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命有無限可能,那麼科學家就不會放棄在地球之外尋找外星生命的可能性,而太陽系內,其實就有4個星球非常有可能孕育過或正在孕育外星生命,科學家也正在積極派出專門調查這些星球的探測器。
雖然火星地表塵土飛揚又乾燥,但火星已經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了,它也由巖石構成,一天有24.5小時,目前兩極地區至少還有一點冰,且曾經也有大範圍液態水覆蓋地表,不管火星時至今日變得多麼荒涼,天體生物學家都相信火星上仍有某種形式的生命存在。
首先,火星南極已被發現有地下湖泊,此外火星會隨著季節變化暫時出現甲烷雲(甲烷可能通過生物過程產生),這可能代表生命體藏在某個地方──雖然不會是科幻小說中的火星人,本質上應該是微生物。
▲好奇號火星車的接班人──毅力號,已在今年7月30日搭乘火箭升空前往火星,預計2021年2月18日著陸。
這顆衛星比地球的衛星月球稍小,公轉木星一圈只需3.5天,是木星衛星群中距離第6近的衛星,也因此木星的巨大引力不斷擠壓並拉伸著歐羅巴,並在潮汐加熱過程中致使歐羅巴內部熔融,構成活躍的地質活動,歐羅巴具有水-冰地殼,但冰層之下據估計,可能有深度超過100公裡的全球地下海洋。
而在海洋深處,可以想像得到也有海底火山、海底噴泉,這些地方通常有豐富且多樣的生態系統。
▲歐羅巴地表想像圖。(Source:NASA)
這顆衛星跟歐羅巴很像,地表同樣被冰覆蓋,由於南極附近的冰火山向太空噴出含有大量水氣與揮發物的羽狀流,還從中檢測到一系列有機分子,因此認定南極地底也有液態水海洋,海洋厚度約10公裡。
▲土衛二南極噴出含有大量水與揮發物的羽狀噴流。(Source:NASA)
土星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具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主要由氮組成)。雷達觀測發現,泰坦擁有由複雜有機分子構成的濃厚橙色霧霾、由甲烷構成的天氣系統(包括季節性降雨,乾旱季)、也有由風吹出的沙丘地貌,河流和湖泊中存在液態甲烷和乙烷,還可能存在冰晶烷,表明泰坦與歐羅巴、恩賽勒達斯一樣,可能也具有地下液態海洋。
雖然距離太陽太遙遠,土衛六的地表溫度為零下180℃,但土衛六豐富的化學物質讓科學家猜測或許有另一種生命形式,只是與陸地生物的本質不太一樣。
▲泰坦地表想像圖。
目前我們有無數臺探測器或火星車正在造訪火星,比如好奇號、火星快車號、火星偵察軌道衛星、洞察號等;而NASA已確定特地派出蜻蜓號(Dragonfly)登陸土衛六泰坦;木衛二歐羅巴也在搜索名單內,包括籌劃中的木衛二飛越任務、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