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個最「公平」一天,9月22日,全球晝夜相等,赤道最熱

2020-09-23 趣味探索

在太陽系中,地球不僅時時刻刻沿著黃道面圍繞太陽公轉,而且還以與黃道面成23.5°交角自轉,正是因為地球存在這個方向永久不變的23.4°交角,才讓陽光在一年365天時間內光照強度發生變化,有一段時期內直射地球北半球,有一段時期內直射赤道地區,又有一段時期內直射南半球,讓絕大部分地區出現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花開花謝,天氣冷熱更換。

9月22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日,準確來說,「秋分」時刻發生在9月22日世界標準時間13:30,即北京時間9月22日21:30。「秋分」被視為一年365天中第二個最「公平」的一天,因為第一個是「春分」,在「秋分」這一天,不僅南北半球光照相等,而且全球大部分地區時長也相等,「秋分」日又可以說是「春分」日,因為對北半球地區來說是「秋分」,而對南半球地區來說就是「春分」。

為什麼說「秋分」是一年365天中第二個最「公平」的一天呢,來了解一下。

南北半球光照相等,赤道最熱

在秋分這一天時間裡,如果從地球與地球公轉軌道切線角度看去,此時的地球自轉軸看起來與黃道面「垂直」,不論是南極點還是北極點,都與太陽距離一樣遠,但是這並不是自轉軸真的與黃道面垂直,只不過這個角度發現不了,所以在秋分這一天正午時分,陽光將直射赤道地區,應該是赤道地區最熱的一天,南北半球光照相等,陽光不偏向北半球,也不偏向南半球。

全球所有地區晝夜時間相等

秋分到來後,代表著陽光直射角,從北半球移到了赤道地區,未來將慢慢從赤道地區移向南半球,而在秋分這一天時間裡,從赤道地區來看,太陽將從正東方向升起,12個小時後,從正西方向落下,所以這一天也是全球絕大多數地區晝夜時長相等的一天(南極和北極除外),12個小時的白天,12個小時的黑夜,比如晚上差不多6點天黑,那麼早上差不多6點天亮。

代表北半球秋季到來,南半球春季開始

在一年中,「春分」和「秋分」都代表了南北半球季節的切換,春分代表了北半球正式進入春季,結束冬季,南半球進入秋季,結束夏季,那麼秋分剛好是反過來的,代表北半球正式進入秋季,結束夏季,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例如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南半球正式進入春季,結束冬季,比如,大洋洲和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等國家。

秋分過後,北半球白天變短,南北球白天變長

秋分過後,北半球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日出將變得更晚,日落變得更早,白天變得更短,夜晚變得更長,天氣變得更冷,萬花開始凋零,百樹開始枯萎,而南半球則會出現相反的變化,日出將變得更早,日落將變得更晚,白天將變得更長,夜晚將變得更冷,溫度變得更溫和,萬花開始盛開,百樹開始變綠。

這就是地球公轉和自轉共同產生影響的緣故,所以,今年9月22日是一年365天中第二個最「公平」的一天,因為第一個最「公平」的一天是今年3月20日的「春分」日,9月22日應該也是溫度最接近年平均溫度的一天,只不過由於我國近期多地下雨,可能感覺會有點寒冷。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2020年最「公平」一天快來了!南北半球光照相等,晝夜時長相等
    趣味探索訊 今天是3月10日,農曆二月十七,二十四節氣已經過去了三個,立春、雨水、驚蟄,第四個節氣「春分」要來了,它將發生在世界標準時間(UTC)3月20日03:50,即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春分對地球來說最特殊的一天,可以被看成是一年中地球最「公平」一天。
  • 141年來最熱9月在今年
    2020-10-21 01:52:5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國家環境信息中心(NCEI)的科學家稱,他們獲得的數據顯示,2020年9月是1880年有氣候記錄以來最熱的9月。
  • 全年最公平的一天居然在春分,你知道它還有什麼意義和習俗嗎?
    農曆二月春意漸濃,這個月份有個重要的日子,就是春分,之前幾個節氣江陽沽酒客都跟大家聊過一些傳統的習俗,馬上春分要到了(今年是2019年新曆3月21日),接下來,江陽沽酒客要給大家聊聊春分。所謂春分有俗語:「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 六月至日:一年中最長和最短的一天
    北半球2020年的六月至日發生在6月20日(星期六)的世界標準時間21:44,這一天也是這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繼續閱讀,你將了解到更多有關這一天文現象的知識。至日是一個天文現象,發生在太陽離赤道最遠的時候。它是由地球自轉軸傾斜及地球繞太陽公轉造成的。每年我們都會經歷兩個至日——冬至和夏至。它們分別發生在6月20-22日期間和12月20-22日期間。在至日,太陽到達離赤道最北或最南的位置。
  • 南北半球日照均12小時,赤道「最熱」一天來了,據說雞蛋能立起?
    趣味探索訊 今天是3月20日,農曆二月廿七,一天一度的春分節,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到來意味著北半球天氣已經轉暖,今天過後,白天將長於夜晚,同時這也意味著南半球高溫已經消退,今天過後,白天將短於夜晚。但對於既不屬於南半球也不屬於北半球的赤道地區來說,今天將是「最熱」的一天。
  • 冬至是固定每年的12月22號嗎?今天為什麼是白天最短的一天
    很多人覺得好像冬至的時間是固定每年的12月22日的,其實不是的,雖然冬至的多數時間都是每年的12月22日,但是有時候也會為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當天,時間並不是固定。因此冬至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它會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這三天之內出現。
  • 今年或為最熱「拉尼娜年份」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世界氣象組織29日在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和該組織位於瑞士日內瓦的總部同時發布2011年全球氣候報告。報告顯示,儘管今年發生使重要海區變冷的拉尼娜現象,但與其他「拉尼娜年份」相比,今年很可能最熱。  拉尼娜現象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同時伴隨著全球性氣候異常。
  • 地球變暖加速越來越熱?今年8月系130年來最熱月
    中新網9月22日電據外媒報導,地球變暖出現加速的趨勢,觀察報告地球表面溫度16個月以來一直在上升,而且升溫的幅度超過上個世紀平均記錄,上個月成為130多年以來最熱的月份。美國科學機構報告稱,上個月是現代以來最熱的8月,而且地球高溫已經連續第16個月刷新紀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氣候月報顯示,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今年8月均溫較20世紀8月均溫華氏60.1度或攝氏15.61度高華氏1.66度。
  • 八月確定是全球141年「第二熱」,是半北球有史以來最熱一個月
    9月14日,美國NOAA科學家報導稱,2020年8月確定是人類有紀錄以來的全球第二最熱8月,也就是說在過去141年的高溫紀錄數據中,僅次於2016年8月,如果只以北半球來作比較,將是有史以來的最熱八月。
  • 晝夜不等,秋分不分,奧秘何在?
    物理學家:問題在於在一年中有兩個白天和夜晚時間一樣長的晝夜平分點,然而你會發現在晝夜平分點上,白天總是略長於12個小時。圖解:由於太陽比地球要大,太陽的光芒包裹了我們偉大的地球一半還多一點。這張圖片完全不成比例;地球實際上還要小几十倍,遠幾百倍。
  • 【猜猜這是為什麼】赤道是全球最熱的地方嗎?
    很多人總認為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是赤道,因為在赤道地區,太陽一年到頭都高高地懸掛在天空,陽光直射地面,氣候非常炎熱。但正確的答案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查看一下世界氣象的記錄,在亞洲、非洲、澳洲和南北美洲的一些遠離赤道的大沙漠,白天的氣溫竟比赤道高得多!赤道地區獲得的太陽光最多,卻不是最熱的地方,而一些沙漠遠離赤道,為什麼在夏季反而比赤道熱呢?其實氣溫高低不僅和緯度、日照時間有關,還和溼度、海拔、洋流、氣壓、周邊地形、植被、地表狀況等有關係。赤道的大多數地區都被海洋所佔據。
  • 探訪南美厄瓜多 唯一建都在赤道的國家
    順著地圖一路看去,與赤道沾邊的國家足有十來個,但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是「赤道之國」的,恐怕只有厄瓜多。其地位也的確算得上「根紅苗正」:「厄瓜多」這個國名在西班牙語裡正是「赤道」的意思。在厄瓜多的赤道線附近,常能看到小販拉著遊客稱重。原來,人們在這裡稱到的體重比在別處要輕1公斤左右。原因就是赤道線離地球中心最遠,也就是地球上受重力最小的地方。難怪來訪者中笑得最開心的就數姑娘們。雖然厄瓜多「離太陽最近」,但不要以為這裡的天氣熱死人。實際上,當地全年的平均氣溫只有20攝氏度。在基多街頭,能看到同時穿各種季節服裝的人。夜裡穿皮襖不覺得熱,中午穿短褲也不覺得冷。
  • 再次見證歷史,我們剛剛度過史上最熱9月
    今年9月全球平均氣溫,比1981年-2010年的9月平均氣溫高了0.63℃,比2019年9月平均氣溫高了0.05℃,而2019年9月已是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9月。9月,南北半球都在「發燒」今年9月,全球各地異常炎熱,尤以歐洲、中東、美洲、大洋洲最為反常。比如法國,9月本應入秋,往年平均氣溫在12.7℃-21.1℃間,可謂氣候宜人,然而今年,法國人卻熱懵了。
  • 晝夜等長,今日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 因為全球變暖的影響 今年可能是往年以來最熱的
    全球變暖可以說歷年以來一直被你們所關注的時間,因為全球的經濟這幾十年來一直是快速發展的狀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越來越嚴重。 明天,4月的最後一天,杭州將熱出新高度。預計最高氣溫將達到33℃左右,有望再次刷新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 今年7月創史上最熱紀錄
    (華盛頓十五日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今天指出,2019年7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月分,證實之前歐洲聯盟的的觀測結果。NOAA表示,與20世紀的均溫華氏60.4度相較,今年7月全球平均溫度高出華氏1.71度,寫下自1880年開始紀錄以來7月最高溫。先前最熱的月分是2016年7月。今年7月也是連續第43個7月以及連續第415個月高於全球均溫。由於7月通常是最熱的月分,氣象學家表示,這代表2019年7月也是過去140年來最熱的一個月。
  • 從海南島到黑龍江,我國「晝夜長短年變化幅度」的緯度分析
    地球上任何地方晝夜交替一次,稱為一天,如果以太陽日作為時間計算,那麼一天就是24小時,除了發生極晝和極夜現象,一般一天可以分為白天(晝)和夜晚(夜)兩個時間段,兩者時間相加剛好是24小時。地球公轉示意圖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就會導致全球各地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除赤道外),具體而言就是北半球各地在夏至日取到白晝最長,冬至日取到白晝最短,夏至到冬至白晝變短,冬至到第二年夏至白晝變長,南半球反之。
  • 世界最熱的地方不在赤道地區,你知道有哪些嗎?
    世界上最熱的地方都在哪? 有的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赤道附近」。 答案當然不會這麼簡單,氣溫不僅與太陽輻射量有關,還和地質地貌等因素有關。 實際上,世界極熱之地並不在赤道附近! 也有很多報導稱世界「熱極」是位於亞洲伊拉克的巴斯拉,(在1921年7月8日,測得了最高溫度58.8°C) 此外,NASA的衛星曾記錄伊朗盧特沙漠的溫度高達71°C,這是有史以來記錄的地球表面的最高溫度。
  • 秋分,晝夜平分秋色,農民豐收正忙
    今日是2020年9月23日,為秋分節氣,也是我國的農民豐收節。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
  • 墨爾本迎來近十年最熱一天
    【新華社微特稿】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25日迎來近10年最熱一天。墨爾本是澳東南部維多利亞州首府,人口500萬。氣象預報說,25日當地氣溫達到44攝氏度,成為墨爾本自2009年2月7日以來最熱的一天。2009年2月7日,墨爾本氣溫一度達到46.4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