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大學秋季班開學,清華大學李鐵夫解答人類科學的天花板怎麼破

2021-01-08 國際在線

10月27日,得到大學在北京舉辦2019秋季開學典禮暨夏季畢業典禮。5位重量級得到老師和9位得到大學夏季班學員依次登臺,帶來14場接力演講,分享各行業的頂級認知框架和行業智慧。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得到App《前沿科技·量子計算》課程主理人李鐵夫,分享了「這一回,人類科學的天花板怎麼破?」他說,當下人類已經遇到了第三次科學發展的巨大瓶頸。計算機的算力越來越捉襟見肘,人類的認知負擔也越來越重,要怎麼才能取得科學的大突破?他的答案是:我們必須完成一次全人類級別的智力進化,結合量子計算、腦機接口、萬物互聯、人工智慧等技術,突破人類生物學的限制,構成全人類智力高效連接的「超級大腦」。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得到App《前沿科技·量子計算》課程主理人李鐵夫

以下為李鐵夫演講全文:

得到大學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李鐵夫,一名研究量子計算的科學工作者。

上大學的時候,我讀到過一句話,這句話我一直記到今天,說的是:「在這個時期,二流科學家很容易做出一流的成就。之後,一流的科學家也只能做些二流的工作了。」

說這句話的人叫狄拉克,他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100多年前。那個時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剛剛誕生,新發現、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處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只要抓住了時機,就能做出一流的成就。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像過電了一樣,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名電子學專業、滿腔熱血的大學生,我就想,我能有幸趕上這樣的時代嗎?我能為我的時代做些什麼?

畢業後,我成為了一名科學工作者,循著狄拉克這些前輩開闢的道路,繼續向前探索。每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的觸動都會愈發強烈,我意識到,我對這個時代的感知和狄拉克對他那個時代的感知不謀而合了。當下,人類又一次處在了歷史進程的關鍵節點上,確切地說,是有史以來的第三次。

這兩年,你能看到人類在技術層面的突飛猛進:我們建成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它能夠將質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99%,發現了包括上帝粒子在內的全新粒子,還將探索物質更深層次的奧秘;我們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進一步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等基礎理論,這將會揭開更多的宇宙未解謎團;我們成功地實現了猴子的克隆,這種在腦結構和功能上與人類高度相似的靈長類動物,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人類自身。

科技的高速發展似乎在提示我們,當下離第三次科學革命越來越近了。但是,你可能也感覺到了,這些聽起來特別炫酷的技術,並沒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我們依然要承受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困擾;我們對石油、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依然嚴重汙染著地球環境;那些舊的電池儲能技術也依然限制著所有行動裝置和汽車,而且類似的瓶頸在各行各業都存在。

這是為什麼?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是因為技術還沒有發展到位,你想,如果有了更好的電池材料,不就能突破行動裝置的瓶頸了嗎?也有人會說,這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要是每種疾病的藥物研發都能投入足夠的資金,早就都治好了。但是,在我看來,這一切的本質,是因為人類的智力水平已經達到了承載極限。

為什麼這麼說呢? 接下來,請先跟我一起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300年前,看看前兩次科學革命是怎麼發生的。

1666年,英國青年牛頓為了躲避瘟疫,回鄉休假,沒想到被掉落的蘋果砸中。由此,他發現了萬有引力,還創立了微積分,形成了牛頓力學,建立了經典物理學的宏偉大廈,給人類帶來了第一次科學革命。

這是我們都熟知的故事,課本上也都是這麼寫的。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第一次科學革命能夠發生,不是因為那顆蘋果,而是因為一個關鍵技術的出現——望遠鏡。

什麼意思?望遠鏡發明之前,人類只能依靠肉眼觀星,範圍很有限,以人類的自身條件根本無法得到準確的觀測數據。直到1608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給人類的觀測能力帶來量級的提高,使得那些更清楚、更精確的觀測數據能夠被記下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數據,克卜勒才開始重新想像宇宙的結構,得出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打碎了之前幾千年建立的地心說這一世界觀。只有在這樣的節點上,牛頓才能「站在巨人肩膀上」提出牛頓運動定律,把人類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你看到沒有,這個過程中,望遠鏡這項關鍵技術的突破,讓我們看得更遠、看得更清楚了,把我們對世界的感知邊界向外推了一步。然後,人類依靠自身智力,藉助微積分、幾何學等數學工具的幫助,就可以完全理解這個新世界,創造出全新的世界觀。

那第二次科學革命呢?時間的指針快速轉動到了兩百年之後。

引發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是兩項當時最尖端的實驗技術,麥可遜-莫雷實驗和黑體輻射實驗。麥可遜-莫雷實驗利用光的幹涉效應,讓人們確認了光速不變這個不敢想像、不可理解的事實,催生了相對論;黑體輻射實驗,精確觀測了物體溫度與輻射頻譜的關係,打破了舊的對能量的認識,這就迫使普朗克提出「量子化」來化解「紫外災難」,才有了量子力學的誕生,以及後來電晶體和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和第一次科學革命一樣,這兩個關鍵技術的突破,再一次把人類的感知尺度向外推了一步,讓我們能夠看得更小,看得更精確。就好像原來我們只能看12英寸的黑白電視,現在一下子升級到了65英寸的4K電視,不但展現的畫面更大了,畫面中的細節也更加豐富了。然後,人類再次依靠自身智力,藉助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幫助,打破了經典物理學建立的世界觀,引爆了第二次科學革命,帶來最近一百年人類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

現在,把指針撥回到當下。第三次科學革命的進程是不是也會像前兩次一樣呢?我的答案是,不,完全不一樣了。當下,我們的感知尺度已經足夠廣闊,但我們卻無法繼續依靠自身智力去完全解決它了,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技術突破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我們都知道,化肥工業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生產之一。今天地球可以養活80億人口,是因為化肥提升了糧食產能。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化肥工業中,有一個重要的原料叫做合成氨。要製作這種原料需要使用一種特殊工藝,這個工藝裡用的催化劑必須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這就意味著,合成氨對能源的消耗極大,每年消耗掉的能源,佔到整個地球總能源消耗量的1.2%,還要排放幾億噸二氧化碳。

但是,你知道嗎?土壤中的細菌在常溫下就可以在體內合成氨,完全不需要高溫、高壓催化的苛刻條件,它們體內有一種叫做鉬鐵蛋白的分子,這個分子才是這個天然合成過程的關鍵。

那我們把這個叫做鉬鐵蛋白的分子研究明白不就好了嗎?不就可以省下地球1.2%的能源了嗎?很遺憾,我們目前做不到。

因為,研究這類分子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計算機模擬,並且一定要考慮其中的量子力學效應,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進而加以應用。但是,鉬鐵蛋白的分子構成太複雜了,複雜到什麼程度?一個分子共有374個電子,不要說計算分析了,就連存儲這些電子全部的量子狀態,至少需要2374個比特,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它已經超過了已知宇宙中所有原子的個數。也就是說,以我們現有的計算機技術,根本沒辦法做到對它的精確模擬。

不只是化肥工業,同樣地,在材料合成、新能源開發、生命科學、人工智慧,乃至航天、氣候等等領域,都遭遇到了同樣的瓶頸。

你看,前兩次科學革命,我們靠著自身智力加上微積分、矩陣力學、黎曼幾何等數學工具就能完整地認識新世界,但現在,不僅靠著鉛筆和數學公式幫助智力單兵作戰的時代早已過去,而且計算機的算力也越發捉襟見肘。

這是第一個原因,再來看第二原因,人類的認知負擔越來越重。

如果你翻開18世紀以前的科學圖譜,去看看伽利略、牛頓、笛卡爾、拉瓦錫這些科學家的介紹,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每個人都有多重身份,不只是物理學家,同時還可能是數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博物學家。最厲害的是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他既是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又是心理學家、經濟學家、農學家、法學家,同時還是醫生和詩人!

可是到了第二次科學革命之後,以創立量子力學的幾位先驅為例,普朗克、薛丁格、海森堡和狄拉克,他們身上卻只有「物理學家」這一個標籤。

你看,隨著人類的知識總量越來越豐富,分科越來越精細,個人有限的智力和壽命,已經很難覆蓋多個學科了。甚至在同一個學科裡面,一個人也只能涉獵一兩個細分領域,比如在自然科學裡,不要說物理學家完全不懂生物學家在做的事情,就連物理學內部,凝聚態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科學家,也幾乎沒有共同語言。這就意味著過去解決一個問題,靠個人的智力水平、知識儲備就可以覆蓋。但是現在,不行了,必須要靠彼此的跨學科合作。

不只是這樣,一個科學工作者從小學到博士畢業,念了將近三十年的書,才站到人類知識庫最前沿的一個小點上,開始自己的工作。如果運氣好的話,在人生的後40年裡,可能能把這個小點向外推那麼一點點。也許還沒看到實質性的成就,人生就走到了終點。等到了下一代,他們沒有辦法在我們的知識基礎之上,直接去做更有價值的研究,而是要再花掉三四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把我們曾經學過的東西再學一遍,你說這是不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

那好,接下來,回到核心問題,這一回,人類科學的天花板到底怎麼破?

我的答案是,必須完成一次全人類級別的智力進化。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適者生存」的時代,而是「智者生存」的時代。那是什麼樣的智慧呢?是結合了量子計算、腦機接口、萬物互聯、人工智慧等技術,構成全人類智力高效連接的「超級大腦」,它才是突破第三次科學天花板的大殺器。

怎麼獲取這個大殺器呢?一方面,精進自己,提升算力。我在研究的量子計算,帶來了遠超電子計算機的超強算力,就是為了專門攻克這些硬核難題。就拿前面那個鉬鐵蛋白來說,如果有了量子計算機,只需要374個量子比特就可以儲存全部電子的量子態,根本不需要宇宙中所有的原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連接他人,集結智力。怎麼集結呢?你們一定覺得科學家們有特別了不起的辦法,其實沒有,一百年來我們只有一個辦法,開會。

現在大屏幕上出現的這張照片是1927年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特別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以愛因斯坦和波爾兩人的大辯論著稱,是科學界的華山論劍,當時所有參會者都是那個時代最頂尖的物理學家。

第二張照片,是我們領域前兩天在美國一個學術會議的場景,你能從中看到這個時代科學家開會的常態。這和之前可大不一樣了,區別在哪呢?在於我們現在的任何一場學術會議,都會一共有來自二十多個不同國家的三百多位、不同專業的科學家參會,裡面可能有物理專業的、化學專業的、數學專業的、生物學專業的。我不敢說這又是一次索爾維會議,但是,你能從中看到這個時代科學家的會議常態。你不要覺得只是參會成員變了,實際上是世界的合作方式變了,我們今天你所能看到的集結智力的方式,幾乎全部都是跨界合作。

我相信,通過提升算力,連接智力,我們一定能夠打破人類科學的天花板。最後,我要問,得到大學的同學們,處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你準備好了嗎?

我想,大家從自己的行動上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各位選擇了得到App,成為了終身學習者,這個就是提升自己的算力。大家加入了得到大學,和各行各業精英同學們聯結在一起,這就是實現智力的連接。

各位選擇了得到App,成為了終身學習者,在未來生活當中不斷地自我進化,這個就是在提升自己的算力。你們加入得到大學,和各行各業的精英同學們聯結在一起,這就是實現智力的連接。

所以你看,不光是科學家,和在做的各位一樣,我們不都正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做著同樣的努力嗎?

讓我們一起加油!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科學企業家開學典禮成功舉辦,首開大灣區班
    4月11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科學企業家開學典禮在惠州華潤大學成功舉辦。本次開學的兩個班級除了常規的科學企業家5期班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面向大灣區的科學企業家6期班。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加州主要大學秋季難開學
    加州主要大學秋季難開學陳丹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兩大高校系統今年秋季不打算完全開學,數十萬大學生無望返校。作為全美規模最大的四年制大學系統,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系統12日宣布,取消今年秋季學期幾乎全部面授課程,以遏制新冠病毒傳播。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校長蒂莫西·懷特在一份聲明中說:「讓50多萬人每天近距離聚在一起……目前不可能。」
  • 2020年秋季英國大學能正常開學嗎?內附53所英國大學開學日期更新
    但LSE同時強調,具體授課形式(線下授課、線上授課還是混合授課)仍將根據科學建議和政府政策。 曼大秋季學期時間:本科生和預科生2020年10月5日開學,研究生2020年10月26日開學 6.愛丁堡大學 目前,愛丁堡大學開學時間定在9月21日。
  • 加州州立大學系統今年秋季不開學
    許多家長和留學生都在擔心今年9月份國外大學能不能如期開學。不開學呢,心裡發毛,影響孩子求學將來就業等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是真開學,咱們真的敢讓孩子去嗎?左右為難,可是這還不是最煩惱的,最煩惱的是一切都是那麼不確定。
  • 又一所大學改網課!更新18所英國大學秋季開學政策
    布裡斯託大學調整秋季開學安排 | 圖源布大官網46所英國大學秋季安排匯總英國目前已經正式進入「解封」第一階段,許多英國大學都於近日更新了秋季開學安排。今日隊長為同學們整理了46所英國大學秋季學期安排信息!包括調整授課模式及推遲開學日期等。
  • 美國大學2020年秋季開學計劃!
    日前,大學的管理部門向所有學生發布了一項調查,以徵詢他們對本學期的意見,該調查於5月27日完成。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將於6月15日提供最新信息,校方正在考慮一系列情況,包括延遲開學,進行面授課,在線課堂以及採用混合教學等模式。
  • 今年秋季開學,那些租酒店給學生當單人間宿舍的美國大學……
    疫情的持續衝擊,有的美國高校已經調整開學計劃,取消上學期面授課,有的高校延遲開學,官網公共衛生狀況進展。不管是秋季恢復「in-person」面授,還是「hybrid」線上+線下結合,高校們都面臨一個問題,將學生帶回校園後,要怎麼做好防控?
  • 山東部分高校確定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時間
    8月21日,山東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印發了《關於做好全省2020年秋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全省學校秋季學期復學複課和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山東不少學校陸續發布了開學通知。
  • 大學什麼專業前景好?想去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班!
    大學什麼專業前景好?想去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班!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走過青蔥歲月,高三的學生們終於要走上「沒有硝煙的戰場」,角逐自己的夢想了。現在社會越來越需要高精尖方向的人才了,想知道現在什麼行業最有前景,看看清華大學今年的新變化。在18號的清華大學招生信息交流會上可以了解到,今年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智能學堂班了,今年九月份開始招收本科班的學生,目前預計招30個人,學習數學、計算機、人工智慧的核心課程,聽起來就是即將聚集人才的一個班了,是學霸朋友們的學習的目標了。
  • 開學每班不準超30人?熊丙奇:不能為開學而開學!
    但他們必須面對學校的規定,那就是分班,必須30個人一班。可能還有分餐分宿舍,簡直是「三分天下了」!每班不超過30人是巧合還是有科學依據,今年中學畢業班開學都不約而同規定每班不能超過30人,這不僅僅是山東省這樣做,其他省份也有這樣做的。
  • 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學校2021年開學,十二年一貫制!值不值得選擇?
    近日,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學校(簡稱「省實深圳學校」)的官方微信發布了《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學校赴外面向2021年應屆畢業生招聘公告》,學校高中部高一年級將於2021年秋季正式開學。
  • 開學前連續14天每日測量體溫並上報學校!有序推進秋季學期開學複課...
    暑假即將結束,各級各類學校原則上按正常時間開學。為做好秋冬季校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進秋季學期開學複課,省教育廳在前期工作部署基礎上,就做好全省學校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提出了相關意見。要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和「錯區域、錯層次、錯時、錯峰」返校原則,根據常態化條件下疫情形勢和秋季開學特點,科學制訂秋季開學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採取新生、老生分批、分期報到的方式,避免大規模人員流動聚集。高教園區等高校集中的區域要加強溝通協調,有序錯峰開學報到。
  • 為什麼說清華大學是中國大學的一面旗幟
    後來遊美學務處附設的遊美肄業館改名為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1925年清華學校設立大學部及國學研究院,開始向大學過渡。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與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國立武漢大學(現為武漢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國立浙江大學(現為浙江大學)並稱民國五大高校。當時的國立清華大學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
  • 清華大學-法國國立民航大學航空管理高級碩士2020級開學典禮舉行
    清華大學-法國國立民航大學航空管理高級碩士2020級開學典禮舉行 2020-11-06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側記| 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MPA-EMBA項目新生的「清華初體驗」
    開學剪影8月20日 上午8月20日 下午關鍵詞:校史學習/公管學院開學典禮晚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研究生秋季開學典禮在學校主樓後廳隆重舉行,大家初次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與力量。,全新地論證了在未來一段時間信息、智能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國家的公共政策決定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 加州大學公布秋季開學計劃,上課和住宿問題終於有答案了
    這是我們的第1094篇文章眼看2020年秋季學期就要來臨了,何時開學、怎樣上課、如何解決住宿這三大問題卻一直困擾著即將邁入校園的新生們,廣大留學生更是因此無法放下懸著的心。截至目前,95%的美國大學都開始著手進行著秋季學期安排,其中有65%的學校都暫定將如期恢復線下授課,迎接學生返校。
  • 2010年小學五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秋季班招生
    語文綜合能力拔高 備考:全面針對「迎春杯」「華杯賽」「走美杯」「希望杯」「統測」 升學:大量重點中學小升初考試規律,逐個擊破                     真題:匯聚五年語數英小升初與杯賽全部真題                       【五年級秋季班學什麼
  • 清華大學最牛的三個班:一個智班兩個姚班,還有新設立的一個班
    清華大學是我國的頂尖學府,在2020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中名列第第16位,是中國大學在本次排名中唯一進入Top20的高校。 提起清華大學,不能不提到姚班和智班。這兩個班匯集了清華一部分頂級精英,他們不一定是高考狀元,但一定是全國最優秀的學生。
  • 姚班,智班,圖靈班你知多少?
    說曾經有一企業開出了年薪200萬招聘姚班畢業生,卻一個人都沒招到,最後將年薪提到了八位數的「高價」,才有一位學霸答應就職。 清華姚班到底是什麼神仙班級,一起了解一下! 姚班,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隸屬於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
  • 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加州大學系統先後官宣21年秋季線下授課計劃!
    雪城大學校將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推遲兩周,2月8日正式開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春季學期推遲到2月1日,以減少流感季節學生在校時間。其實,不止我們期望回到校園,學校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早日重返校園。但在健康安全問題面前不容一絲僥倖。但到了秋季學習,美國大學似乎顯得更加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