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季打雷是兇兆嗎
漢樂府民歌《上邪》是一首著名的情歌,其感情強烈、氣勢奔放。詩中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在詩中,女子為了表達她對夫君忠貞不渝的感情,指天發誓、指地為證,要永遠和情人相親相愛。除非高山變平地、江水流幹、冬雷、夏雪、天地合併,一切不可能發生的事都發生了,她才會和夫君斷絕情意。女子之所以如此發誓,是因為古人認為,冬天打雷、夏天飄雪、天地聚合是不可能發生的自然現象。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冬天真的不會打雷嗎?
冬天,雨水顯著減少,天氣乾燥。有農諺說:「立冬打雷要反春」;民間也有「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之說,冬天打雷,預示著天氣陰冷、冰雪多,連牛都可能被凍死。宋代文學家蘇轍有詩《立冬聞雷》曰:「……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可見,冬天打雷的確存在。
冬天打雷,俗稱「冬打雷」或「雷打冬」。在冬季,「雷打冬」天氣雖然不常見,但並非沒有。如2010年11月12日的《重慶晚報》報導:「昨日凌晨,一場罕見的冬季雷雨天氣降臨我市。據市防雷中心統計,這次打雷在我市持續了近10小時,主城九區打雷次數達到310次。」2015年11月9日,浙江衢州市區也發生過雷雨天氣,當時的新聞媒體是這樣報導的:「昨天不少市民朋友們聽到了雷聲,根據資料上顯示,昨天我市共出現了258次地閃。」
然而,在古代,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認為冬天打雷是不祥之兆。漢代易學泰鬥京房說:「天冬雷,地必震。」他認為冬天打雷,是因為春夏之季濫殺生靈所致,人類倘不思過悔罪,冬天必將吹起暖風,以致天下蟲害猖獗、瘟疫四起。古人還說:「秋後打雷,遍地是賊。」他們認為,冬雷的發生,是由於朝廷為政不仁、法度失常,於是出現天塌地陷,盜賊橫行的現象。所以古時民間有諺語,「春雷不發冬雷不藏,兵起國傷」「春正月雷,民不炊,為喪為疫」。
事實上,氣候中的一些反常現象偶有發生,民間便有「春花秋開雷打冬,開春蛙鳴六月雪」之說。對此,氣象學家的解釋是: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制,冬季空氣寒冷而乾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發生雷陣雨。但有時冬季由於天氣偏暖,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陣雨,出現所謂的「雷打冬」現象。所以「冬打雷」不過是一種天氣現象,跟兇吉禍福毫無關係,因此我們應該破除這種迷信概念,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責編:鄧楠、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