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向社會開放環保設施任務已全面完成

2021-01-21 騰訊網

全國逾兩千家企業向公眾開放環保設施生態環境部:向社會開放環保設施任務已全面完成

發布時間:2021-01-14 16:28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

隨著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的公布,生態環境部宣布,2020年年底前,全國已有2101家企業向社會開放環保設施,地級及以上城市向社會開放環保設施的任務已全面完成。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從前『閒人免進』的環保設施單位變為向市民開放的『城市客廳』。」

成立於1982年的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是一家中央企業。近日,應中國海油邀請,環保組織以及媒體代表登上中國海油建在我國南海的海上石油平臺,目睹了這一海上石油平臺環保處理設施的運行情況。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務實舉措,對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構建最廣泛的生態環保統一戰線具有重要意義。

環保設施向社會開發已持續近4年

企業環保設施向社會開放歷來為政府部門所倡導。但是,真正把它作為一項任務正式提出來,還是4年前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聯合發布的一項指導意見。

2017年4月,原環境保護部與住建部聯合發布《關於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緊密圍繞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推進環境監測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等向公眾開放。

就環境監測設施開放,指導意見說,對公眾開放重點的是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設施,包括具備開放條件的國家或者地方環境質量監測點位、監測中心(站)、監測車輛等,以讓公眾了解監測程序。

城市汙水處理設施開放主要是通過開放城市汙水處理設施的收水範圍、汙水特點、處理原理及工藝流程、中控平臺及在線監控設施等,培養公眾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意識,促進節水減汙;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開放將重點介紹垃圾產生、收集與轉運過程、處理原理及工藝流程、滲濾液或焚燒煙氣處理設施等;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的開放,重點放在危險廢物來源、種類、特點、收集及運轉過程、處理流程、處置結果和在線監控設施等。

針對環保設施開放,原環境保護部與住建部要求,2017年底前,各省級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省會城市(區)具備開放條件的環境監測設施對公眾開放;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省會城市選擇一座具備條件的城市汙水處理設施、一座垃圾處理設施作為定期向公眾開放點;有條件的省份選擇一座危險廢物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作為定期向公眾開放點。

此後,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不斷推動這項工作。2017年11月28日,原環境保護部在大連召開「2017年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座談會暨現場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會上明確提出,2017年底前,具備條件的省會城,要定期向公眾開放4類環保設施;到2020年,具備條件的地級市也要向公眾開放4類設施,並接受社會監督。

2018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再次提出,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分三年完成總體目標。即到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底前,各省(區、市)四類設施開放城市的比例分別達到30%、70%、100%。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提出,進入名單的單位,每兩個月至少組織1次開放活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組織、學生、社區居民和企業員工等社會各界人士均可參與開放活動。

環保組織與媒體代表走近央企

中國海油是一家國家石油公司。成立38年來,中國海油已經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業務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能源公司。同時,中國海油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63位的企業。

作為央企,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特別是如何實現綠色發展,在開發海上石油的同時保護海洋環境,中國海油教授級高工魏文普透露,早在2018年,中國海油就提出制定「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據他介紹,根據行動計劃,到2020年,中國海油綠色低碳主要指標同比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到2035年,中國海油綠色低碳整體指標同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50年,中國海油綠色低碳整體指標同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潿洲11-2油田屬於中國海油下屬企業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潿洲作業公司。2020年12月下旬,《法治日報》記者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環保組織的負責人一起登上矗立在我國南海上的潿洲作業公司11-2油田的潿洲12—2A海上石油平臺,目睹了12—2A平臺在開發海洋石油資源的同時如何竭盡全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情形。《法治日報》記者登上潿洲12—2A平臺時,平臺正在作業。令《法治日報》記者感到驚奇的是,在平臺的四周只見大海,卻看不到一滴油汙。

「產油卻不見油」,中國海油是如何做到的?潿洲12—2油田有關負責人說,在開發海洋石油過程中,潿洲12—2油田將平臺上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餐廚垃圾等與可能對海洋產生汙染的物質全部回收送到公司陸地基地進行處置,平臺上從生產作業產生的油汙到生活汙水不僅有專業的處理設施,而且還必須實現達標排放。據這位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僅這個平臺環保投入就達到4000多萬元。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在潿洲作業公司海上平臺附近海域竟然出現了布氏鯨群。而布氏鯨群的出現則充分證明海洋環境並沒有因海上石油開發而受到任何汙染和破壞。

近日,位於湖北省的民營企業楚源高新科技集團(以下簡稱楚源集團)也將中華環保聯合會等環保組織以及媒體代表請進企業,讓他們全面了解、觀摩企業的生產特別是汙水處理的全過程。

湖北省荊州市生態環境局石首市分局監察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楚源集團設在長江岸邊的排汙口,他們專門安裝了在線監測設備,同時,還在長江江裡安裝了監測設施,目的就是監督、監測楚源集團生產廢水是不是能夠做到達標排放。這位負責人說,近年來的監測均沒有發現企業有超標排放的情況。

在楚源集團長江排汙口附近,《法治日報》記者看到,長江江水清澈見底。同行的環保專家表示,目測,楚源集團排汙口附近的長江水質至少是三類以上(國家考核的好水標準)。

向社會開放環保設施任務已全面完成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與住建部聯合提出向社會公眾公開開放監測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等四類設施後,2018年6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也明確提出:「2020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符合條件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社會開放,接受公眾參觀」。

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啟動以來,福建省緊密圍繞上級統一部署,持續深入抓好工作落實,地級及以上城市四類設施開放城市比例100%,並全部實現了「四個一座」。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布消息說,2017年以來,山西省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單位開放達200多次,共有180萬人次先後通過線上線下等不同方式參加設施開放活動。山西省11個地級市圓滿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

1月5日,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聯合公布了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名單共包括全國31個省(區、市)的876家設施單位。其中,含175家環境監測設施、289家城市汙水處理設施、203家垃圾處理設施及209家危險廢物或電子廢棄物處理設施單位。

據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17年5月環保設施開放工作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以來,設施開放工作穩步推進,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已聯合發布四批向公眾開放的設施單位名單。隨著第四批名單的發布,「2020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符合條件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社會開放,接受公眾參觀」任務已全面完成。

責任編輯:高慶歌

8407528

相關焦點

  • 山西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任務
    原標題:我省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任務  記者1月9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目前全省11市圓滿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3年來,共有180萬人次參加開放活動。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二是各項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改革實施方案》細化的50項重點任務,均已按計劃完成或持續推進。新修訂的「固廢法」9月1日起實施,明確規定「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今年按計劃已辦理13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全年審批工作已結束。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一、部署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生態環境部將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做好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生態環保工作 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部署做好生態環保工作。
  • ...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髮長江經濟帶...
    深入開展為期1年的專項整治,到2020年底,長江經濟帶船舶和內河港口汙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改,400總噸及以上船舶收集或處理裝置完成建設改造並正常運行,遏增量、減存量,推進400總噸以下船舶收集或處理裝置建設改造,港口接收設施全面建成並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有效銜接,全面完成《港口岸電布局方案》明確的五類專業化泊位改造任務,進一步提高其他泊位岸電覆蓋率和船舶受電設施安裝率
  • 生態環境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將重點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任務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陳銳海)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顯著的背景下,2021年、2022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將作何調整,既確保生態環境問題得以解決,又引導經濟向好發展?在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回答央廣網記者提問時表示:督察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長江「十年禁漁」等重大任務,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劉友賓說,2021年、2022年,生態環境部繼續組織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到2022年實現督察覆蓋所有省份,並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央企開展督察。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我們要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新起點,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全面完成好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各項改革任務,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綜合運用法治、經濟、科技、市場手段和必要的行政辦法
  •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二是各項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改革實施方案》細化的50項重點任務,均已按計劃完成或持續推進。新修訂的《固廢法》9月1日起實施,明確規定「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今年按計劃已辦理13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全年審批工作已結束。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 生態環境部部長在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對內宣傳方面,部機關和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幹部,既要學會與媒體直接打交道,敢於「面對面」;又要學會與網友間接溝通交流,勤於「鍵對鍵」。要注重主動宣傳,講好環保人環保事,贏得全社會的共鳴和支持,把日益增強的生態環境社會意識轉化為人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願和行動,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
  •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制定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目前正值年末歲尾,各行各業都在進行年終「盤點」。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徐必久司長,向大家介紹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進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問題。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已啟動「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研究編制工作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已啟動「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研究編制工作 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12月15日消息,12月14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北京視頻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
  • 生態環境部舉行2020年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二是各項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改革實施方案》細化的50項重點任務,均已按計劃完成或持續推進。新修訂的「固廢法」9月1日起實施,明確規定「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今年按計劃已辦理13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全年審批工作已結束。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截至11月28日,5970個問題已完成整改,任務完成比例達到95%,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但後續「硬骨頭」問題解決難度依然較大。從目前進展情況看,上海、寧夏、青海、湖南、內蒙古、西藏、天津、甘肅、山東、四川、福建、海南12個省份已完成今年水源地整治工作任務。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二是各項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改革實施方案》細化的50項重點任務,均已按計劃完成或持續推進。新修訂的「固廢法」9月1日起實施,明確規定「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今年按計劃已辦理13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全年審批工作已結束。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以及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徹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執行不到位、汙染防治攻堅任務完成嚴重滯後、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約談主要負責人,同時責成其向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深刻檢查。對年度目標任務未完成、考核不合格的市、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相關領導班子成員不得評優評先。
  • 生態環境部:關於加強固定汙染源氮磷汙染防治的通知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強固定汙染源氮磷汙染防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將肥料製造、汙水集中處理、規模化畜禽養殖等18個行業作為氮磷汙染防治的重點行業,要求全面推進氮磷達標排放。氮磷排放重點行業的重點排汙單位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安裝含總氮和(或)總磷指標的自動在線監控設備並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
  •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曬出2019年環保「計劃表」
    ,控制社會生活、交通、建築施工和工業噪聲,確保聲環境質量穩定  1月21日,重慶市召開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通過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對今年環保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今年,重慶市將實施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汙染詳查,推進土壤汙染綜合防治示範區建設,強化汙染地塊的風險管控,確保淨土開發;完成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減排年度任務;加快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和危廢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確保固體廢物及時安全處置。  讓噪聲更小。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生態環境部:將落實環保企業優惠扶持政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3日訊 (記者 劉瑾)10月13日,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論壇致辭中提到,「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出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政策,扶持環保企業發展。
  •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改善...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孫金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