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事故頻發致重大傷亡 業內稱完全禁用不現實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國網事:液氨頻「惹禍」,緣何躲不過?

  又見液氨事故!

  11月28日,山東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發生液氨洩漏,造成13人中毒,其中7人經搶救無效死亡,1人危重,3人傷勢較重,2人輕傷。

  經過梳理不難發現,今年液氨事故頻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液氨為何頻頻惹禍?安全生產怎會屢次成為「空談」?如此危險品應當怎樣加強管理?

  事故頻發 液氨屢屢成為「罪魁禍首」

  即將過去的2013年,「液氨」成為許多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主廠房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傷。

  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發生氨洩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傷。

  11月11日,烏魯木齊市迎賓北一路,新疆八鋼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一車間發生液氨爆炸,當場導致5人死亡7人受傷,其中1名傷者在送往醫院後死亡。

  11月28日,山東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發生液氨洩漏,已奪去7條生命。

  液氨,緣何頻頻「奪命」?

  據了解,液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液氨多儲於耐壓鋼瓶或鋼槽中,在工業上應用廣泛,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

  記者從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二部了解到,液氨事故造成的傷情主要有三類:皮膚燒傷、呼吸道灼傷和吸入性損傷。其中吸入性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吸入氨氣。據介紹,氨氣吸入性損傷屬於強烈刺激性及鹼性化學物質損傷,不排除永久性傷害。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製冷行業大部分都在利用液氨製冷。相對於氟利昂,造價低廉是企業青睞液氨製冷的主要原因。據介紹,目前一公斤液氨售價在4元錢左右,而氟利昂則至少需要二三十元,且氟利昂製冷系統投資造價也相對高昂。

  液氨製冷 使用和儲存不當隱患巨大

  從事製冷行業38年的吉林市老技師郭天成說,液氨製冷系統因其「皮實」容易維護、大型庫房製冷效果良好、成本低廉,被我國製冷行業大範圍採用。

  郭天成說,「液氨製冷的安全隱患主要有兩點,一是超壓,就像人的血壓高會導致腦出血一樣,如果液氨製冷系統超壓,管道極易被壓力崩開,造成液氨洩露;二是爆炸,氨氣在空氣中濃度達到11%到14%,遇明火會發生燃燒;達到16%到25%則會發生爆炸。」

  而液氨一旦大量洩露,容易造成相當嚴重的人員傷亡。東北師範大學化學系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對記者說,許多製冷行業的企業很多都用液氨做冷卻劑。「用量大、濃度大,一旦發生洩漏釋放出來,揮發非常快。」這位副教授說,「氨氣吸水性非常強,進入人體後,人的肺部會很快纖維化,進而迅速窒息而死亡。」

  另外,專家表示,液氨事故頻發與其使用和儲存不當有很大關係。上述化學系副教授說:「由於具備腐蝕性,且容易與銅產生反應,液氨對容器和容器管道連接口要求很高。例如容器壁需要達到一定厚度,且使用的不鏽鋼純度要高,如果含有銅則很易被腐蝕,造成氨氣洩露。而很多企業盲目追求效益,都是出了大事情才知道安全隱患。」

  生命至上 液氨使用安全問題怎解?

  在採訪中,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液氨製冷存在相當大的安全隱患,但目前在我國國情下,完全禁止使用液氨這種低成本製冷方式並不現實。

  「多方面加強監管,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企業負責人和行業從業者的安全意識是最重要的,」郭天成說,「如果監管僅僅是走過場,安全意識仍然薄弱,類似的事故還會發生。」

  目前我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地方針對液氨的使用制定了相關生產技術規範。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液氨的腐蝕性和易與金屬反應的特性,液氨設備需要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對容器厚度、材料純度等要嚴格規範。另外,安全標準還要涉及防雷、防靜電、運輸、裝卸、應急救援等內容。

  在液氨製冷安全生產中,主管制冷系統的製冷工非常重要,但在實際操作中並未得到有效重視。「嚴格的上崗培訓是『標配』。」郭天成說,「應讓這些操作工對液氨系統的原理、特性、應急措施熟捻於心,並定期對製冷工技能進行審核,不達標者嚴格禁止上崗。」

  郭天成認為,在實際安全生產監管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經過正規設計院設計的廠房卻無法達到消防、安監部門標準的情況。他說:「理論標準與實際標準相差過大、安全規定操作性不強等現象很普遍。」專家建議監管部門與企業進行更好的溝通,標準制定要切合實際,儘可能做到因地制宜。

  除此之外,相關監管部門也要加強對於危險品知識的學習,還可以考慮邀請專業人士對企業定期檢查,避免「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通過聯合進行檢查監管,提高效率。「關鍵在於意識」,上述化學系副教授說,「在液氨製冷行業,防毒面具的使用以及液氨中毒後的搶救培訓必須做到人人掌握。」(記者 段續 姚湜 周立權)

相關焦點

  • 上海致15死液氨洩漏事故發生前曾有2次安全檢查
    兩次檢查為何未避免上海液氨洩漏事故  8月31日10時50分左右,位於上海市寶山區豐翔路1258號的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翁牌公司」)發生液氨洩漏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傷。  這一重大事故發生在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期間。
  • 四川德陽一液氨中轉站200公斤液氨洩漏 暫無人員傷亡
    央廣網德陽10月30日消息(記者孫冰潔)10月29日19時41分,四川德陽一輛槽車向液氨儲存罐進行液氨輸轉時,因操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槽車輸轉管道斷裂,造成槽車內約200公斤殘留液氨洩漏。據記者從四川德陽消防作戰指揮中心了解,事發當晚德陽消防指揮部隨機前往現場處置,將洩漏的液氨濃度降到安全濃度之下,截至目前,暫無人員傷亡。
  • 冷鏈生產被指普遍用液氨 事故發生率高
    冷鏈生產被指普遍用液氨 事故發生率高 原標題 [冷鏈多用液氨事故發生率高]   專家分析
  • 液氨洩漏之後該注意些什麼?
    「如果發生液氨洩漏,在場人員應朝反方向跑、向上風向跑,並對周邊150米範圍內的住戶進行疏散隔離。」8月11日,國家化學事故應急專線應急專員侯笑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就在此前一天,8月10日22:20左右,四川南充市南部縣定水鎮一化工廠發生液氨洩漏。「刺鼻的氨氣味道從化工廠的方向飄了過來。
  • 液氨一再奪命 悲劇如何避免
    液氨洩漏事故頻發,對它的安全性我們該如何看待呢?一、現代技術控制下,液氨本可以不是洪水猛獸1、液氨一旦洩露,往往會造成大面積的傷亡日本對企業的液氨儲量、安全保障有嚴格的規定,在多次地震中,也未有液氨洩漏的重大事故出現。液氨製冷劑,是我國冷凍方面使用最早的一種製冷劑,在國內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廣泛使用150多年了。它的安裝操作、安全規範都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對它的日常安全監管,重點只需是防洩漏。因此,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下,液氨並非洪水猛獸。
  • 液氨毒害性大?企業如何打造「零洩漏」?-液氨,毒害性大,零洩漏...
    洩漏事故案例回顧(不完全統計)     2019年3月1日晚,一艘外籍冷藏運輸船在山東威海榮成市榮喜港裝卸過程中貨倉發生液氨洩漏,造成5名中國籍僱員死亡。事故發生原因還在調查中。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25許,如皋市眾昌化工有限公司發生一起液氮洩漏事故,造成3名員工窒息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5年11月28日19時56分,邯鄲市龍港化工有限公司2號液氨儲罐備用液氨進料口由於盲板螺栓不符合設計要求,發生陳舊性斷裂斷裂,發生液氨洩漏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390萬元。
  • 液氨毒害性大?企業如何打造「零洩漏」?
    洩漏事故案例回顧(不完全統計)     2019年3月1日晚,一艘外籍冷藏運輸船在山東威海榮成市榮喜港裝卸過程中貨倉發生液氨洩漏,造成5名中國籍僱員死亡。事故發生原因還在調查中。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25許,如皋市眾昌化工有限公司發生一起液氮洩漏事故,造成3名員工窒息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5年11月28日19時56分,邯鄲市龍港化工有限公司2號液氨儲罐備用液氨進料口由於盲板螺栓不符合設計要求,發生陳舊性斷裂斷裂,發生液氨洩漏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390萬元。
  • 海口一廠家偷偷加工液氨 執法部門輕鬆回應稱沒事
    2013年6月3日,吉林一家禽業公司發生液氨洩漏並引發爆炸,造成121人死亡。2013年8月3日,上海寶山區一家冷藏庫發生液氨洩漏,事故造成15人遇難,三十多人受傷。2015年4月21日,我省媒體報出,澄邁一家水產公司突發一百公斤液氨洩漏事故,所幸事故得到及時處理,未造成人員傷亡。  一起起事故一再告誡我們,液氨屬危險化工原料,需謹慎存放生產。
  • 《央視財經評論》 20130902 誰讓液氨再闖禍端?
    8月31日,液氨事故再次發生,位於上海市寶山區的一家冷藏企業發生的液氨洩漏事故,造成了15人死亡,8人重傷,17人輕傷。今年6月吉林一家禽業公司特大事故也看到了液氨的身影,奪去了百餘人的生命。不到三個月,為何再釀慘劇?事故頻發的背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廣東江門冶金廠液氨洩漏 千人被緊急疏散(圖)
    而現場安全人員告訴記者,臥槽罐設計時只有一個安全閥門,且與臥槽罐以及與其連接的管道也已經開始老化,事故發生很有可能與此有關。  消防官兵冒著充滿了液氨的水霧,艱難地尋找著洩漏點。  冶金廠液氨洩漏千餘人緊急疏散 昨事發江門市宏達工業區  文/圖 記者黃國金  通訊員丁大雷、田明榮、卓進球  昨日,江門市宏達工業區東睦(江門)粉末冶金廠發生液氨洩漏,有關部門緊急疏散附近群眾和工業區工人千餘名,所幸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國務院安委辦:福建3企業液氨儲存量超十噸已構成重大危險源
    但在檢查過程中依然發現,使用快速凍結裝置的8家企業中有3家完全未進行整改、3家整改不到位、2家裝置停用,其中:福州開發區正點食品有限公司、福州百鮮食品(福建)有限公司、泉州信豪(福建)水產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快速凍結裝置完全未進行整改;福州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凍結裝置只對入口處進行物理隔離而未設置在單獨作業間內;漳州市豐盛食品有限公司快速凍結裝置隔離不規範,漳州市舜洋食品有限公司只對快速凍結裝置的貨品出入口簡單隔離而未設置單獨作業間
  • 雪場傷亡意外頻發!誰來保護我們的「滑雪自由」?
    聚體壇雪場傷亡意外頻發!誰來保護我們的「滑雪自由」?5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密苑雲頂滑雪場(簡稱「雲頂滑雪場」)通報了一起滑雪者意外死亡事故。目前,當地警方和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公告稱,4日上午,一名男性滑雪者在距離該雪場6號索道下站100米處摔傷,雪場巡邏隊實施救援後,隨即將傷者送往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搶救,但最終不治身亡。
  • 四川廠房液氨洩漏|科普液氨是什麼?危害有哪些?
    6月17日下午15時50許,遂寧高金公司廠房內的液氨可能是因為管道焊接老化管道突然炸裂而致發生洩漏,儲存罐體房屋的牆體被炸裂。液氨洩漏後,遂寧消防立即出動特勤中隊3車14人到達現場增援作戰,消防官兵對洩漏的液氨進行稀釋,由於管道內還有較大的氨氣,預計還需一至兩天才能徹底揮發稀釋完。據遂寧經開區管委會通報,人員全部疏散,無人員傷亡。
  • 液氨爆炸威力就像原子彈
    事故發生後,現場已疏散周邊群眾3000多人。  事故原因是什麼?為何會如此慘烈?  進展1  事故相關責任人已被控制  昨晚8點多的消息稱,火災事故相關責任人已經被控制,將依法嚴肅追究事故責任。  但新華社播發稿件中沒有透露相關述責任人的更多信息。
  • 液氨改尿素脫硝的利與弊
    另一方面,出於對重大危險源的管控,作為脫硝使用的還原劑液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尿素熱解和水解制氨技術逐漸受到青睞。儲存量超10t,則屬於重大危險源,被納入國家安全監察機構重點監控範圍。4)液氨的運輸與儲存有嚴格的標準規定,這使得液氨的運輸費用很高。液氨儲罐與周圍的道路、廠房、建築等的防火間距不允許少於15 m。尿素的基本特性尿素是白色或淺黃色的結晶體,易溶於水,在高溫( 350 ~ 650 ℃) 下可完全分解為NH3。
  • 殤逝——你所不知道的「液氨」故事
    我國是《蒙特婁議定書》締約國,承諾逐漸取消含有 HCFC(氟利昂)物質的各類應用,以保護地球臭氧層不受破壞,先後下發《關於嚴格控制新建使用含氫氟氯烴生產設施的通知》、《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等對其進行管理。
  • 近年來化工爆炸事故盤點:易導致傷亡慘重
    河北趙縣一化工廠爆炸 25死4失蹤  2012年2月28日9時許,位於石家莊市趙縣工業園區生物產業園內的河北克爾公司發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蹤、46人受傷。國務院安委會對這起事故的查處實行掛牌督辦。
  • 北京一海鮮市場冷庫液氨洩漏 現場氣味刺鼻(圖)
    攝影/記者 袁藝  接近海鮮市場冷庫,一股刺激性氣味襲來,完全蓋過了市場內瀰漫的海鮮味,令人感到很強的身體不適感……「氣味可難聞了。」昨天下午,一位市民稱,京深海鮮市場一冷庫發生液氨洩漏,味道撲鼻嗆人。在事發處較近位置,北京青年報記者確實聞到一股刺激性氣體的味道,一條抽風機在庫房前運轉著。據一位工作人員稱,事發當天11點左右,可能是閥門出現了問題。下午3點,冷庫裝卸貨基本恢復正常。
  • 國家能源局2020年二季度事故分析報告:全國發生電力人身傷亡事故13...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2020年二季度,全國沒有發生重大以上電力人身傷亡事故,沒有發生電力系統水電站大壩垮壩、漫壩以及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事故原因分析二季度事故起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起、死亡人數同比增加2人,其中,高處墜落造成3起事故4人死亡,起重傷害造成2起事故4人死亡,觸電造成3起事故3人死亡,坍塌造成2起事故3人死亡,中毒和窒息造成1起事故2人死亡,物體打擊造成1起事故1人死亡,電桿倒塌造成1起事故1人死亡,容器爆炸造成1起事故1人死亡;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9起事故14人死亡,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4起事故5
  • 芝加哥液氨洩漏原因是什麼 液氨洩露會有什麼後果
    芝加哥液氨洩漏原因是什麼  液氨洩露會有什麼後果?>(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聯繫刪除)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液氨在工業上應用廣泛,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發生率很高。4月25日凌晨4點30分左右,一輛載有兩個兩噸重的液態氨容器的油罐車在美國芝加哥市綠灣路和第29街附近發生氨氣洩漏事故,導致附近空氣瀰漫著強烈的刺鼻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