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一句諺語,在古代,人們認為冬天打雷是一種「不詳」的徵兆。但是,有許多諺語是由於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認知較差才形成的,缺乏科學依據。那麼,冬天打雷是不是正常的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打雷?
打雷如同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打雷也就是雷雲的放電現象,一般情況下,雷雲距離地面較近,而且由於雷雲的頂端帶正電荷,底部帶負電荷。當遇到氣流時,雷雲隨著氣流不規則的變化,雷雲內部的水蒸氣互相摩擦產生大量的電荷,最終雷雲無法負荷後釋放出來,雷電就產生了。也就是說,雷電的形成有兩個必要的條件:劇烈氣流和充足的水汽。
打雷的現象常見於夏天,這是因為在夏季溫度較高,蒸發了地面上大量的水形成了足量的水汽,再加上溫度較高地面的空氣向上與下沉的冷空氣形成劇烈的對流。
而其他的季節,打雷較少則是因為很難滿足以上兩個必要的條件。但是,很難滿足並不代表滿足不了。因此,其他的季節打雷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這是恰好一段時間內的條件滿足了雷雲的形成而已。
冬天為什麼很少打雷?
從上面雷電形成的條件看,冬天有一項確實很難滿足,那就是水汽。冬天是一年之中最乾燥的季節,無論是空氣中還是地面的溼度相對都比較低。再加上冬天太陽輻射是一年之中最小的季節,這樣的環境下,地面與上空的空氣很難形成強對流。因此,冬天確實很少會打雷。
但是,少並不代表沒有。當冬天某一時間段內氣溫升高,空氣中水汽的含量也會升高,如果此時再遇上較強的冷空氣,就會產生劇烈的對流。這樣就同時滿足了雷電形成的兩個必要條件,此時就會打雷。
不過,以前冬天打雷是很少的,尤其是四季分明的一些地區,冬天的溫度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在如今全球氣候變暖的大前提下,冬天打雷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尤其是近幾年格外的多。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有沒有科學道理?
關於雷打冬的一些諺語,從科學的角度看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許多諺語是古人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那麼「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從雷電形成的原因就能看出,冬天想要打雷必須是一段時間內溫暖的氣候遇到了強冷空氣,這種情況下,必定伴隨著大的雨雪天敵,對於以前的牛、羊這些家畜來說無疑是一種生存的考驗,畢竟以前牛羊的住所可沒有現代那麼高級。
總結
嚴格來說,打雷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冬天打雷也是如此,但是,一般情況下, 冬天是不會打雷的,這是氣候變化的才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