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7日夜間
一場雷雨、冰雹天氣
刷遍了我市部分市民朋友圈
通江、平昌、巴中經開區、巴州區大和鄉等地居民
紛紛在網上發布視頻、圖片
告知親朋好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罕見天氣
在16日下午的時候,市氣象局發布預報稱,我市在16日夜間起將迎來降雨天氣,17日,早上迎來陣雨後,我市天氣逐漸陰轉多雲,哪曾想晚上氣候突變。
都說「天有不測風雲」,但凡事總有個道理,17日夜間的天氣到底是怎麼了呢?
17日平均氣溫同比偏高4.6℃-6.1℃
冷暖氣流交匯造成強對流天氣
據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茂書介紹,17日夜間出現的打雷、下冰雹天氣,是冷暖氣流交匯造成的強對流天氣。
據悉,強對流天氣是氣象學上所指的發生突然、移動迅速、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它發生的範圍大約在十幾公裡至二三百公裡,水平尺度一般小於200公裡,有的水平範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裡。
冰雹則要在幾個氣象條件都達到後才能形成:大氣中必須有相當厚的不穩定層存在,積雨雲溫度達到-12~-16℃,且雲層含水量豐富,垂直厚度不能小於6~8千米,同時,雲層內有強烈而不均勻的上升氣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王茂書介紹,當上升氣流比較強時,它把雲的下部水滴帶到雲的中上層,水滴便很快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過程中,跟過冷水滴碰撞後,就在小冰晶身上凍結成為一層不透明的冰核,這就形成了冰雹胚胎。由於冰雹雲中氣流升降變化很劇烈,冰雹胚胎也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在空中上下翻滾中越變越大。一旦上升氣流託不住時,它便從天上掉下來,形成冰雹。
自7日立冬以來,我市便迎來晴間多雲天氣,上周也成為今年下半年我市最晴朗少雨的一周。在14日,平昌最高氣溫甚至一度飆到24℃。王茂書說,正是由於前期這樣持續晴好天氣,造成這段時間平均溫度較歷史同期偏高,其中17日偏高4.6℃-6.1℃,有利於強對流天氣所需的能量積累。「同時,南部低空有急流,最大風速達18m/s,有利於水汽和能量輸送,北部有冷空氣南下,造成冷暖空氣交匯,觸發這次強對流天氣。」
「冬打雷」氣象比較罕見
未來幾天有雨
「在咱們巴中,十一月中下旬碰到打雷、下冰雹的天氣比較罕見。」王茂書介紹,我市強對流天氣多發生在5-9月,但其餘時間內只要達到氣象條件,也並非不能形成強對流天氣。
這場強對流天氣也讓我市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據市氣象臺統計,17日08時—18日08時,我市西部小雨,東部中雨,局部大雨。全市共有27站雨量超過25mm,最大雨量平昌荔枝49.0mm,城區雨量最大則為通江縣17.9mm。
17日夜間,巴州區氣象局工作人員恰巧在強對流天氣發生地。「在大和鄉板凳埡村,我見到的冰雹最大直徑在2cm左右。」該工作人員給記者展示的視頻看到,農戶部分蔬菜被冰雹襲擊,菜葉被打爛。
「自1981年以來,巴州區有記錄的雷暴天氣,最多一年有41天,最少一年僅有19天。」該工作人員介紹,但這麼晚一次出現打雷、下冰雹天氣,在他記憶中,確實是第一次。
據悉,接下來幾天,巴中將以陰雨天氣為主,氣溫也將持續走低。20日陰轉小雨,12到15℃;21日小雨,6到12℃;22日小雨,5到9℃
掌巴推薦
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永明 曾彥元 王雪(實習生)
原標題:《初冬打雷還下冰雹 巴中怎麼來的這怪天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