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打雷是春夏季節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大地溼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北上的溼熱空氣勢力較強與冷空氣活動頻繁交匯,於是就引起了春雷。
而冬季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而乾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發生雷陣雨。
但是,這並不代表冬天不會打雷。
2002年1月份,我國河南多地就出現了「雷打冬」現象:
元月12日早上,原陽縣電閃雷鳴,小雨淅瀝;溫縣雷聲大作,電光閃閃,整個過程持續一個小時;汝陽縣震耳欲聾的雷聲驚醒了人們的好夢;焦作市武陟縣雷聲過後還降下了冰雹……
雷打雪現象 圖片來源:共享科學之美
要問為何?
還得從雷雨雲的形成說起: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暖溼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
只要滿足了上述基本條件,就有可能產生不穩定天氣,聽到雷聲。
而在我國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初冬打雷也偶有發生。因為這裡緊鄰暖融融的黃海,一旦碰上冷空氣,雷電就有可能形成。同時,也因這種雷電雲較薄,而不利於雲內電荷的積累,使得這種雷電不常發生。
同時,與冬天打雷相關的諺語也非常有趣。
民間有「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說法,意思是說,冬天打雷,暖溼空氣很活躍,冷空氣也很強盛,天氣陰冷,連牛都可能被凍死。
圖片來源:人民網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家畜是否遭受凍害除了與冰雪嚴寒期的持續時間有關外,主要還取決於人們採取的防寒、防凍措施。只要及早抓好防寒、防凍準備工作,修整好畜舍,即使出現雨雪冰凍天氣也能確保家畜安全越冬。如果不注意防凍工作,就是「暖冬」年份,也可能造成家畜死亡。
還有「冬天打雷雷打雪」,就是說冬季打雷說明空氣溼度大,容易形成雨雪。
所以,下次聽到冬天打雷,就不要再覺得奇怪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