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1991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初露鋒芒獎
☆鬼才漫畫家馬克-安託萬·馬修的成名之作
☆打破漫畫的創作規則、顛覆紙書的呈現形式
☆歐洲漫畫界卡夫卡的先鋒藝術實驗
☆令人無比焦慮的荒誕世界,究竟是夢境還是現實?
☆倘若真有造物主,「我」又為何而存在?
鏤空的畫格是穿越時空的黑洞,漫畫人物終於覺醒:
是誰創造了「我」的世界?
◎ 編輯推薦
「一切都看似合乎邏輯,即使是 在最荒誕的情況下。這就是夢的本性。」
——馬克-安託萬·馬修
⬛ 歐洲漫畫界最具實驗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從懸念重重的《畫的秘密》到不著一字的《方向》,從一鏡到底的《3秒》到話癆燒腦的《全民審判》,再到命題創作的《盧浮地宮》,馬克-安託萬·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畫愛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帶給讀者強大的震撼和非凡的體驗。
1985年,馬修與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開始進入舞臺設計領域,業餘著手創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編自繪的漫畫——《夢之囚徒:起源》,隨後憑藉該書極具創意的實驗性而在漫畫界一鳴驚人,並斬獲1991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初露鋒芒獎。在接下來的23年裡,馬修用《夢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連串的漫畫實驗,使其成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畫系列之一。
⬛ 在虛構中影射現實,黑色幽默風格描繪一個卡夫卡式的荒誕世界
在《夢之囚徒》系列中,馬克-安託萬·馬修塑造了著名角色:尤裡烏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語倒過來念)。這個勤勤懇懇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職員。他一點也不虛榮、一點也不自負,對於他所生活的世界沒有任何觀點。他只是一張面具,讀者可以戴著這張面具親自進入他的世界。這是一個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謬和極權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機、交通堵塞、強迫性的準時……馬修以一種誇張的黑色幽默描繪了這個世界的荒誕之極,讓人在忍俊不禁間窺見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場景。
⬛ 「戲中戲」的套層結構敘事手法,創造一段如墜夢境的探索之旅
讀者手上拿的這本《夢之囚徒:起源》漫畫,從封面到某些內頁都重複出現在了本書的畫格中,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的關鍵元素。不僅敘事手法如此,馬修在有的畫面還採用了「畫中畫」無限循環的遞歸視覺形式,給人一種無限下墜的眩暈感。故事的開場總是阿克法克從一段帶有預示性的夢境中驚醒掉下床來。現實與夢境的界限變得模糊,隨著世界觀逐步被顛覆,主角開始帶領讀者經歷一段譫妄的解密之旅。
⬛ 上帝視角,引發思考關於存在的問題,漫畫家本人在結尾「傾情出鏡」
如果人生只是一場戲,那「我」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夢之囚徒》系列是馬克-安託萬· 馬修構建的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宇宙。他不僅為角色搭建了舞臺,還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似乎身在戲臺,幕後更有位一手導演他們人生的「造物主」。這導致他們不斷質疑所處世界的真實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在結尾處出鏡的漫畫家本人更是打破了漫畫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次元壁,引人思考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
⬛ 奇詭的想像力和實驗性,將漫畫這一載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在該系列中,馬修創造性地顛覆了封面、畫格、色彩、維度等各個方面的常規表現手法,用六本書的創意,打破漫畫的創作規則。在《夢之囚徒:起源》中,出現了一個「反分鏡」,即一個鏤空的畫格,作者通過這一概念精巧地詮釋了二維世界的時間觀。在一次採訪中,馬修自我評價道:「這些形式上的顛覆性改變會讓人產生對載體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在其中學到他的生存之道。」
⬛ 以故事為主導的極簡主義畫風,只保留恰到好處的細節
馬克-安託萬·馬修說:「我不需要成為偉大的畫家才能講好故事。」在《夢之囚徒》系列中,故事佔主導地位,還有關於漫畫這個載體的思考,因而繪畫是次要的。當馬修在畫一張畫稿的時候,總是在極力消除細節,比如說,把一些區域整個塗黑。他非常注重讓每一頁的畫面都極度清晰易讀,以便讓讀者首先被故事情節吸引。在昂熱美術學校就讀的最後三年,馬修開始專注於研究光線對雕塑形狀的影響。在開始畫漫畫以後,他自然而然地將這個問題搬到了黑與白的強烈對比中。這種非黑即白的畫風,給人一種強烈的舞臺照明效果,簡潔卻不失張力,成為他獨有的圖像語言。
◎ 內容簡介
尤裡烏斯·科朗坦·阿克法克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職員。有一天,他收到了一頁漫畫,裡面畫的正是他當天早上起床時發生的事情。起初,阿克法克以為這是幽默部的同事給他開的玩笑。但後來陸續收到的漫畫書頁,要麼完美復刻當下正在進行之事,要麼準確預見了未來。他開始感到手足無措,進而懷疑他只是書中的人物。有一名自稱掌握部分漫畫書頁的研究員甚至斷言,阿克法克是這個世界的主角,整個故事的起點;他們所處的二維世界是由一個三維世界的生命體創造出來的……阿克法克由此展開了一段顛覆世界觀的探索之旅。
◎ 媒體與名人推薦
我將自己從現實抽離,和敘事密碼周旋,重新創造自己的夢境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
——馬克-安託萬·馬修
與卡夫卡和大衛·林奇水平相符的繼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覺的漫畫,您將完全沉浸於其曲折的情節之中。就連薩爾瓦多·達利本人都會讚不絕口的變幻之術。您將擁有獨一無二的體驗,並深受其影響。
——Fnac書店評論
一部將想像之門大開的漫畫。一本關於漫畫的漫畫,關於它的創作過程,每一本都充滿了獨特的創造性,作者將載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Fnac書店評論
該系列在20世紀90年代的漫畫界打下了馬克-安託萬•馬修的烙印,成為新生一代作者的靈感來源。荒誕、無意義和悖論閃耀其中,是書中的主宰,卻絲毫不會影響故事的結構。馬修巧妙地將我們的真實世界改編成一個有點錯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語言構建他的宇宙。
——sceneario.com
馬克-安託萬·馬修是一位高貴的演奏家,一位玩轉漫畫敘事手法的雜技演員,一位善於發揮漫畫這一媒介的一切潛能的高級玩家。別再看我寫的文字了:去讀他的書吧!——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畫書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這一本!一個超級棒的畫中畫,表達出角色對他所處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
——亞馬遜讀者
《夢之囚徒》適合作為禮物送給不了解漫畫或對漫畫有偏見的人。這是一部既滑稽又聰明的漫畫,圖像富有表現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畫本身的創作規則。我們無法將其劃歸為現有的任何一個漫畫種類。
——亞馬遜讀者
◎ 獲獎記錄
1991 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初露鋒芒獎
而《無限循環》的腰封上只印著一行字:當你拿到這本書,無需懷疑,「無限循環」不一定開始於第1頁。沒錯,《無限循環》的第一頁從封面開始!而封面在正文裡。
《夢之囚徒》系列是他的成名作——一連串長達23年的漫畫實驗。1985年,馬修與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創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編自繪的漫畫——《夢之囚徒:起源》,憑藉該書極具創意的實驗性而在漫畫界一鳴驚人
我們從形式、內容、設定、畫風等幾個方面來粗淺地聊聊為什麼這套書會引起歐美漫壇如此高的關注度。
奇詭的想像力和實驗性,將漫畫載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這套令人眼花繚亂的漫畫,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它的呈現形式,馬修創造性地顛覆了封面、畫格、色彩、維度等各個方面的常規表現手法,打破漫畫的創作規則:在《夢之囚徒:起源》裡,出現了一個「反分鏡」,即一個鏤空的畫格,作者通過這一概念精巧地詮釋了二維世界的時間觀。
在《夢之囚徒:進程》中,作者設計了一個螺旋形的插頁,具象化地展現出主人公以時間為軸,順著畫格組成的階梯來到夢境之心的場景。這個設計使漫畫不再局限于格子,完全打破了紙面藝術的二維性,堪稱令人驚豔的點睛之筆。
在《夢之囚徒:顛倒黑白》中,作者創作了兩個故事,一個從前往後讀,一個從後往前讀,兩個故事互為鏡像,無論圖像還是文字,都是邏輯顛倒的。
在《夢之囚徒:降維》中,作者為長達9頁的內容設計了3D效果,並隨書配有3D眼鏡,帶上眼鏡直視圖畫5秒後即可進入馬修的立體漫畫宇宙。
在《夢之囚徒:無限循環》中,書的中間有6頁被 「撕毀」了,
而殘留圖文既能與左側頁連起來讀,又能與右側頁連起來讀。這還是一本封面藏在內文裡的書,就像整本書從中間翻開後向後對摺,這些形式是對時空的徹底打破,是一切周而復始、無始無終的隱喻。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那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所有的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
馬修說:「我不需要成為偉大的畫家才能講好故事。」
在《夢之囚徒》系列中,故事佔主導地位,用黑色幽默風格描繪了一個卡夫卡式的荒誕世界。透過這個系列,馬修塑造了一個風格鮮明的角色:他頭戴圓邊禮帽、手提公文包、擋住眼睛的鏡片……不過他只是一張面具,讀者可以戴著這張面具親自進入一個充滿隱喻意義的世界。
這是一個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住房危機、交通堵塞、強迫性的準時……馬修以一種誇張的黑色幽默描繪了這個世界的荒誕之極,讓人在忍俊不禁間窺見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場景。
如果人生只是一場戲,那「我」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夢之囚徒》系列是馬克-安託萬· 馬修構建的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宇宙。他不僅為角色搭建了舞臺,還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似乎身在戲臺,幕後更有位一手導演他們人生的「造物主」。漫畫人物陸續收到畫有自己生活的書頁,他覺醒了,並開始追問:是誰創造了「我」的世界?不禁懷疑馬修是不是一個佛教徒
。
在《夢之囚徒:顛倒黑白》裡,你從鏡中來,我往鏡裡去;你是我的鏡像,我是你的倒影。透過這個設定,讓人不禁追問:鏡子的兩邊,究竟哪一邊是現實,哪一邊是夢境?如同那個著名的「莊周夢蝶」的故事。
在《夢之囚徒:降維》裡,主人公在尋找消失點的過程中發現了無數的平行宇宙,繼而一頭栽進了作者丟棄的草稿中,由此引發了對於世界真實性的思考,並提出了著名的疑問:上帝擲骰子嗎?
在《夢之囚徒:無限循環》中,主人公意外穿越了時空,在自己擔任主角的故事中缺席了。這導致故事完全進行不下去,配角們不得不一邊尋找他,一邊忍受「全程無事發生」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