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打雷還下冰雹 巴中怎麼來的這怪天氣?

2020-12-07 澎湃新聞

初冬打雷還下冰雹 巴中怎麼來的這怪天氣?

2020-11-18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7日夜間

一場雷雨、冰雹天氣

刷遍了我市部分市民朋友圈

通江、平昌、巴中經開區、巴州區大和鄉等地居民

紛紛在網上發布視頻、圖片

告知親朋好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罕見天氣

在16日下午的時候,市氣象局發布預報稱,我市在16日夜間起將迎來降雨天氣,17日,早上迎來陣雨後,我市天氣逐漸陰轉多雲,哪曾想晚上氣候突變。

都說「天有不測風雲」,但凡事總有個道理,17日夜間的天氣到底是怎麼了呢?

17日平均氣溫同比偏高4.6℃-6.1℃

冷暖氣流交匯造成強對流天氣

據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茂書介紹,17日夜間出現的打雷、下冰雹天氣,是冷暖氣流交匯造成的強對流天氣。

據悉,強對流天氣是氣象學上所指的發生突然、移動迅速、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它發生的範圍大約在十幾公裡至二三百公裡,水平尺度一般小於200公裡,有的水平範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裡。

冰雹則要在幾個氣象條件都達到後才能形成:大氣中必須有相當厚的不穩定層存在,積雨雲溫度達到-12~-16℃,且雲層含水量豐富,垂直厚度不能小於6~8千米,同時,雲層內有強烈而不均勻的上升氣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王茂書介紹,當上升氣流比較強時,它把雲的下部水滴帶到雲的中上層,水滴便很快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過程中,跟過冷水滴碰撞後,就在小冰晶身上凍結成為一層不透明的冰核,這就形成了冰雹胚胎。由於冰雹雲中氣流升降變化很劇烈,冰雹胚胎也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在空中上下翻滾中越變越大。一旦上升氣流託不住時,它便從天上掉下來,形成冰雹。

自7日立冬以來,我市便迎來晴間多雲天氣,上周也成為今年下半年我市最晴朗少雨的一周。在14日,平昌最高氣溫甚至一度飆到24℃。王茂書說,正是由於前期這樣持續晴好天氣,造成這段時間平均溫度較歷史同期偏高,其中17日偏高4.6℃-6.1℃,有利於強對流天氣所需的能量積累。「同時,南部低空有急流,最大風速達18m/s,有利於水汽和能量輸送,北部有冷空氣南下,造成冷暖空氣交匯,觸發這次強對流天氣。」

「冬打雷」氣象比較罕見

未來幾天有雨

「在咱們巴中,十一月中下旬碰到打雷、下冰雹的天氣比較罕見。」王茂書介紹,我市強對流天氣多發生在5-9月,但其餘時間內只要達到氣象條件,也並非不能形成強對流天氣。

這場強對流天氣也讓我市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據市氣象臺統計,17日08時—18日08時,我市西部小雨,東部中雨,局部大雨。全市共有27站雨量超過25mm,最大雨量平昌荔枝49.0mm,城區雨量最大則為通江縣17.9mm。

17日夜間,巴州區氣象局工作人員恰巧在強對流天氣發生地。「在大和鄉板凳埡村,我見到的冰雹最大直徑在2cm左右。」該工作人員給記者展示的視頻看到,農戶部分蔬菜被冰雹襲擊,菜葉被打爛。

「自1981年以來,巴州區有記錄的雷暴天氣,最多一年有41天,最少一年僅有19天。」該工作人員介紹,但這麼晚一次出現打雷、下冰雹天氣,在他記憶中,確實是第一次。

據悉,接下來幾天,巴中將以陰雨天氣為主,氣溫也將持續走低。20日陰轉小雨,12到15℃;21日小雨,6到12℃;22日小雨,5到9℃

掌巴推薦

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永明 曾彥元 王雪(實習生)

原標題:《初冬打雷還下冰雹 巴中怎麼來的這怪天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瀋陽接連出現「怪天氣」 小雨+雪+冰雹+打雷
    一位外地來沈的先生告訴記者,到瀋陽來,正趕上這麼好的一場雪,雪中的旅遊景點應該更好看,所以就放下手中的活,趕到北陵來看一看。記者了解到,雪中遊園的人中瀋陽市民也有不少。昨天是星期天,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公園裡玩,還有不少情侶模樣的年輕人,走在飄飛的雪裡, 很有一番浪漫的感覺。
  • 冬天打雷下雪,還下冰雹是什麼徵兆?
    打雷一定是夏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自然現象之一,尤其是狂風暴雨的夜晚,閃電夾雜著雷聲總會驚醒不少夢中人。正如大家所觀察到的那樣,打雷閃電一般多發於夏季。那些在天空中漂浮的雲朵,雖然在我們的眼裡除了形狀以外並無差異,但它們卻存在正極和負極之分。我們之所以會聽見雷聲,是因為這兩種不同的雲在碰撞之後產生了大量的熱量,而位於它們周圍的空間在被加熱之後造成了爆炸式振動。
  • 冬天打雷下冰雹是什麼徵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石蘭我們經常脫口而出自然現象這個詞,古人用「月有陰晴圓缺」來詩意描述月相的變化,正如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活動形成了四季變化。打雷一定是夏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自然現象之一,尤其是狂風暴雨的夜晚,閃電夾雜著雷聲總會驚醒不少夢中人。正如大家所觀察到的那樣,打雷閃電一般多發於夏季。那些在天空中漂浮的雲朵,雖然在我們的眼裡除了形狀以外並無差異,但它們卻存在正極和負極之分。我們之所以會聽見雷聲,是因為這兩種不同的雲在碰撞之後產生了大量的熱量,而位於它們周圍的空間在被加熱之後造成了爆炸式振動。
  • 4月飄雪、降雨、冰雹、打雷,多地經歷降溫,今年天氣怎麼了?
    「下雪了,4月份下雪了,趕緊發個朋友圈紀念一下」,這是今天筆者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動態,隨著一股冷空氣的到來,我國中東部的一些地區,從20多度的高溫降到了個位數溫度,已經放起來的棉襖,再次拿了出來,同時,根據天氣預報得知,華北黃淮地區也會迎來今年大範圍的降雨。
  • 冬天也會打雷?這是什麼「神操作」?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打雷是春夏季節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大地溼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北上的溼熱空氣勢力較強與冷空氣活動頻繁交匯,於是就引起了春雷。而冬季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而乾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發生雷陣雨。
  • 2月份打雷、下冰雹正常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2月13日上午,受強盛西南暖溼氣流影響,廣東出現大範圍降雨天氣,湛江、茂名、江門、珠海局地出現冰雹,各市縣先後發布了冰雹橙色預警。(來源:@廣東天氣 視頻/黃國成、王雪霞等)2月12日1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強對流天氣預警。13日06時,繼續發布強對流藍色預警。
  • 冰雹加電閃雷鳴 巴中立冬後的一場暴雨讓人措手不及
    打雷閃電,帶著冰雹,誰在發誓,做不到的別瞎承諾……2020年11月17日晚上,已經是冬天的四川省通江縣下起了瓢潑大雨,還夾雜著豆大冰雹,令無數通江人措手不及。有誰見過立冬十天後,還能下這麼大的暴風雨?就算烈日炎炎的夏天,豆大而密集的冰雹也不常見,怎麼不讓人感到驚訝?四川觀察發布,通江迎來入冬以來第一場大雨,局部地方甚至下起了冰雹。持續近20分鐘的冰雹,會對當地農作物造成一定損失。祝願一切平安!下雨了,降溫了,這座城市也冷清了?太嚇人了!
  • 昨天廣州天氣真「熱鬧」——雷雨,大風,降溫,下冰雹
    信時記者 陸明傑 攝大洋網訊 雷雨,短時大風,局地冰雹;雷雨大風黃色預警,暴雨黃色預警,冰雹橙色預警……昨天廣州的天氣可「熱鬧」了。其中,冰雹橙色預警還是今年以來首次發布,廣州還響起今年首個春雷。氣象臺預計,明日受新一股冷空氣影響,有小到中雨,氣溫下降。
  • 暴雨打雷閃電冰雹!今天凌晨,很多長沙人從夢中驚醒!接下來的天氣…
    除了打雷 還有暴雨閃電冰雹 也讓大家見識了春姑娘脾氣暴躁的一面
  • 下冰雹了!趕快回家!
    剛剛合肥的天空太陽還沒有完全被遮
  • 這兩天寧波天氣"很熱鬧" 大熱天為什麼也會下冰雹
    有趣的是,這頭正在下冰雹,一街之隔卻是悶熱的太陽雨。  最近,寧波的天氣舞臺很是熱鬧,強對流天氣頻發。昨天,風雨+雷電+冰雹齊襲,儼然一副豪華陣容。  上午高溫領跑全國  下午有些地方下起冰雹  副高BOSS的「回馬槍」不容小覷,昨天更是火辣辣的周末。
  • 贛州昨晚打雷了!冬雷震震到底是怎麼回事?
    春夏季節,由於受南方暖溼氣流影響,空氣潮溼,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對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但有時冬季天氣偏暖,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陣雨,出現所謂「雷打冬」的現象。氣象專家還說,雷暴的產生不是取決於溫度本身,而是取決於溫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說,冬天雖然氣溫不高,但如果上下溫差達到一定值時,也能形成強對流,產生雷暴。冬打雷在中國很少見,但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冬天就經常出現「雷暴雪」。
  • 「超級偏暖」北方突然打雷,春天要提前來?厄爾尼諾影響下有可能
    甚至有網友表示,局部地區出現了冰雹。我們都知道,雷暴是強對流天氣的一種,冰雹更是強對流天氣中的「大boss」之一。而強對流天氣顧名思義,就是空氣劇烈地上下運動(對流),從而產生高聳入天的積雨雲,進而產生各種激烈天氣。既然要強「對流」,一般都要底層熱空氣劇烈上升,而高空有冷空氣劇烈下沉,這樣空氣才能對著流起來。而底層熱空氣劇烈上升,一般就要地面和地面附近的氣溫比較高。
  • 廣州昨天下冰雹!雷暴雨+冷空氣!廣東未來一周,天氣一團糟……
    昨天廣州的朋友大概都被票圈的冰雹給刷屏了,很多群裡的朋友也紛紛在轉發,廣州2月天裡竟然下冰雹了!從昨天下午16時37分起,天河、越秀冰雹橙色預警正式生效:廣州街坊還幽默地調侃道今天喜提「冰糖」了~「冰雹預警」剛發出不久,天就突然變了!
  • 大冬天的下「冰雹」了!?
    昨日午後,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上午成都還是晴朗的天,14點50分左右,成都簇橋、雙流、都江堰等地竟然下起了雨夾冰雹。冰雹通常只會出現在夏季,冬季咋會下起冰雹了呢?氣象專家解釋說,網友所見的應該不是冰雹而是冰粒,但成都冬天下冰粒還是很罕見。網友:你遭「冰雹」打到沒?
  • 聽說鄭州下冰雹了?專家:是霰(xian)!
    這字或許你也見過就是那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麼,問題來了冰雹、冰粒和霰的區別在哪?鄭州國家氣象站站長阮祥說:「簡單的來說,霰和冰雹是在不穩定大氣層形成的天氣現象,因為昨天晚上就開始有雷電現象,下的大了就是冰雹,小的就是霰。而冰粒是在穩定大氣層產生的雨滴,在下落的過程中凍結而成的。」
  • 十月打雷下雨,真的是正常天氣變化嗎?古人說這是什麼徵兆?
    秋分之日,雷乃收聲這兩天,全國各地都下起了雨雪,有些地區還出現雷電天氣,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這樣的極端現象曾經被祖先稱之為「冬天打雷」。按照正常雷電出現,應該是春分開始,到了秋分之後結束。現在已經到了農曆十月份的上旬,竟然還出現打雷下雨,如果這是古代時期,老祖宗肯定會有說道,要知道這在科技文化落後的祖先眼裡,這可是「天人感應」的大事啊!
  • 遇到這3種「鬼天氣「不要出釣,不僅危險還容易「打龜「!
    言歸正傳,我們野外釣魚,想要釣到魚,除了水域裡有魚之外,還需要看天氣「吃飯」的,天氣好可能魚獲還有點,遇到「極端」的天氣,「打龜」機率是非常大的,還威脅到我們人身安全,遇到「極端」天氣要馬上收竿回家,切記不可再釣魚了。
  • -4℃+冰雹+雪!太原這周天氣是這樣的
    颳風、下雨又打雷 明顯感到了陣陣寒意 1月13號 山西多地又迎來 炸雷、暴雨和冰雹 太原 山西寧武縣蘆芽山景區
  • 山東這次下冰雹,對農作物損害大嗎,怎麼看呢?
    山東這次下冰雹,對農作物損害非常大,你怎麼看呢?就在昨天晚上,山東地區突降冰雹。而這次冰雹的到來給我們農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而這次損失不光危害了莊稼,而且還把很多車玻璃給敲碎了,真是讓農民們欲哭無淚。而這次冰雹對農作物的損害,也是我記事以來的頭一次遭遇,而雞蛋大小的冰雹我還是頭一次看見。唉!這2020年確實是不平凡的一年。由於我是山東的,所以我就在這裡說一下昨天晚上下冰雹的事情,而這次下冰雹又讓我這個農民在地裏白忙活了。昨天晚上,我正和朋友喝酒,正當我們喝的盡興的時候,只聽房門碰的一聲響,大風就呼嘯著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