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這些人類的宇宙飛船,顛覆你以前對宇宙飛船的印象

2020-11-26 騰訊網

數千年前,人類便開始探索太陽系,但科學家們真正開始研究太陽系的運行機制不過幾百年歷史。隨著機器紀元的開啟,我們向宇宙發送無人宇宙飛船,作為我們探索宇宙的眼睛和耳朵,這也僅僅55年時間多一點。目前,有一隊的飛船正遨遊在外太空,飛向各自的目的地,有的近在太陽系,有的遠在光年之外。

DSCOVR衛星:

發射日期:2015年2月11日

DSCOVR衛星負責監控太陽風的變化、預報太空天氣,例如磁暴等氣象。

先驅者E號

發射日期:1969年8月27日

先驅者發射後第31秒時,升空第一階段助推器的液壓系統突發故障,最終於發射後第213秒完全失壓,4秒後,用於升空第一階段的主引擎便被切斷。

測量員1號

發射日期:1965年3月2日

本次任務旨在就燃燒半人馬火箭展開一次完整的演練,用以測試測量員月球登陸項目。在這場象徵性的任務中,半人馬火箭於有效載荷內加速,直接進入了月球軌道。

測量員2號

發射日期:1966年4月8日

本次發射目的把測量員著陸飛船發送至月球的重心軌道上,以測試月球模擬著陸。

先驅者9號

發射日期:1968年11月8日

先驅者9號是先驅者系列中第四個通過日星軌道來研究太空的探測器。

先驅者8號

發射日期:1967年12月13日

先驅者8號與其之前兩個探測器任務一致,通過日星軌道研究太空,主要用於收集磁場、離子以及宇宙射線的信息。

先驅者7號

發射日期:1966年8月17日

先驅者7號與先驅者6號的任務相似,先驅者7號位於日星軌道,距離地球大約1.01-1.125個天文單位,也就是比地球至太陽的距離再遠一些。先驅者7號負責沿太陽軌道分散研究太陽磁場、太陽風以及宇宙射線。

先驅者6號

發射日期:1965年12月16日

先驅者6號是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為研究太空現象而計劃的四架太空船之首。

國際日地探測衛星3號

發射日期:1978年8月12日

國際日地探測衛星號由NASA與歐洲航天局合作設計的三個探測器最末。

太陽神2號

發射日期:1976年1月15日

太陽神2號是第二架用於勘探太陽活動而發射的飛太空飛行器,屬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美國的合作項目,前者提供飛船,後者提供運載火箭。

太陽神1號

發射日期:1974年12月10日

太陽神1號是德國與美國的深空探測合作任務,用於研究太陽的主要活動以及日地關係。

起源號探測器

發射日期:2001年8月8日

起源號於月球軌道之外收集到太陽風粒子,並將其帶回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獲得該外星物質。

尤利西斯號

發射日期:1990年10月6日

尤利西斯號是首個從特殊極軌道進入太空,探索太陽的太空飛行器。

探險者49號

發射日期:1973年6月10

探險者49號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並用於研究太陽、木星、銀河以及河外星系放出的低頻無線電波。

Kosmos 159

發射日期:1967年5月16日

該太空飛行器計劃進入地球高橢圓軌道,用以發展軌道測量技術,參與未來的月球軌道計劃。

星際邊界探測器(IBEX)

發射日期:2008年10月19日

IBEX用於探測太陽系邊界。

探測器4號

發射日期:1968年3月2日

雙人太空飛行器試飛計劃,為送太空人抵達月球再返回地球做準備;也可能意圖勘探近地太空。

旅行者2號

發射日期:1977年8月20日

旅行者2號是唯一一架近距離研究太陽系四大顆巨行星的太空飛行器。

Wind

發射日期:1994年11月1日

自旋穩定太空飛行器Wind於1994年11月1日與德爾塔2號共同發射。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發射日期:2021年3月30日

韋伯望遠鏡是新一代太空望遠鏡,它能夠幫助我們研究宇宙發展的每個階段。

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近地天體廣角紅外線探測望遠鏡

發射日期:2009年12月14日

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以大約1.5倍大小的紅外線掃描了全天景象,目標範圍大,從遙遠星系的小行星到地球周圍的彗星,捕捉到超過270萬張太空物體的圖像。

旅行者1號

發射日期:1977年9月5日

旅行者1號先是成功飛越木星和土星,隨後繼續往太陽系的最遠處前進。

要素/同位素成分高級探測器(ACE)

發射日期:1997年8月25日

要素/同位素成分高級探測器的任務是收集和分析能夠證明太陽、行星、星際空間和銀河系起源的粒子。它本身供能形式多樣,從太陽風離子到銀河宇宙射線都是用,其穿梭速度幾乎達到了光速。

先驅者5號

發射日期:1960年3月11日

先驅者5 號直接發射進入太陽運行軌道,隨後成功到達地球與金星之間的日星軌道,應用深空科技繪製出首份太空磁場地圖。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nasa-粉紅派阿翻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組圖:這些從土星及其衛星們捕獲的照片,顛覆你以前對土星的印象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聚焦土衛十六美國國家航天局的宇宙飛船卡西尼號於2015年12月6日靠近土衛十六(直徑86公裡,53英裡)進行低空飛行時,發現其表面有凹痕。2.逐漸出現的陰影這張卡西尼窄角相機拍攝的圖像——這些圖像是由卡西尼成像科學小組在土衛二南極間歇泉盆地進行的調查中獲得的,拍照的時候科學家正在尋找土衛二的南極。
  • 男子神廟探險尋寶 古代宇宙飛船出現
    你以為飛機、無人機、宇宙飛船是只有現代人類才能製造出來的高科技傑作嗎?  1943年,印度南部,一男子到邁索爾市一座倒塌的古印度神廟裡探險尋寶,從地下室挖出的東西先是把人們嚇瘋了,後是徹徹底底顛覆了人類對史前文明的全部認知!這名印度男子到底在神廟地窖裡挖到了什麼?
  • 「阿波羅20號」曾在月球上發現巨型宇宙飛船殘骸[組圖]
    「阿波羅20號」曾在月球上發現巨型宇宙飛船殘骸[組圖] 後來,研究人員用計算機模擬重現了這個「宇宙飛船」的原貌:用不明材料製成的飛船呈長條形;控制方向的駕駛臺位於飛船的前部。只是不清楚到底是誰建造了這樣一個龐大的飛行器。(Zak) 王平偉
  • 她重生顛覆三觀的新世界,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進食就是吸收石頭
    她重生到顛覆三觀的新世界,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進食就是吸收石頭大家好,歡迎大家點開百家號「天天聊小說」小編做為十年老書蟲,也是特別鍾愛小說,相信許多小說迷也一樣對小說愛不釋手,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她重生顛覆三觀的新世界,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進食就是吸收石頭
  • 龍珠動漫,那美克星有那麼高級的宇宙飛船,為什麼還在種田
    在很久以前,一位天外來客乘坐著宇宙飛船來到地球。這就是小時候的比克。因為他的家鄉遭遇了敵人的襲擊,為了能讓比克活下來,他的父母將比克送到了地球。宇宙飛船落在了偏僻的地區,那裡常年無人。比克孤獨的在那裡等候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比克熬不過孤獨,終於決定走出去了。由於人類社會比較繁雜,各種意念充斥著人們。比克受到了人類思想的影響,產生了一些邪念。
  • 人類什麼時候可以造得出來宇宙飛船?
    什麼時候可以造得出宇宙飛船,也就標誌著什麼時候人類進入到了星際大航海時代,開始要發現新大陸了。怎麼定義宇宙飛船?僅在太陽系內部進行航行的飛船可以被認為是宇宙飛船嗎?能夠進行不同恆星系之間的航行,這種級別的飛船應該可以勉強被認為是宇宙飛船。建造它的難度有多高呢?第一:推進系統。用什麼來推進,推進劑是什麼,傳統的化學燃料肯定不行,核裂變、核聚變效率低,不足以支撐得起星際航行任務,那靠啥?
  • 「盤古」是古人對宇宙飛船的稱呼?學者:如果這樣開天闢地就是真的了
    盤古開天闢地的另類科學說法近些年興起了一股人類文明外來一說,大體的意思是,我們的文明是地外文明帶來的,各種猜測都有,有人說,他們是來挖黃金的,畢竟黃金在宇宙當中,那可是在金屬當中還有人說是太空殖民,有人說他們的星球即將遭到毀滅,派出了無數的艦隊,四面八方就奔向了宇宙的深處,其中一隻來到了地球。
  • 實拍蘋果「宇宙飛船」總部,一個沙盤就充滿創意,舊總部天壤之別
    賈伯斯是位天才,但蘋果的成功源於他對任何事物都有著極近苛刻的完美要求,雖然喬幫主已經離開了我們,如今的蘋果新產品也早已沒有了他在時的驚豔,許多性能更被競爭對手所超越,但賈伯斯留給世界最後的遺作——「一個宇宙飛船」式的新蘋果總部依舊是每一個果粉的夢想打卡地。蘋果的飛船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南面的矽谷,小娘子以前為大家介紹過矽谷裡的google,但那時候還沒有蘋果飛船總部。
  • 差點看哭,原來超級炫酷的宇宙飛船,是這麼畫出來的
    還記得你的童年時光中,陪伴你的那些動畫片嗎?對於80後、90後來說,那時的網絡和科技都沒現在這麼發達,我們的童年記憶裡是真實的小夥伴,陪伴我們肆無忌憚地傻跑,唯一能將我們固定在家裡的就只有動畫片了。猶記得看過裡面有宇宙飛船的動畫片,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裡,那便是最炫酷的存在。可是,你知道嗎?那些超酷的動畫場景的啟發,可能來源於生活中很多平平無奇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呢?看完會讓你大跌眼鏡。
  • SpaceX下一代宇宙飛船!這些圖片顯示NASA「龍」飛船的內部
    進入「龍飛船」,SpaceX公司的下一代宇宙飛船,旨在將人類送往國際空間站和其他目的地。目前,龍只能將貨物運送到太空,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夢想是讓宇宙飛船搭載人類。最新的太空飛行器有三種配置,以滿足各種需求:貨物、人員和龍實驗室。
  • 未來宇宙飛船最理想的材料,硬度比鑽石大40倍,世界首富都買不起
    人類一直有一個星際旅行的夢想,但是人類要想進行星際旅行,必須建造結實耐用的宇宙飛船,而要想建造一艘結實耐用的宇宙飛船必須要使用更好的材料,對宇宙飛船來說,一種材料是否好與壞,硬度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因為只有足夠的硬度才能夠讓宇宙飛船在布滿危險的宇宙中安全前進,也更能保護宇宙飛船內太空人的安全,還有在宇宙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
  • 坐地日行八萬裡,地球是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
    在宇宙中地球是一座巨大的宇宙飛船,除能量由太陽供給外,其他的一切都需要在地球這艘宇宙飛船裡自行解決。在地球這艘巨大的宇宙飛船裡,保持人類生存的生態圈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人類必須按照科學原理建立一個循環的,自我自足的,不能超載的,無嚴重汙染的經濟體系。否則,就將遭受巨大的災難。
  • 組圖:人類宇宙飛船拍攝的木星,顛覆您之前對木星的印象
    (來源自NAS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在2000年12月11日開始的39.5小時內,用卡西尼號的窄角度相機拍攝的這些畫面使圖像處理更容易看清。在這段時間內,太空飛行器和木星之間的距離從2030萬公裡(1260萬英裡)縮小到1900萬公裡(1180萬英裡)。
  • 美國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小行星成功著陸,人類探索又進一步
    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一顆摩天大樓大小的小行星上成功著陸,目的是收集少量的巖石和塵埃,他在此後將返回地球。這讓人們想到小說三體,雲天明的腦子被發射到太空後被三體人接受改造成人類後回到了地球。
  • 龍珠中的超科幻道具,看到現實版的賽亞人宇宙飛船我方了
    坡塔拉耳環這可是界王神的專屬法寶,但是卻被人類多次使用,尤其是孫悟空和貝吉塔,曾經多次用這耳環合體。坡塔拉耳環可以讓兩個人合體從而誕生新的戰士,戰鬥力將遠遠大於合體的任何一方!現實生活中貌似這種東西也沒啥用,畢竟是高科技武器時代了。
  • 世界硬度最強的材料,1克就需要600萬美元,宇宙飛船將用它做材料
    人類一直有一個星際旅行的夢想,但是人類要想進行星際旅行,必須建造結實耐用的宇宙飛船,而要想建造一艘結實耐用的宇宙飛船必須要使用更好的材料,對宇宙飛船來說,一種材料是否好與壞,硬度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因為只有足夠的硬度才能夠讓宇宙飛船在布滿危險的宇宙中安全前進,也更能保護宇宙飛船內太空人的安全
  • 如何造一艘巨型宇宙飛船,走出太陽系,進入茫茫宇宙
    以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水平,要依靠載人宇宙飛船離開太陽系,進入浩渺的太空探索宇宙是不可能的。那麼未來呢?現在不行,並不代表未來不行,1000年之後行不行?如果1000年還不行,1萬年、10萬年之後呢?值得期待的是,總會等來那麼一天,人類會依靠超凡的智慧、強大的科技、不屈的意志走向遙遠的太空,真正實現宇宙探索之旅。要真正走向外太空,探索茫茫的宇宙,必須依仗未來科技大幅度進步。
  • 如果人類乘坐世界上最快的宇宙飛船,離開太陽系需要多長時間?
    人類是地球的智慧生命,人類相對於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又是太陽系中渺小的存在,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一個渺的點,而銀河系可能連宇宙的一個點都算不上,由此可見宇宙有多大。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第一個需要徵服的就是太陽系。
  • 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宇宙飛船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啟坤描述了科學與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的密切關係。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現代社會主義國家。「到2050年,我就快90歲了,我可能會繼續在實驗室工作。」薛啟坤說,「但在那個時候,中國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必須是在場的孩子們。你四十多歲了,正處於全盛時期。」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夠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對探索的興趣,培養科學精神,並願意通過科學會議來談論、熱愛和學習科學。
  • 兒童創意繪畫——劃破星空的宇宙飛船
    外星一直在我們孩童時期所嚮往的地方,對於宇宙飛船和外星人更是充滿了無限的好奇,今天我們就滿足孩子對於宇宙和飛船的無限遐想,帶著孩子們繪製一幅充滿創意的劃破星空的宇宙飛船。材料準備:黏土、水粉顏料、水粉筆、亞克力玻璃罩、手工紙盤、油畫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