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可以造得出宇宙飛船,也就標誌著什麼時候人類進入到了星際大航海時代,開始要發現新大陸了。
怎麼定義宇宙飛船?
僅在太陽系內部進行航行的飛船可以被認為是宇宙飛船嗎?
可以是可以,但是有點兒掉價,只能在太陽系內部航行,這與在自家院子裡有啥區別?
能夠進行不同恆星系之間的航行,這種級別的飛船應該可以勉強被認為是宇宙飛船。
建造它的難度有多高呢?
第一:推進系統。
用什麼來推進,推進劑是什麼,傳統的化學燃料肯定不行,核裂變、核聚變效率低,不足以支撐得起星際航行任務,那靠啥?
我看《星際迷航》系列電影中提到的曲速倒是很好,但這還停留在科幻的層面上,不過未必就不會實現。
第二:生命維生系統。
長時間航行,甚至是世代飛船都需要有經得起考驗的維生系統,一艘宇宙飛船上最起碼搭載幾百人,幾百人的消耗是很大的,更何況載幾千人、上萬人的飛船,那麼龐大的空間,維生系統是個難題。
第三:宇宙飛船如何實現人造重力。
靠整體旋轉來實現人造重力,類似星際穿越的飛船,這是目前人類唯一能夠想到的辦法。
第四:材料的突破。
眾所周知,太空環境惡劣的很,現有的科學技術生產的材料並不支持在太空中維持原有的性能很長時間。
所以,任重而道遠。現在連一點兒眉目都沒有,1000年之內估計是沒戲。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