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前,人類便開始探索太陽系,但科學家們真正開始研究太陽系的運行機制不過幾百年歷史。隨著機器紀元的開啟,我們向宇宙發送無人宇宙飛船,作為我們探索宇宙的眼睛和耳朵,這也僅僅55年時間多一點。目前,有一隊的飛船正遨遊在外太空,飛向各自的目的地,有的近在太陽系,有的遠在光年之外。
DSCOVR衛星:
發射日期:2015年2月11日
DSCOVR衛星負責監控太陽風的變化、預報太空天氣,例如磁暴等氣象。
先驅者E號
發射日期:1969年8月27日
先驅者發射後第31秒時,升空第一階段助推器的液壓系統突發故障,最終於發射後第213秒完全失壓,4秒後,用於升空第一階段的主引擎便被切斷。
測量員1號
發射日期:1965年3月2日
本次任務旨在就燃燒半人馬火箭展開一次完整的演練,用以測試測量員月球登陸項目。在這場象徵性的任務中,半人馬火箭於有效載荷內加速,直接進入了月球軌道。
測量員2號
發射日期:1966年4月8日
本次發射目的把測量員著陸飛船發送至月球的重心軌道上,以測試月球模擬著陸。
先驅者9號
發射日期:1968年11月8日
先驅者9號是先驅者系列中第四個通過日星軌道來研究太空的探測器。
先驅者8號
發射日期:1967年12月13日
先驅者8號與其之前兩個探測器任務一致,通過日星軌道研究太空,主要用於收集磁場、離子以及宇宙射線的信息。
先驅者7號
發射日期:1966年8月17日
先驅者7號與先驅者6號的任務相似,先驅者7號位於日星軌道,距離地球大約1.01-1.125個天文單位,也就是比地球至太陽的距離再遠一些。先驅者7號負責沿太陽軌道分散研究太陽磁場、太陽風以及宇宙射線。
先驅者6號
發射日期:1965年12月16日
先驅者6號是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為研究太空現象而計劃的四架太空船之首。
國際日地探測衛星3號
發射日期:1978年8月12日
國際日地探測衛星號由NASA與歐洲航天局合作設計的三個探測器最末。
太陽神2號
發射日期:1976年1月15日
太陽神2號是第二架用於勘探太陽活動而發射的飛太空飛行器,屬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美國的合作項目,前者提供飛船,後者提供運載火箭。
太陽神1號
發射日期:1974年12月10日
太陽神1號是德國與美國的深空探測合作任務,用於研究太陽的主要活動以及日地關係。
起源號探測器
發射日期:2001年8月8日
起源號於月球軌道之外收集到太陽風粒子,並將其帶回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獲得該外星物質。
尤利西斯號
發射日期:1990年10月6日
尤利西斯號是首個從特殊極軌道進入太空,探索太陽的太空飛行器。
探險者49號
發射日期:1973年6月10
探險者49號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並用於研究太陽、木星、銀河以及河外星系放出的低頻無線電波。
Kosmos 159
發射日期:1967年5月16日
該太空飛行器計劃進入地球高橢圓軌道,用以發展軌道測量技術,參與未來的月球軌道計劃。
星際邊界探測器(IBEX)
發射日期:2008年10月19日
IBEX用於探測太陽系邊界。
探測器4號
發射日期:1968年3月2日
雙人太空飛行器試飛計劃,為送太空人抵達月球再返回地球做準備;也可能意圖勘探近地太空。
旅行者2號
發射日期:1977年8月20日
旅行者2號是唯一一架近距離研究太陽系四大顆巨行星的太空飛行器。
Wind
發射日期:1994年11月1日
自旋穩定太空飛行器Wind於1994年11月1日與德爾塔2號共同發射。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發射日期:2021年3月30日
韋伯望遠鏡是新一代太空望遠鏡,它能夠幫助我們研究宇宙發展的每個階段。
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近地天體廣角紅外線探測望遠鏡
發射日期:2009年12月14日
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以大約1.5倍大小的紅外線掃描了全天景象,目標範圍大,從遙遠星系的小行星到地球周圍的彗星,捕捉到超過270萬張太空物體的圖像。
旅行者1號
發射日期:1977年9月5日
旅行者1號先是成功飛越木星和土星,隨後繼續往太陽系的最遠處前進。
要素/同位素成分高級探測器(ACE)
發射日期:1997年8月25日
要素/同位素成分高級探測器的任務是收集和分析能夠證明太陽、行星、星際空間和銀河系起源的粒子。它本身供能形式多樣,從太陽風離子到銀河宇宙射線都是用,其穿梭速度幾乎達到了光速。
先驅者5號
發射日期:1960年3月11日
先驅者5 號直接發射進入太陽運行軌道,隨後成功到達地球與金星之間的日星軌道,應用深空科技繪製出首份太空磁場地圖。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nasa-粉紅派阿翻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