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剛果開賽河谷流傳的開賽暴龍傳說,這次我們再回到剛果的泰萊湖,一探魔克拉-姆邊貝,一種傳說中的形似蜥腳類恐龍的神秘生物。
2011年美國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的《怪物獵人》( Beast Hunter)裡有一集《非洲沼澤猛獸》講述青年才俊的生物學家帕特史班帶領觀眾前往非洲剛果盆地,深入荒涼的喀麥隆叢林尋找當地的俾格米族傳說中的怪物,可惜結果不盡人意,連怪物的影子也沒看到,帕特史班給出的結語是「傳說中的怪獸可能是只非洲叢林大象。」這樣的結果根本無法讓對「恐龍仍存活於世」的人滿意,更別提那些神秘動物學家(Cryptozoology,又稱隱棲動物學,在美國是被公認的一門學問)了。

魔克拉-姆邊貝(Mokele-mbembe,林加拉語裡「讓河水斷流之怪」的意思)是一種傳說中生活在剛果河流域泰萊湖畔大片沼澤地帶裡的巨大生物。那片區域被當地人稱之為「地獄之門」,附近流傳著許多神秘未知生物的傳說。

200多年來,特別從1910年開始,魔克拉-姆邊貝所流傳的各種傳說中,它的體型跟大象或河馬差不多,但是有長長的脖子和尾巴,腳上有爪。棲息在人煙稀少的沼澤深處或水裡,只有吃東西的時候才會上岸。它以植物為食,所以一般不會攻擊人類,但也不喜歡人類打擾,如果有人闖入它的領地,也會用尾巴掀翻船隻,沒被淹死的人會被活活咬死。關於魔克拉-姆邊貝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法國的一位傳教士於1776年寫的一部關於當地動物的書,聲稱他見過一種巨大的腳印,大約三英尺長,很像大象的腳印,但有爪子。1859年,也是位傳教士記載了當地侏儒部落流傳的故事,曾經有人在釣魚時捉到過魔克拉-姆邊貝,並且吃了它的肉,第二天吃它肉的人都死了,更誇張的是伴隨著死亡的還有火災和疾病的蔓延。從那時候開始,魔克拉-姆邊貝被視為神聖之物,充滿了神話色彩。


1976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物化學家萊伊·麥考爾(Roy P·Mackal)收到身在非洲研究鱷魚的爬行動物專家詹姆斯·鮑威爾(James H. Powell)的來信,約他一同探尋剛果河傳說中的史前恐龍。1980年和1981年,萊伊·麥考爾、詹姆斯·鮑威爾和理查·格林威爾(Richard Greenwell)兩度抵達剛果追尋魔克拉-姆邊貝,分別從各地散居的土著那裡收集到有關它的體積、外貌以及進食習慣等的第一手資料,有人稱聽到怪異的聲音從沼澤和灌木深處傳來。土著們的描述十分相似,當他們拿出一本古生物圖鑑給土著看的時候,他們都指著雷龍或者梁龍一類的蜥腳下目恐龍驚叫「這就是魔克拉-姆邊貝!」他們兩次帶探險隊深入區域遼闊、人跡罕至的沼澤地。雨季剛過,他們頂著華氏100度的高溫,希望能拍到照片。這裡叢林茂密、水汽瀰漫,到處是致命的毒蛇、鱷魚和惱人的蚊蟲,他們找到了更多的目擊者,目擊者口中的魔克拉-姆邊貝有15-30英尺長,頭像鱷魚,鼻子會噴氣,頸子像蛇,長長的尾巴和河馬一樣的身軀。很少有人看到過魔克拉-姆邊貝的全身,「光線昏暗」、「躲在水中」、「受驚拔腿就跑」等等理由極大地降低了其可信度。

他們沒能看見這傳說中的剛果恐龍。回國後,他們公布了這次調查的結果,僅否定了鱷魚或河馬的可能。但是萊伊·麥考爾認為剛果泰萊湖的確是這些遠古生物理想的棲息地,未受到冰河時期的侵襲,這裡仍保持著中生代特有的適宜溫度和氣候。不僅有古老的植物還有很多在其他地區已經滅絕的原始動物,如霍加狓(曾被認為在三千萬年前已經滅絕,1901年卻在非洲發現)和「活化石」腔棘魚(原以為在恐龍時代就已滅絕,也在非洲附近的深海中被發現)。麥考爾收集了地球各個角落多達幾千個神秘動物的報告,寫成了《搜尋隱棲動物》一書。1983年這次隨行的剛果生物學家麥西林·阿格納格聲稱自己在下一次探險中看見了魔克拉-姆邊貝在湖中出現,可惜當時他的攝影機失靈了,所以沒能留下實質證據。
一些人認為魔克拉-姆邊貝是尚未絕種的史前蜥腳類恐龍的遺孤。最符合魔克拉-姆邊貝描述的就是腕龍,喀麥隆北部曾經出土過小一號腕龍的化石,它們是大鼻龍類的歐羅巴龍,可能是腕龍在小島上的獨立演化的物種。6500萬年前,逃過了大滅絕,潛藏在沼澤中,並且適應了這裡的環境。

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犀牛、大象、鱷魚或者蟒蛇的誤認。神秘動物學家、主流科學家、當地的俾格米人甚至神學創造論者對魔克拉-姆邊貝的存在與否爭論不休。從19世紀發現恐龍開始,關於恐龍沒有滅絕的傳聞就從未間斷過。這也許是人們抱著羅曼蒂克式的想法去追求一個遠古時代遺留的夢吧。

1981年的剛果之行,萊伊·麥考爾博士還收集了另外幾種疑似史前恐龍的資料:Emela-ntouka可能是獨角或兩角的角龍類;Ngoubou可能是六角戟龍,但當地土著沒有提及此類恐龍脖子處該有的褶邊。考慮到非洲並沒有角龍類化石的發現(只生活在北美,一些小體型的生活在亞洲),所以也可能只是新品種的水生犀。Mbielu-Mbielu-Mbielu的描述差異較大,可能是劍龍或者蜥腳恐龍。還有一種非恐龍史前生物「超級翼龍」康加馬圖(意為「傾船者」),據說它居住在非洲南部的「魔鬼沼澤」,沒人願意踏入它的領地。它是一隻沒有羽毛和毛髮、長著蜥蜴鱗片、蝙蝠的翅膀、猛禽的爪子和長長的布滿利齒的喙的會飛的爬行動物,兩眼之間有個怪異的頭冠向上突出。尚比亞的考恩德部落相信帶著「默勒迪」麵團和「默奇瓦康加馬圖」護身符可以免受其攻擊。在納米比亞和喀麥隆有一種與康加馬圖相似的動物人稱「奧利陶」。


柬埔寨的吳哥窟裡一塊石頭雕塑上面的動物引起人們的關注。主要原因是它看起來像極了一度被認為已經完全滅絕了的原始劍龍,現在它出現在雕刻上,是不是可以證明古代的柬埔寨人見過恐龍呢?如果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怎麼能憑空想像出恐龍這樣的生物來呢?不管怎麼說,恐龍其實並沒有滅亡,它們的後代鳥類一直在我們的頭頂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