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生常見水生動物

2021-01-08 佛教在線

青魚、鱅、鱖魚、鱸魚、河蚌、鯰魚

十八  青魚(一般推薦)

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青魚屬。俗稱:黑鯇,青鯇,螺螄青。英文名:Blak carp 。

體長,略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無腹稜。頭部稍平扁,尾部側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頜稍長於下頜。無須。下咽齒1行,呈臼齒狀,咀嚼面光滑,無槽紋。背鰭和臀鰭無硬刺,背鰭與腹鰭相對。體背及體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均呈灰黑色。

一般多在底層多螺螄的較大水體中、下層中生活,食物以螺螄、蚌、蜆、蛤等為主,亦捕食蝦和昆蟲幼蟲。生長快,2-3冬齡可達3-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70公斤,長江中常見的個體重約15-20公斤。性成熟為4-5齡。4-7月在江河幹流流速較高的場所繁殖,生殖後常集中於江河灣道及通江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處越冬。

青魚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它是長江中、下遊和沿江湖泊裡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十九  鱅(上海人叫花鰱,胖頭魚,重點推薦,可改善水質,但耐缺氧能力差,注意運輸)

鱅(Aristichthys mobilis)屬鯉形目,鯉科,鰱亞科,鱅屬。俗稱:花鰱,胖頭魚,黑鰱,黃鰱,松魚,鰫魚,大頭魚。英文名:Bighead , Bighead carp

鱅喜歡生活於靜水的中上層,動作較遲緩,不喜跳躍。以浮遊動物為主食,亦食一些藻類。性成熟年齡為4-5齡,親魚於5-7月在江河水溫為20-27℃時於急流有泡漩水的江段繁殖;幼魚一般到沿江的湖泊和附屬水體中肥育,到性成熟時期至江中繁殖,以後又回到湖泊食物豐富的地方肥育。冬季多棲息於河床和較深的巖坑中越冬。

分布於亞洲東部,我國各大水系均有此魚,但以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為主要產地。

鱅生長迅速,3齡魚可達4-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天然產量很高。疾病少,易飼養,我國淡水養殖業中的「四大家魚」之一,為我國重要經濟魚類。

二十  鱖魚(一般推薦)

鱖魚是名貴魚類之一。在分類上,屬鱸形目,鰭科。學名為鱖魚,地方名較多,有桂花魚、季花魚、鰲花魚等。鱖魚有長體鱖、大眼鱖、鱖魚、斑鱖、暗色鱖五種。以鱖魚生長最快,其次是大眼鱖。

鱖魚身體側扁,背部隆起,口裂大且上位,略傾斜,下頜向前突出,上頜骨延伸至眼的後緣(見圖)。在上下頜骨、黎骨和口蓋骨上均長有大小不等的鋒利牙齒,前鰓蓋骨後緣鋸齒狀,下緣有4—5個大棘,鰓蓋後緣有1—2個扁平的棘。鱖魚的鱗圓而細小,體色為棕黃色,較鮮豔,分布許多不規則斑塊。通常自吻端穿過眼部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棕黑色或紅褐色條紋。第6—7背棘下有一暗棕色橫帶。背鰭、尾鰭、臀鰭上都有2—4條棕色圓斑連成條帶。鱖魚背鰭發達,前部為硬刺,後部高大且圓。胸鰭、臀鰭、尾鰭均呈圓形。在腹鰭、臀鰭前部都長有硬刺。幽門盲囊多少不一,從1至180左右,而且分群。

鱖魚原生長在江河、湖泊水域中,喜清水,近底層,特別喜歡藏於湖底石塊、樹底之中,亦藏於繁茂的草叢之中。秋冬水溫低的季節,潛於深水處越冬,到春天水溫回升後,逐漸遊到食物豐富的沿岸水草叢中覓食。鱖魚以夜間活動,覓食為主,白天一般臥於石縫、樹根、底坑中,活動較少。鱖魚吞下魚、蝦後,會吐出魚刺和蝦殼。它的胃很大,吃飽後腹部膨脹鼓起。鱖魚到繁殖時期,魚體頂水激烈遊動,成群結對,並在水面形成浪花。

鱖魚對溫度有較強的適應性,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冬天在深水處越冬,夏天在石縫草叢中避暑。

鱖魚是肉食性魚類,主要吃食魚、蝦類等水生動物。鱖魚食性最大的特點是靠吃活體水生動物而生長,尤其是活魚。當鱖魚孵化出膜4—5天後,開口餌料即是其它種類的活魚苗。不同階段的鱖魚其餌料又各不相同,幼體是靠吃其它魚類的魚苗生長,如團頭魴、鯿魚及其它野雜魚苗。當鱖魚成為魚種時,食性相對廣些,食一些其它魚類的魚苗。成魚食性比較廣,攝食小型魚類和蝦等。一些體形為紡錘形或棍棒形的魚類,常是鱖魚吞食的對象。在飢餓無其它餌料時,它們相互吞食維持生命,因此在養殖鱖魚的水體中,要投足夠的餌料。

鱖魚生長速度較快,當年可達到50—100克,第二年可達0.5公斤,第三年可長到1—1.5公斤,從4冬齡開始,體重和體長增長減慢,第三年開始,雌性生長速度超過雄性。

鱖魚的繁殖水溫在21℃以上,最適水溫為26—30℃。根據南北地區不同,繁殖月份有所不同,南方3—8月,長江流域為5—8月,其中6—7月為繁殖盛期。

天然生長的鱖魚產卵期間,成群結對於河道及湖泊入口處,有流水的場所產卵,這是其理想的產卵場。通常產卵是在夜間進行。

一般鱖魚二年可達性成熟,體重在150克以上,但在天然資源少,捕撈量過大情況下,親魚亦有一年就成熟的,此時個體較小,懷卵量少。一般懷卵量在3—20萬粒之間,隨個體增大懷卵量增加。卵呈浮性,具有較大的油球,在流水中呈半浮狀態,但在靜水中則要下沉。其卵徑為1.2—1.4毫米。受精卵孵化溫度為20 —32℃,最適溫度為25—30℃。在較低水溫(21—24℃)中,孵化時間要長。通常孵出後48—60小時開始攝食,此時苗全長僅0.46釐米。當稚魚長達1.65釐米時已具有成魚外形,但尚未長出鱗片。

二十一  鱸魚(一般推薦)

鱸魚生活在淺海河口,適鹽廣,幼苗在22‰左右鹽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鹹淡水交匯的河口生活,並可進入淡水水域覓食生長,但成熟魚多數在鹹淡水中棲息。

鱸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食量大,一次攝食量可達體重的5-12%,捕食強度在春夏季節最強烈,魚苗以橈足類和糠蝦為餌,長至10釐米體長後則捕食小魚蝦。

鱸魚生長速度較快,繁殖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魚苗長至年底體長25釐米、重0.25公斤,6齡魚體長達0.8米,最大的個體長達1米、重15-20公斤。

人工養殖的鱸魚長速度較快,通常養殖280天達0.5公斤以上。鱸魚在14 ℃的水溫以上就可正常覓食生長,在本地區可自然越冬,這有利於隔年養殖成為大規格商品魚和分散、調節上市量。

水質──鱸魚在純淡水和鹹淡水中均可生長,但在鹽度 5‰以內有海潮到達的鹹淡水水域更好,以河海口的魚媼和圍墾區最佳。

二十二  河蚌(重點推薦,能改善水質,生存能力強)  

河蚌廣泛分布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和稻田等水體中,通常生活於水底泥沙中。自然狀態下,河蚌只有身體的後端從泥沙中露出,進、出水管經常張開,以維持體內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帶地群集生活於淺水地帶,喜流動、清潔的肥水。在大江河中數量較少,僅在河灣淺水地區分布。池塘中河蚌的種類不多,但數量較大,稻田裡數量則較少。

河蚌一般適宜在中性或弱酸、弱鹼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種類要求也不同。背角無齒蚌和褶紋冠蚌在pH值5~9之間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穩定於pH7~8的水中生活。

河蚌對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約為3毫克/升,但若長期低於此限,河蚌會大批死亡。河蚌的乾旱抵抗能力較強,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乾旱半月左右不會死亡,但暴露在空氣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曬下,幾小時即會死亡。

河蚌的運動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緩慢犁行。運動時蚌體淺埋於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並以粘液附於泥沙上,然後肌肉收縮牽引蚌體向前滑行數釐米。

河蚌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少見,但陰天也常活動。

河蚌的食性河蚌的食性較廣,以淡水中浮遊植物如硅藻類和裸藻類,浮遊動物如輪蟲和鞭毛蟲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殼類動物的腐敗碎屑也能為食。

河蚌的攝食種類和數量與水域環境、氣候條件和季節的變化有關。因此,養殖生產中應搞好飼養管理,大量培養育珠蚌易消化的浮遊生物,使其獲得量多質優的食物。

河蚌的攝食方式,是靠鰓瓣和唇瓣上的纖毛作同步擺動,使外套腔的水形成遊流,把隨水流入的天然餌料集中,以便吞食,因此吊養珠蚌時還要注意生態環境,才能使其良好生長。

二十三  鯰魚(一般推薦)

鯰魚又稱鯰魚、河鯰、四須鯰、年魚、鯰金姨、鯰拐子等,為食肉性大型淡水魚類,廣布於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長江、珠江等水域,以長江、錢塘江、淮河流域為甚。

鯰魚為底層兇猛性魚類。怕光,喜歡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裡,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在水庫、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多伏於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下面。

春天開始活動、覓食。入冬後不食,潛伏在深水區或洞穴裡過冬。鯰魚眼小,視力弱,晝伏夜出,全憑嗅覺和兩對觸鬚獵食,很貪食,天氣越熱,食量越大,陰天和夜間活動頻繁。

鯰魚性成熟早,一般一齡即成熟。產卵期長江一帶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產卵時成群追逐。幼魚以浮遊動物、軟體動物為食,其中水生昆蟲的幼蟲和蝦類是它的美味佳餚。

鯰魚貪食易長,500克左右的幼魚便大量吞食鯽魚、鯉魚等,最大個體可達40千克以上。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日照東港區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站成立
    12月20日上午,東港區農業局在日照海洋公園設立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站,此舉目的在於進一步加強東港區水生野生動物的救護和宣傳工作,提高廣大市民關愛水生野生動物和海洋生態環保意識,更好地救助擱淺、受傷、受困、病危的水生野生動物。
  • 首次水生生物資源普查啟動 擬對放生說「不」
    近日,在無錫召開的江蘇省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總體方案專家論證會上傳出利好,江蘇將用3年對全省近海及淡水水生野生動植物展開全面普查。這次大普查中,將對江河湖的魚類資源進行調查,就連無錫一些小河道也被列入調查範圍,食蚊魚這樣小指大小的魚正是被調查對象。   本土魚類不敵外來「強龍」   「在蘇南地區一些小河溝裡發現了來自南美的食蚊魚。
  • 關愛水生動物 共建和諧家園
    11月13日一大早,渭南市畜牧和漁業發展中心在市中心廣場舉辦「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活動,走,我們也去現場學習學習。       據了解,2010—2019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活動已經連續組織開展了十年,經過十年全國性廣泛宣傳,關愛水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以及被普遍的認知。參觀群眾:主要是要保護這些野生動物,缺那些野生動物對外界影響不好,生態不平衡。
  • 除了雙髻鯊 海南還有46種常見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那麼,除了雙髻鯊,還有哪些動物也屬於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呢?  13日上午,南海網記者從三亞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了解到,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此前編制了一份《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海南區域品種》圖譜,詳細列入了46種在南海區域較為常見的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其中包括中華白海豚、鸚鵡螺、中華鱘、紅珊瑚、綠海龜、三線閉殼龜、灰海豚等。
  • 我市開展今冬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行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遼寧省斑海豹保護行動計劃(2019-2026)》等法律法規,依據遼寧省「2020-2021冬春季節斑海豹保護專項執法行動」相關工作安排,即日起,我市各相關地區、部門將開展今冬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及宣傳行動。
  • 放生龜蛙奪命景觀湖生物
    烏龜牛蛙成放生寵物  常到黃興公園遊玩的市民告訴記者,公園內常有不少市民放生,除了放生本地土魚,還有些市民為圖好口彩,大量放生巴西龜等外來生物。延中綠地工作人員則介紹,不少市民把綠地景觀湖當成了「放生地」,有成批放生的,也有將養不下去的寵物零散放生的。「被放生的動物除了黑魚、小金魚,連泥鰍、黃鱔都有,最多的還是巴西龜。」
  • 遼寧大連:開展今冬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行動
    冬春季節斑海豹保護專項執法行動」相關工作安排,即日起,大連市各相關地區、部門開展今冬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及宣傳行動,重點加大遼東灣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專項執法力度。大連市海洋與漁業綜合行政執法隊將向社會公開徵集水生野生動物救治、救助及違法、違規線索和信息。斑海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唯一可在中國海域自然繁殖的鰭足類海洋哺乳動物,包括大連海域在內,渤海遼東灣是全球8個斑海豹繁殖區中最南端一個。大連市渤海海域岸線、長興島海域、旅順口區海域是「遼東灣斑海豹」繁衍、棲息、覓食的重點區域。
  • 安康:深入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
    11月21日,安康市漁業生產工作站聯合漢濱區農業農村局、安康交通廣播電臺等單位,在安康天一海洋館開展了水生野生物保護科普宣傳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大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共建美麗和諧家園的良好氛圍。
  • 廣東水域有哪些常見外來水生生物?
    以魚、蝦、蟲子、動物屍體等為食,食性雜且食量大,加上其具較強的捕食能力,對漁業資源有明顯的破壞力。入侵現狀革鬍子鯰於1981年作為養殖品種從非洲引進。隨著養殖逃逸、人為放生等一系列因素,淡水白鯧在南方的河流並不少見,在海南、廣東、廣西多個地區的河流中均有野生個體的存在,對土著魚類的生存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在養殖的同時要做好養殖管理,並杜絕人為放生。
  • 都勻一海洋公園非法購買養殖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綠海龜!貴州野生水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相關規定,都勻市農業農村局依法做出來查處沒收的決定。 為了及時、有效的對存活的五隻海龜開展保護和救護工作,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向貴州省農業農村局進行情況匯報和尋求救護支持,根據我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的實際情況和多方協商
  • 海寧村民買下一隻鳥放生 一問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不知道,感覺不常見啊!」「個頭還挺大,能吃嗎?」姚玲華放生的夜鶯。網友「雲在舞蹈」供圖。雖然不是鳥類專家,但姚玲華一看便知道這不是普通鳥類,甚至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而且,這隻鳥似乎受了傷,蜷縮著身體,看著很是可憐。聽到周圍的人說「要不買回去做菜吃」時,姚玲華心裡急了:「這怎麼行?」於是,他與攤主商量買下這隻鳥,又搶在別的顧客之前把錢付了。抱起鳥,姚玲華便回到了自己的攤位。
  • 關愛水生動物 共建和諧家園
    湖北因水得名、武漢因水而興,分別享有「千湖之省」「百湖之市」美譽,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為持續深入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11月12日上午,2020年湖北省暨武漢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在武漢東湖海洋樂園舉行。該樂園是湖北省和武漢市漁政部門授牌的水生野生動物救治救護中心。
  • 林蛙劃入水生動物背後的隱憂
    希望有關部門公開此次規範蛙類保護管理的論證過程,以及將兩棲動物林蛙劃入水生動物序列的科學依據。林蛙到底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自然保護區內的林蛙守住了嗎?以上問題值得深思。既然作為一項政策內容公布,改變了多年來我國野生動物的管理體制,那此時更應該信息公開,拿出來可以分享給全國人民。 林蛙作為兩棲類動物為什麼劃入水生動物?
  • 市民稱花61800元買來大鱉放生 棘洪灘水庫:鱉已經給埋了
    懷疑是種一級保護動物》後,多位市民聯繫《城市信報》,稱大鱉是自己放生的 。記者也從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的工作人員處得知,經判斷金先生撈上來的大鱉是一種學名為「中南半島大鱉」的動物 ,又稱「亞洲鱉」,屬於外來物種,最好不要放生。
  • 昆明超大型海洋館,科普如何保護水生動物!
    小學生和遊客相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新聞媒體工作者均參加了此次活動通過互動問答、參觀野生水生動物展板等環節讓人們了解如何保護水生動物從它們的生活習性、棲息地、現在生存狀態等方面全面了解水生動物!現場上百位小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它們參觀野生水生動物展板,積極參與答題互動。答題互動包含「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是哪一種動物?」「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從自身如何做?」「國家一級水中保護動物共有八種,請說出三種」等等。
  • 永嘉網丨一米長的花鰻鱺放生楠溪江
    核心提示:11月20日,縣農業農村局綜合執法隊大隊長李飛一行將村民無意間捕獲的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花鰻鱺放生楠溪江,讓其回歸大自然。11月20日,縣農業農村局綜合執法隊大隊長李飛一行將村民無意間捕獲的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花鰻鱺放生楠溪江,讓其回歸大自然。在太平巖景區放生現場,一條1米長、重約5.6斤的花鰻鱺,在放生前一刻顯得格外興奮,在岸邊放生時,花鰻鱺更是迫不及待,一溜煙兒就沒影了。
  • 釣友意外釣起「怪魚」,發現是國家保護動物胭脂魚後隨即放生
    經查,10月10日上午,羅某在長江嘉魚段神洲堤岸邊使用手杆釣魚,從江中釣起一尾約長約20公分、重約8兩的胭脂魚,羅某知道胭脂魚為國家保護珍稀魚類,立即將該胭脂魚放回江中放生。同行釣友用手機對整個過程進行了拍攝。民警查看了該視頻,並聯繫當日同行釣友進行核實,確認羅某在當日釣起胭脂魚後將該胭脂魚放回江中放生,民警對羅某的做法表示讚賞,並希望他向身邊的人普及魚種常識,宣傳保護意識。
  • 【解疙瘩】我花了300元買了個大鱷龜不能放生這可咋辦?
    王居士問:我花了300元買了個大鱷龜不能放生這可咋辦?牛蛙答曰:鱷龜非常兇猛,一口可以將指頭咬斷,放生鱷龜會殃及池魚,所以千萬不要放生鱷龜。不宜在自然水域放生的常見水生動物外來物種有:鱷龜、巴西龜、牛蛙、羅非魚、食蚊魚、清道夫、雀鱔、食人鯧等。大家都要注意,最好不要餵養,更不要放生。有時候好心辦壞事,特別是學佛居士應該明白這一點。不過,你買下了怎麼辦呢?
  • 江蘇省首次普查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
    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李彥亮主任認為,江蘇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專項調查,在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背景下,保護漁業資源,修復長江生態,為全國樹立典範。漁獲不及十年前三分之一11日上午9點,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石臼湖漁民徐青松收了網,準備收工回家。當天他撒了兩網,捕到100來斤魚,全是昂刺、鯽魚等常見魚。他渴望捕到一條鰻魚給家人嘗嘗,卻落了空。
  • 數百條放生蛇爬進小村 村民無奈每天打蛇(圖)
    放生也需講科學  不科學的放生行為,不僅可能使放歸山林的蛇無法適應環境繼續生存,也有可能對生態和周邊居民帶來不良的影響。  根據相關規定,放生野生動物需向林業部門提出申請等相關程序,並且應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  三輛長安麵包車開進了都江堰市玉堂鎮水泉村,幾位「放生愛好者」提出車上的編織袋,放蛇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