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似乎都在瘋狂安利《寄生蟲》
幾乎是已經到了「看過的,人人都說好」的地步
但是情況似乎不是很樂觀
搜索「寄生蟲」
關鍵詞最多的卻是
「哪裡有資源啊」
「哭遼,你們都是在哪裡看的」
對於大傢伙來說
這部電影就成了那個「不能說的秘密」
或者電影屆的「you know who」
似乎只有「天選之子」才能一窺其真容
表妹曾經也是這痛苦的芸芸眾生當中的一員
越是看不到,就越是好奇
終於,在經歷過千難萬險,重重阻礙
表妹找到了通往異世界的大門
看到了這個傳說中的「神級」片子
看完以後
表妹的心情怎麼說呢
複雜
百感交集,想說什麼有說不出口的亞子
但是不管怎麼說
但,「不想再看第二遍」
是影片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出現在表妹腦海當中的念頭
關於「寄生蟲」並不是一部講怪獸、蟲族、科幻的電影(那是寄生獸)
這樣的闢謠,相信如果有非常想看的小夥伴,一定已經了解過了
貧窮的人如何悄無聲息的寄生在富人家,汲取他們的養分的故事
講述的是關於現實,階級,人性的題材
這也是韓國影片做得最好的類型
這部電影好看是真的好看
劇情緊湊,故事完整
情節上不斷的反轉,也將觀眾心不斷地攥緊再鬆開
沒有刻意的賣弄文藝和高深的概念
導演將人性赤裸裸的攤開,擺在眼前
可以說是一部很成功的商業片
獲得韓國影史上第一個金棕櫚獎盃也算是實至名歸
既然是靠情節和反轉來敘事
表妹今天就不探討劇情方面的問題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關於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一開始是有9.2分的
現在卻掉下了8.8分
看過的人多了,慢慢的會出現惡意差評,這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有半分之四,近萬人是給的差評的,這就需要我們稍微考慮一下了
好片是真的挺好的,無法否認
但是要說「神」
可能就沒那麼有說服力了
首先來說,情節上有很多的漏洞
有一些事情明明可以避免的,但是卻就那麼無腦的發生了
看起來似乎是導演想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構架就開拍了
某些推動情節的事件,從邏輯上來說根本不能深究
比如一家人相似的長相為什麼就沒被發覺
比如很多次幾乎已經露出馬腳,卻又輕而易舉的逃過一劫
有點「為了發生而發生」的感覺
大家在看的時候應該會有這種感覺
其次,人物形象有些符號化
作為本片的主要矛盾點
「窮」和「富」的對立被刻意塑造
不論是肢體語言、道具布景
還是那句
「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
的臺詞
窮人和富人的形象過於表面且不真實,有一點用力過頭
富人根本不可能真的那樣傻白甜
階級的對比不是換件衣服就能體現出來的
談吐,學時,生活習慣
即便是家裡的幫傭,想要做好服務富人的工作
也不是會做飯看孩子,一夜之間就能勝任的
即便是看起來頗有懷疑精神的男主人
似乎也只是簡單的考慮之後
就大大方方的接受了家裡一瞬間接二連三出現的新面孔
有點假
再加上表妹個人,對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設定本身在情感上的抗拒
故事過於直白的講述手法
不斷爆發的矛盾像拳頭一樣不是砸在心頭
令人窒息的同時
無疑加深了這種從影片開始就帶給表妹的,隱隱約約的不適感
無論怎麼說
《寄生獸》是一部好片
是肯定的
表妹不忍再看第二遍
也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