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常常是希望的啟明星,把握到手的機會,也許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都會曾遇到過挫折和小小的失敗,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認命還是與命運做搏鬥?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一看古人遇到失敗和困難時是怎樣做的吧,一定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東漢安帝永初三年(108年),鄧騭將軍請馬融為臣。馬融拒絕接受別人想要都不能有的好事。他對朋友說:「我馬融志不是當官,而且,進入官場的時候,必將更加拘謹。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要做的。」朋友聽了他的話卻不同意。他說:「一個大丈夫怎麼能放棄這樣一個好機會,放棄管理國家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雄心壯志呢?不使用書而讀書與書呆子有什麼區別?」朋友雖然是對的,但人們有自己的願望。馬融在他的聖人書裡很高興。

但好時光並不長。梁州武都和漢陽的邊界,馬融居住的地方,被羌族人擾亂。不久之後,馬融遭受了戰爭的災難,他的生計難以維持。最後,他連吃的都沒有。這位朋友看著他可憐的樣子,傷心地說:「現在大米太貴了,災難一時三刻也不會停止,函谷關以西,到處都有人餓死。作為一個學者,我們不能保護我們的國家和百姓,真是羞愧!如果我們繼續這樣下去,恐怕也會餓死的。」餓著肚皮,馬融也算幡然醒悟醒了。他說:「看來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古人說:『右手拿著天下地圖,左手拿著刀割喉嚨,這太愚蠢了。」

那是因為生命比擁有世界更寶貴。我以前怕受點委屈,失去了將軍給我的大好機會,真是傻!於是馬融改變了主意,高興地跑去找鄧將軍。從那時起,馬融就胸懷大志。他努力工作,兩年後被任命為校書郎中。雖然這個官員不大,但日子終於漸漸有了好兆頭。後來,馬融給皇帝寫了《廣成頌》。言語間皆是誠懇,但誰曾想得罪了太后,太后對他心懷怨恨,整整十年都不讓他升官。十年來,雖然馬融仍勤勞工作,但太后最終還是找藉口給他罷免了。

但被流放回家鄉的馬融並不氣餒,他覺得自己總有一天會回歸。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太后去世後,漢安皇帝重新聘用馬融為官員。馬融喜極而泣,對前來祝賀他的鄉親說:「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我很幸運有這一天,一切是因為我不失的信心。

小編認為跌倒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趴在地上再也不打算起來;暫時不起來也可以,但一定不能睡著了。人不是神仙,一生中不可能總是青雲直上,關鍵是身處逆境時如何應對。人最輸不起的是精神,大多時候不是輸給別人而是輸給了自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有時退路也是出路,放棄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有進退不得的困惑時,冷靜地想想,到底是別人在為難自己,還是自己無意識中給自己設了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