • 皮草末日,丹麥水貂遭遇「滅頂之災」
    圖源:CFP從今年6月開始,丹麥陸續報告與水貂養殖有關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月4日,丹麥政府下令捕殺全國1700萬隻水貂後,和丹麥1139家水貂養殖主一樣,瑪麗安娜農場裡2.7萬隻水貂也遭到捕殺。水貂學名美洲水鼬,由於用作服飾的毛皮價值很高,常被人工飼養。
  • 日「海豚灣」進入血腥捕獵季 上演鯨魚海豚大捕殺
    中新網9月3日電據日媒報導,1日,日本和歌山太地町的漁船正式開始出海捕獵鯨魚和海豚,此次捕獵將一直持續到明年4月。
  • 日本人每年捕殺那麼多鯨魚,又不怎麼吃?那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不過雖然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在不斷加強,但也有一些國家卻依然在大肆破壞自然,比如日本殘忍的捕鯨行為就深受眾多國家的譴責,可即便如此,日本依然毫不悔改,反而大肆捕殺鯨魚,那麼為何日本要這麼做呢?所以,從很久以前,人類就已經明令禁止捕殺鯨魚,這才令鯨魚得以休養生息,如今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會保護鯨魚,唯獨日本卻依然大肆捕殺鯨魚。據了解,日本一年下來,起碼要捕殺三四百頭鯨魚,尤其是在禁殺令未頒布之前,日本更是起碼已經殺了400000多隻鯨魚。在日本周邊的海域快要捕殺完以後,很多捕鯨公司又前往南極捕殺鯨魚,甚至就連快要滅絕的藍鯨都遭到了他們的毒手。
  • 海豚有多聰明?你一定想不到
    它們到底有多聰明?像鯨魚和鼠海豚,海豚屬於水生哺乳動物的一類,稱為鯨目動物,其中有86種不同的物種,海豚和有蹄類動物也有關聯。它們最初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第一隻鯨目動物大約在5500萬年前進入水中,它們長出利齒,成為大型捕食者。
  • 丹麥養殖貂發現變異新冠病毒
    丹麥新冠病毒變異 所謂的「溢出」就是指和現在丹麥所發生的新冠疫情類似的狀況。根據媒體報導,丹麥多個貂養殖場都出現了水貂將變異後的新冠病毒傳染給人的事件。 在世衛組織就此事召開發布會的同時,丹麥政府開始對其國內所有的養殖貂進行捕殺行動,此外,丹麥北邊的7個城市都不得不因此
  • 《海豚灣》拍攝地建海洋公園 遊客可吃著海豚餵海豚
    據環球網10月12日報導,位於日本和歌山縣西部的太地町計劃在當地建立一個以海豚為主題的海洋公園,遊客可在海洋館內與海豚一同遊泳。不過,太地町以捕殺海豚聞名,就在海洋館附近的一個海灣,捕殺海豚的傳統仍將繼續。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海豚灣》讓這一地方臭名昭著,然而現在其搖身一變,將成為海洋哺乳動物公園,遊客可以在這裡和海豚一起遊泳。
  • 鯨魚和海豚有多聰明?
    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人類並不是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生物, 我們仍需要繼續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鯨魚和海豚到底有多聰明鯨魚的大腦比人腦重5倍一些潛水員和科學家們在大海上與鯨魚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常常發現,自己無法想像這些海洋中最大的居民,它們的大腦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知道,在動物界裡,鯨魚擁有最大的大腦,它們的腦重是人類大腦的五倍。寬吻海豚的大腦與身體大小的比率,僅次於人類。智慧是它們成功的一大原因。藍鯨是迄今已知的最大生物,重達140噸。
  • 數百頭鯨魚和海豚每年在野蠻節日中被捕殺,海水被染成紅色
    令人震驚的圖片顯示,近300頭鯨魚和海豚在法羅群島一年一度的「野蠻」節日中被屠殺,海水變成紅色。每年夏天,大約有800頭長鬚鯨和海豚被屠殺,這是Grindadràp血腥運動的一部分,據悉這一血腥運動發生在位於挪威和冰島之間的北大西洋群島上,距今已有10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