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一女子被當街割喉致死,有知情者透露是因為彩禮問題,後來家屬出面澄清,說是與彩禮無關,但是已經不再重要,畢竟逝者已去,不要隨便潑涼水,讓逝者家屬痛失親人的同時再承受無端的網絡暴力,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只是在這件事中,彩禮一詞反覆提及,關於這一點,我想說幾句。
彩禮,中國婚俗中必不缺少一環,在中國,尤其是中國的北方地區,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彩禮談不妥而分道揚鑣的情侶比比皆是,談好的彩禮因為臨時「漲價」而反目成仇的夫妻也屢見不鮮!
分享兩個身邊的例子。
朋友A,男,與女友從校園開始戀愛,一直情投意合、郎情妾意,一直順順噹噹的,七年後準備談婚論嫁,丈母娘獅子大開口,有房有車的前提下,要彩禮30萬(這個數額遠高於當地的「行情」)!朋友拿不出,女友很堅定,偷偷跟他領了證,丈母娘無奈表示既然領證,那沒辦法,嫁吧,彩禮降到10萬,要求房產證上寫女方名字,朋友欣然答應。
哪知婚後剛滿一月,丈母娘又是上吊又是自殘的,逼著二人非離婚不可,說什麼「養了20多年的女兒背著父母偷偷結婚」讓她沒臉見人,說什麼男方「全家都不是好人,攛掇兒子生米煮成熟飯」,讓女方家裡很被動……最後放下狠話:你們不離婚,我就去死!
這麼尋死覓活幾回,在又一次割脈之後,女方崩潰了,答應離婚。
丈母娘說,不能離婚就算完,房子得分一半兒!又打了半年官司,男方敗訴,讓男方賠償房款40多萬!這麼折騰下來二人都精疲力竭,雖說不舍,卻也徹底斷了再在一起的念頭。
最終結果是,結婚一個月,男方損失了40多萬房款、10萬彩禮,共計50多萬,為此欠了一屁股債,還結了一門冤家死仇。
另一個例子,朋友B,女,與男友相親認識,半年後,男友問:你們家裡出嫁你時,準備要多少彩禮?
朋友說:我姐姐去年結婚,給了8萬8.咱們應該也差不多吧!
說實話,這個數額是符合當地的彩禮「行情」的,哪料這位男友一聽,居然嚇了一跳,然後掉頭就走,再沒有聯繫她!她主動打電話,卻被拉了黑名單,至此二人再無交集。
她一臉懵逼,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想不通自己到底哪句話說錯了,引起對方這麼大反應!
我開導她:不是你的問題,是他的原因,說句不好聽的,他一直拿你當一件商品,待價而沽,聽到超出預期,就給嚇跑了!
她哭著說:我知道他家境不好,覺得彩禮高,咱可以商量嘛,怎麼能一聲不吭就走了呢?
我說:好比你想買一件衣服,心理價位是500元,賣家要價600元、700元的話,你還會還個價,要求打個折。可如果賣家要5000元的話,你是不是連還價的欲望都沒了?
她哭泣的聲音更大了!
我說:話雖然不好聽,道理就是這個道理!你也別傷心,這種男人對你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能跟他過一輩子嗎?早點看清他,早點離開他,對你來說,也是幸運!
她這才慢慢停止哭泣。
這樣的事情放眼全國還有很多很多,試問誰身邊沒有幾個因為彩禮而苦惱的朋友?所以很多人提議:改革婚俗,拋棄這些所謂的繁文縟節。可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風俗,哪那麼容易說改就改,年輕人要改革,老人們死守傳統,一個不小心,小則情侶分手,大則兩個家庭結仇,婚姻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搞成這樣誰還高興得起來?
所以我的看法是入鄉隨俗。當時和老公,當時的男朋友,談到這個話題時,我就說:這個沒什麼可說的,如果你要娶那個地方的女孩兒,就得按照那個地方的規矩來。
他說:那規矩是什麼?
我說:一般就是8萬8,外帶三金。
他點了點頭,不久上門提親,很快就談妥了。
領證後,我給他一張卡:其實我也不認同結婚男方要給女方家裡交彩禮,只是當地人一直這麼做,我也不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這是我的婚前積蓄,算是退還了你的彩禮。
他思考了一下,沒有接:你說過,如果要娶當地的女孩兒,就要守當地的規矩,我又怎麼能破壞呢?既然是你的婚前財產,那你就收著吧!
我沒有推託,收起了,心想:如果人人都像我們這樣看待彩禮,也許就不會引起那麼多的事故了,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