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致15死液氨洩漏事故發生前曾有2次安全檢查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受傷住院的工人王啟紅向記者出示平日上班所戴的薄型乳膠手套。

  兩次檢查為何未避免上海液氨洩漏事故

  8月31日10時50分左右,位於上海市寶山區豐翔路1258號的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翁牌公司」)發生液氨洩漏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傷。

  這一重大事故發生在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期間。

  此前的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因電氣線路短路發生火災,導致氨設備和氨管道發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氣洩漏,介入了燃燒,造成121死76傷。

  6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迅速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做到不留死角、不走過場,對查出的問題實行「零容忍」,列出清單、限期整改,並公布檢查結果。

  隨後,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第十三綜合督查組赴上海督查,並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在7月15日至9月15日期間,接受社會各界對安全生產隱患和各類違法行為的舉報。

  據上海政府網站消息,上海市寶山區有關部門6月先後進行了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和消防安全大檢查。但這些檢查為何未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隱患重重,為何檢查未能發現?

  翁牌公司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冷凍冷藏加工、冷凍產品倉儲、冷凍產品配送等業務。據初步估算,翁牌公司冷凍系統一次充裝液氨量86噸左右。

  目前,上海市安全監管局已會同相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經查,初步認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該公司生產廠房內液氨管路系統管帽脫落,引起液氨洩漏,導致企業操作人員傷亡。調查仍在進行,涉事企業尚未恢復生產。

  上海安監局日前發布的消息稱,事故加工車間涉嫌違規建設。此外,該企業在主體建築竣工驗收後,違規建設加工車間,佔用消防通道,並涉嫌違規設計、違規施工、違規生產。

  國家商用製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小朋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國家沒有強制規定,但業界操作時一般主張加工車間離冷庫保持一定距離,氨管不能進入人員密集的加工車間,要想把冷庫裡的氨引進入車間,需要利用冷媒介質等方式進行二次交換。

  他表示,安監部門此前的檢查不夠專業,也有一定責任,不過安監部門在例行檢查時一般只會對企業報備的場所檢查。

  「從危險化學品準入到製冷設備工程設計和施工等各個環節來看,國家對整個冷凍冷藏行業的監管存在漏洞。」劉小朋說。

  液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由於效果好,汙染小,且價格相對低廉,在工業尤其是冷藏行業應用廣泛。但由於腐蝕性強,如果不加強檢查維護,容易使檢測設備失效、封閉性能喪失。因此,液氨系統在設備建設、生產、管理上必須嚴格遵守規定。

  華東理工大學安全工程諮詢中心主任喬建江此前曾表示,設備老化,以及維護保養的缺位,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原因。液氨腐蝕性強,且需要高壓輸送,如果用一般的金屬管帽進行封閉,從化工工藝安全方面來講,的確存在隱患。

  根據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實施辦法》的規定,對液氨年使用量360噸以上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使用企業頒發安全使用許可證,翁牌公司未獲安監部門頒發的危險化學品使用資質。

  據悉,目前納入危險化學品監管的包括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但對於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單位,還沒有納入監管(發放危化品使用證)。而恰恰是使用單位,成了游離於監管外的事故「多發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靜康也曾表示,液氨洩漏事故頻發,相關企業普遍存在監控不夠嚴格的問題。儘管此次上海液氨洩漏事故的發生原因尚待進一步明確,但事故原本可以避免。

  6月3日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發生特大液氨爆炸燃燒事故後,包括寶山區在內的上海多個區縣都曾對轄區內的液氨製冷企業進行過突擊大檢查。

  據上海政府網消息,6月4日,寶山區安全監管局對轄區內液氨製冷企業開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生產專項檢查,防止類似群死群傷惡性事故發生。

  在此次專項檢查中,寶山區安監局曾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氨氣具有腐蝕性,容易揮發,各單位必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嚴格落實檢查制度和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及時發現並消除各類隱患;二是要加強對滅火器、噴霧稀釋系統、應急照明燈、消火栓等設施、器材的維修保養,確保能正常使用,遇到問題能有效處置;三是要結合場所自身實際,制定、完善事故應急預案,並組織員工進行演練,確保一旦發生事故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防止人員傷亡。

  據悉,6月中旬,寶山區又開展了一次消防安全大檢查,實地檢查翁牌冷庫、華江油庫等重點單位、重點部位消防安全。

  兩次檢查,卻依然沒有阻止事故發生。

  員工沒有進行安全培訓為何也未檢查出

  上海安監局日前發布的消息還稱,翁牌公司招用未經培訓的人員組織生產。

  此次傷員送治的大場醫院距離廠區最近,10名傷勢較輕微的傷員已經在這裡住了5天。

  唐豔說,自己真是撿了一條命。她所在的宿舍共8人,除了她和一位姐妹臨時被叫去上夜班,其餘6人事發時都在車間上白班,其中3人死亡,3人重傷。「要是我也在白班,肯定出不來了。」

  根據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的消息,25名受傷人員經過積極有效救治,目前生命體徵均為平穩。

  寶山區的大場醫院透露,現在院內患者共10名(9女1男),入院時主要症狀多為胸悶、氣急、咽部不適、頭暈等。院方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救治,主要通過化痰、舒緩氣道和補液支持等方法幫助患者。目前病人症狀明顯改善,僅個別患者仍然咽部不適,是否留有後遺症還不能確定。

  唐豔是連雲港人,8月15日剛被招工到上海,和她一起在翁牌公司打工的還有幾十個老鄉,包括她的兒子、侄女、同村的幾位嬸嬸和姐妹。

  當初工廠領班來招工的時候,開出的條件是,每小時按9元5角計酬,每月保底工資2600元。

  至於工作時間,只說是「最多連續幹14~15個小時,活多活少,幹完為止。」工作就是稱重,按670~680克一盤的分量裝盤,過單凍機,魚蝦上凍之後包裝裝箱。

  「結果,沒想到工作這麼累。」唐豔回憶,有一個老鄉最長一次連續幹了27個半小時,自己最久的一班則是24個小時。

  「什麼是液氨,我不懂,有啥危險,也不知道。」唐豔的同鄉王啟紅表示,他們一批人入廠以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安全培訓。

  事發時,不少工人都自稱處於不知曉的狀態,甚至還有工人冒險衝進車間要搶救自己的親人。

  「企業用液氨做冷卻劑,工人在車間操作,等於和猛虎共處,非常危險。」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法律規定,對所有接觸液氨的工人,必須進行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但是事發企業卻在招聘工作人員時未開展任何培訓。

  「廠子裡也不發手套和口罩。」王啟紅和唐豔都表示,平時工作戴的手套都是自己掏錢從工廠小賣部裡買的,一元一副。因為需求量較大,後來廠裡就批發了一些,以每雙0.5元的價格賣給工人。

  王啟紅從包裡掏出一副備用手套,很輕薄,經不起尖銳物品的刮磨。「手套不耐用,平均一天要用掉兩三副。」

  至於其他安全保護措施,只有廠裡發放的工作服和靴子。「上廁所回來以後就直接上流水線操作,也沒啥消毒的地方。夜班的時候,餓了就一手拿個包子吃著,另一隻手繼續幹。」

  「本來籤了兩個月的合同,現在已經沒法幹下去了。只希望廠裡能給個說法,給點補償。」王啟紅表示。

  9月4日,與王啟紅同一病房的9名工友,作為代表前往附近一家賓館開會,與廠方商量善後事宜。

  「撿了條命,能平平安安回家就好了。」唐豔的想法很簡單。她沒讓丈夫來探望,但丈夫每天都打電話催她回老家,讓她別去打工了,安心待在家裡。

  不過,外出打工似乎是擺在他們面前不多的出路。來上海之前,王啟紅和唐豔等一批同鄉在武漢打臨時工,只有兩三個月活幹,結束後換一個地方繼續幹。

  「我們一家四口只有一畝二分地,包給別人種點小麥和水稻。但即使自己種,也不夠開銷的。」 如今,唐豔一家四口分別在上海、連雲港和蘇州三個城市打工,在一個地方打完一工,換一個地方,這已經成為他們習以為常、並依賴的生存方式了。

  安全生產大檢查如何避免形式主義

  此次事故是繼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後,國內冷藏行業發生的又一起損失慘重、社會影響巨大的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發生後,上海市部署對使用液氨的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大檢查。與此同時,山東濟寧等其他地方也緊急部署安全生產大檢查,要求採取企業自查、執法檢查和政府督查相結合的方式,並對重點企業進行抽查。

  一位自稱「12年化學一線工作者」的人士曾指出,「如果這個廠子製冷車間的安檢員能夠按照規定定期巡視,這場慘劇根本不會發生。」更有網友表示,液氨製冷顯然需要更嚴格的安全監控與監管,這背後的企業安全成本投入、社會監管成本投入絕不能被忽略。要嚴防悲劇重演,不僅要嚴查「管帽」,也要讓「官帽」早為安全擔責。

  來自山西的一位企業生產安全負責人段克仁曾多次為職工講解生產安全知識,是一位註冊「安全工程師」。他曾撰文指出,運用好安全檢查對防止事故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中,許多安全檢查並未收到實效。之所以沒用,原因多種多樣,首先是檢查人員不專業,缺乏應有的安全技術知識,不知道隱患藏在何處,問題來自何方;其次是責任心不強,每到一處走馬觀花、敷衍塞責,不能按要求認真行事;再有就是對查出的問題缺少解決的辦怯,被查者拒不整改時也沒有什麼措施。這樣,安全檢查自然有名無實,難以見效。

  他認為,要使檢查收到實效,重要的是要剷除形式主義。

  對於安全生產隱患,需要早發現、嚴治理,更需要鞏固治理成果。上海於去年年底出臺的《上海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明確建立「掛牌」督辦制度,從源頭上「一查到底」。

  如何才能讓檢查保持專業水準,如何避免形式主義?

  華北科技學院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惟一直屬的普通高等學校,該校從事安全社會學研究的顏燁教授表示,類似於上海液氨洩漏事故的頻繁發生,大體不外乎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原因:從宏觀上看,中國目前處於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經濟社會加速發展使得具有高利潤的高危行業都有可能進一步增多,超能、加班生產,工人勞累疲乏、設備設施過度老化等問題都會釀出很多事故;從中觀層面看,政府安監製度缺失、執法不嚴、企業內部管理不善等,也是事故多發的原因;從微觀角度看,主要還是現場管理不到位、員工安全思想麻痺等。

  顏燁表示:「此次事發單位在兩次安全生產檢查並列為重點監察單位之後,還照樣發生重大事故,說明安全檢查本身不到位、走過場,安全整改不重視、不及時。」

  對於安全隱患的檢查和整改,首先,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必須強化,尤其要對安全隱患高度重視,拉網式排查必不可少。其次,在政府採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的同時,必須將專業技術性安全檢查放在重要位置。再次,任何企業都不應該在檢查過後就萬事大吉,或是期待僥倖過關,或是對查處的隱患不及時整改到位。最後,要將自查與他查、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等方式結合起來,因為自查或他查都有可能疏忽細小隱患的存在。當然,過多過繁的檢查也可能會誘發「安全麻痺症」。

  顏燁強調,安全生產大檢查不僅僅是政府執法人員的檢查,還須配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這方面政府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亟需培養一大批專、兼職安監技術人員。否則,這類安全檢查就是到企業走馬觀花,查查制度文件,看看面上生產環境,只是留個大體印象而已,很難觸及真正的安全隱患。

  此外,還必須強化工會、社會組織等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企業內部的工會需要站在工人一邊進行強有力的安全維權,如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於安全條件欠缺、隱患整改不力的,可以帶領工人抵制開工生產。這樣真正形成「政府-企業-工人(工會)或社會」的安全維權「鐵三角」,即以合理的「安全結構」體系促成「安全民主」。本報記者 龔瑜攝

相關焦點

  • 液氨毒害性大?企業如何打造「零洩漏」?-液氨,毒害性大,零洩漏...
    >遇明火還會有燃燒和爆炸的危險~    近年來,液氮洩漏事故頻繁發生,化學洩漏汙染事故、職業中毒和食物中毒事件呈上升趨勢。雖然這些事故有的與自然災害有關,但其發生絕不是偶然的,是長期積累問題的集中而爆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形象帶來了嚴重損害。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高度重視,重點加強儲氨設備、設施的管理,提高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性,增強職工安全意識,確保安全管理到位,就能有效防止液氨洩漏事故的發生!
  • 液氨毒害性大?企業如何打造「零洩漏」?
    雖然這些事故有的與自然災害有關,但其發生絕不是偶然的,是長期積累問題的集中而爆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形象帶來了嚴重損害。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高度重視,重點加強儲氨設備、設施的管理,提高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性,增強職工安全意識,確保安全管理到位,就能有效防止液氨洩漏事故的發生!
  • 冷鏈生產被指普遍用液氨 事故發生率高
    昨天中午,央視報導稱,根據公安部消防局的消息,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事故是由於液氨洩漏而引發的爆炸。  冷鏈生產普遍用液氨  據了解,大型禽類屠宰場,都是全冷鏈生產,屠宰車間、分割車間都是封閉、低溫運行,因此需要液氨進行製冷,一般有規模的屠宰加工廠,都會有幾噸或者更多的液氨存在。液氨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發生率相當高。
  • 江蘇如皋洩漏事故已致3死 涉事企業事發前被查出十餘項問題
    ,造成2死1傷。據人民網江蘇頻道報導,就在10月30日,當地政府曾組織專家對園區30家生產型化工企業實施隱患檢查,如皋市眾昌化工有限公司被查出多項安全隱患:,管道穿牆未封堵;發煙硫酸儲罐缺少設備信息卡,儲罐頂部有冒煙現象;危險品罐區靜電接地脫落,部分停用儲罐未掛牌,部分鍍鋅桶內物料無信息標識;氟化氫鋼瓶區有雜物,乙炔氣瓶等,鋼瓶擺放雜亂;還原部位管道上壓力表缺校驗標識,靜電夾子無報警聲,液氮汽化處缺當心凍傷標識;企業獎懲制度未明確對安全事故及時間的獎懲規定;2018年安全培訓計劃未將安全操作規程培訓列入
  • 四川廠房液氨洩漏|科普液氨是什麼?危害有哪些?
    6月17日下午15時50許,遂寧高金公司廠房內的液氨可能是因為管道焊接老化管道突然炸裂而致發生洩漏,儲存罐體房屋的牆體被炸裂。液氨洩漏後,遂寧消防立即出動特勤中隊3車14人到達現場增援作戰,消防官兵對洩漏的液氨進行稀釋,由於管道內還有較大的氨氣,預計還需一至兩天才能徹底揮發稀釋完。據遂寧經開區管委會通報,人員全部疏散,無人員傷亡。
  • 液氨事故頻發致重大傷亡 業內稱完全禁用不現實
    中國網事:液氨頻「惹禍」,緣何躲不過?  又見液氨事故!  11月28日,山東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發生液氨洩漏,造成13人中毒,其中7人經搶救無效死亡,1人危重,3人傷勢較重,2人輕傷。  經過梳理不難發現,今年液氨事故頻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液氨為何頻頻惹禍?
  • 《央視財經評論》 20130902 誰讓液氨再闖禍端?
    8月31日,液氨事故再次發生,位於上海市寶山區的一家冷藏企業發生的液氨洩漏事故,造成了15人死亡,8人重傷,17人輕傷。今年6月吉林一家禽業公司特大事故也看到了液氨的身影,奪去了百餘人的生命。不到三個月,為何再釀慘劇?事故頻發的背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液氨洩漏之後該注意些什麼?
    「如果發生液氨洩漏,在場人員應朝反方向跑、向上風向跑,並對周邊150米範圍內的住戶進行疏散隔離。」8月11日,國家化學事故應急專線應急專員侯笑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就在此前一天,8月10日22:20左右,四川南充市南部縣定水鎮一化工廠發生液氨洩漏。「刺鼻的氨氣味道從化工廠的方向飄了過來。
  • 2人死亡!安徽省一化工廠突發氨氣洩漏中毒事故!
    發生液氨洩漏事故怎麼辦? 在危化品行業中,液氨洩露事故是非常危險的,液氨洩漏的危害包括:易氣化擴散、易中毒傷亡、易燃燒爆炸、易汙染環境、易發生次生事故等,所以需要安全生產人員加強防範,液氨洩漏事故都有哪些類型呢?事故發生時又該如何應對呢?
  • 杜邦公司美國休斯敦化工廠洩漏事故致4死1傷
    杜邦公司美國休斯敦化工廠洩漏事故致4死1傷 2014-11-16 11:24:49,15日發生化學品洩漏事故,5名工人直接暴露於有害氣體甲硫醇中,造成4人死亡、1人被送往醫院救治。
  • 液氨一再奪命 悲劇如何避免
    導語昨天上午10時50分左右,上海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發生液氨洩漏事故。據上海衛計委截至昨天17時的消息,本次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5人重傷、20人輕傷。就在三個月前,吉林寶源豐大火,造成120人遇難,起因就是液氨洩漏後爆炸、燃燒。
  • 安徽省一化工廠突發氨氣洩漏中毒事故!
    因氨洩漏的事故現場,生產車間空氣中氨的最高容許濃度為30mg/m3,所以氨與空氣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隨時都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 瓦窯一廢棄廠發生液氨洩漏 上千居民緊急疏散
    記者徐超 梁劍 唐豔蘭 通訊員 趙劍張雲平昨晚6時45分許,瓦窯東路9號斜對面的一家廢棄的冷飲廠發生氨氣洩漏事故。兩名工人試圖打開一個存儲有300公斤液態氨的鐵罐閥門排放氨氣,長時間沒有使用的管道設備卻突然發生破裂,高濃度的氨氣立即噴溢出來,並瀰漫擴散到僅一牆之隔的居民區。
  • 芝加哥液氨洩漏原因是什麼 液氨洩露會有什麼後果
    芝加哥液氨洩漏原因是什麼  液氨洩露會有什麼後果?>(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聯繫刪除)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液氨在工業上應用廣泛,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發生率很高。4月25日凌晨4點30分左右,一輛載有兩個兩噸重的液態氨容器的油罐車在美國芝加哥市綠灣路和第29街附近發生氨氣洩漏事故,導致附近空氣瀰漫著強烈的刺鼻氣味。
  • 廣東江門冶金廠液氨洩漏 千人被緊急疏散(圖)
    而現場安全人員告訴記者,臥槽罐設計時只有一個安全閥門,且與臥槽罐以及與其連接的管道也已經開始老化,事故發生很有可能與此有關。  消防官兵冒著充滿了液氨的水霧,艱難地尋找著洩漏點。  冶金廠液氨洩漏千餘人緊急疏散 昨事發江門市宏達工業區  文/圖 記者黃國金  通訊員丁大雷、田明榮、卓進球  昨日,江門市宏達工業區東睦(江門)粉末冶金廠發生液氨洩漏,有關部門緊急疏散附近群眾和工業區工人千餘名,所幸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四川德陽一液氨中轉站200公斤液氨洩漏 暫無人員傷亡
    央廣網德陽10月30日消息(記者孫冰潔)10月29日19時41分,四川德陽一輛槽車向液氨儲存罐進行液氨輸轉時,因操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槽車輸轉管道斷裂,造成槽車內約200公斤殘留液氨洩漏。據記者從四川德陽消防作戰指揮中心了解,事發當晚德陽消防指揮部隨機前往現場處置,將洩漏的液氨濃度降到安全濃度之下,截至目前,暫無人員傷亡。
  • 殤逝——你所不知道的「液氨」故事
    但由於氨具有較高的熱膨脹係數、職業毒害性(純氨屬於第2.3類有毒氣體,PC-TWA: 20mg/m^3, PC-STEL:30mg/m^3)、火災危險性(爆炸極限限15.7%~27.4%),所以非常容易在人為誤操作時發生洩漏或者物理爆炸事故,繼而對動物造成毒害發生群死群傷事故,真乃「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 歷史上十一月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
    衡水天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1·19」中毒事故  2016年11月19日 ,衡水天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實驗生產噻唑烷過程中發生甲硫醇等有毒氣體外洩,致當班操作人員中毒,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00萬元。
  • 海口一廠家偷偷加工液氨 執法部門輕鬆回應稱沒事
    2013年6月3日,吉林一家禽業公司發生液氨洩漏並引發爆炸,造成121人死亡。2013年8月3日,上海寶山區一家冷藏庫發生液氨洩漏,事故造成15人遇難,三十多人受傷。2015年4月21日,我省媒體報出,澄邁一家水產公司突發一百公斤液氨洩漏事故,所幸事故得到及時處理,未造成人員傷亡。  一起起事故一再告誡我們,液氨屬危險化工原料,需謹慎存放生產。
  • 製冷劑洩漏引發冷庫事故 製冷閥門或是罪魁禍首
    近年來冷庫事故頻發,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冷庫事故的發生都是因液氨洩漏引發,而製冷閥門卻被認為是引起氨洩漏的罪魁禍首。  冷庫事故頻發製冷閥門或是罪魁禍首  2013年8月7日,安徽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冷庫發生液氨洩漏,造成1人輕傷,事故調查原因是液氨洩漏的閥門出現故障,導致不間斷稀釋洩漏的液氨,從而出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