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首先實現星際旅行嗎?宇宙飛船可使用冷核聚變推進

2020-12-04 夜空探索者

提到太空旅行,大家首先考慮的問題應該是飛船的動力系統吧。現在看來,人類還是以石油和天然氣作為主要能源。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出現了危機,核能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有人說核能將代替石油開啟新的時代,或許這麼說也沒錯。但是要實現工業化也並非容易的事情,讓我們先從核聚變了解一下。

核聚變

核聚變的原理,是氘元素(重氫)和氚元素(超重氫)發生的原子核聚合作用,特點是乾淨,不會產生放射性的輻射與核廢料等汙染。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與氫彈就是核聚變(氫彈也包含一部分核裂變)。

氘元素在地球上是不缺的,1升海水就含0.03克,而地球上有多少海水不用說了吧。而氚元素在地球上沒有,因為它的半衰期是12-26年,地球剛誕生就基本消失了。不過氚可以通過鋰來製造,世界上鋰資源非常豐富,而且中國是鋰元素最豐富的國家。

冷核聚變

核聚變需要很高的溫度才能使原子核聚合,這樣的溫度是很難維持的。氫彈就是利用核裂變來達到這樣的溫度,原子核才會發生聚合。

所以就提出了冷核聚變,又叫做低能核反應(LENR),簡單的說就是在常溫的條件下所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在20年前人們就發現了這個領域,但是至今還沒有什麼結果。而且在2000年的時候,《時間》雜誌將冷核聚變列為20世紀最糟糕的想法之一。

星際旅行可能性

2018年1月,美國宇航局的馬克·米利斯計算了假如要實現載人星際旅行所需要的能量。他假設一艘500人的宇宙飛船,單程旅行前往太陽系外行星上建立人類殖民地。那麼需要的能量大約是地球上所有人一年內消耗的能量。

先不談技術難題,這麼大的能源目前就無法提供。只有核聚變才能成為宇宙飛船最理想的能源,好處有三個。第一,它比核裂變的能量更大。第二,沒有核廢料和汙染,比較乾淨。第三,燃料充足,地球和宇宙都有豐富的燃料。

卡爾·薩根指出:「每當你抬頭仰望天空時,每一個光點都提醒人們,核聚變的能量可以從氫和其他輕元素中提取出來,這是整個銀河系的基本物質。」

在技術方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要實現核聚有多難。恆星內部的溫度可是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而且有非常大的壓力才使核聚變正常反應。我們的地球是沒辦法製造這麼大壓力的,只能用溫度來彌補了。也就是說要達到上億度才行。這麼高的溫度沒有任何金屬能承受,更別說造宇宙飛船了。

所以冷核聚變才是宇宙飛船最理想的動力源,不過目前人類還沒有實現這種技術。不過小編相信要實現這種技術只是時間的問題,未來人類如果掌握了冷核聚變技術。那麼星際旅行將不再是夢,而且中國很有可能是領先國家。因為中國不是核聚變燃料最豐富的國家,而且在現在的航天技術也非常領先。好了,本期就說到這裡,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點讚和關注哦~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發布最強宇宙飛船: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 2024年去火星
    矽谷鋼鐵俠,敢想更敢上——這不,火星移民計劃現在更加具體可實現。 一系列產品和構想今日登場:史上最強星際火箭、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的宇宙飛船、火星殖民城市……兩個月內進行試飛,6個月後進入軌道。
  • 掌握了冷核聚變,人類成為星際文明指日可待,未來能夠實現嗎?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就必須要創造一個能夠長時間維持超高溫度以及壓強的封閉環境,這對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講是非常困難的。可以看到,假如有一種冷核聚變技術,能夠在相對較低的溫度甚至是常溫下點燃核聚變,上述的困難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人類也就能夠輕鬆地實現可控核聚變了。
  • 現在最靠譜的星際旅行推進器,霍爾推進器
    不知道大家知道嗎?如果要做遠距離的星際旅行呢,用現在的火箭推進器的方案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你連太陽系都很難飛出去,我此處說的太陽系都很難飛出去,是說你要帶著人飛出去是不太容易的,那我們這裡呢,今天就推薦一款新型推進器叫做霍爾推進器,這種推進器,可以說幾乎一定是未來的一個主流的星際旅行的動力的方向。
  • 馬斯克推出史上最強宇宙飛船!2個月內試飛,可載100人長期星際旅行,還發布火星城市構想
    一系列產品和構想今日登場:史上最強星際火箭、可載百人長期星際旅行的宇宙飛船、火星殖民城市……兩個月內進行試飛,6個月後進入軌道。總之,馬斯克的一小步,可能也會是人類太空夢想的一大步。史上最強星際火箭:超越登月的「土星5號」伴隨著熱烈的掌聲與驚呼中,馬斯克首次揭開Starship火箭的神秘面紗。
  • 星際旅行可以實現嗎?科學家:可以從黑洞中「偷取」能量
    星際旅行最關鍵速度要快,那就必須攜帶足夠的燃料。但是,地球上現有的所有燃料都帶去,也無法滿足高速星際旅行的要求,因為能提供這麼多能量的燃料本身已經超重了。因此,許多天文學家提出,從地球帶去的燃料只需要提供一個初始速度,後續旅行所需的能量都可以從星際空間內補充。
  • 人類或在本世紀就能實現星際旅行——有何理論依據?
    如果一切順利,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會收到來自另一個太陽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照片,把我們這個物種從太陽系探索者提升到星際探索者。艱難的旅程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4.37光年似乎不遠,但事實上乘坐現代的飛機到達那裡需要500萬年!因此,我們需要首先發送一個速度非常快的探測器。
  • 星際旅行能成真嗎?除了提升速度,有其它捷徑嗎?看科學家怎麼說
    當我們人類走出了地球,開啟了新的宇宙探索時代,我們就對宇宙中其他的星球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科學家們幻想有一天,人類可以乘坐自己研發的宇宙飛船遨遊各個星球之間,那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情,但是面對浩瀚無際的宇宙太空,人類能夠實現星際旅行的夢想嗎?
  • 星際旅行中宇宙飛船動力級別,人類文明使用的是最低級別!
    然而我們又要被太陽系困住多少年呢,反正旅行者1號至今也沒能走出太陽系。人類如果想走的更遠,去看看宇宙外面的世界,就需要更先進的科技和動力源才有可能實現。化學火箭也就是人類目前正在使用的航空火箭。早期人們使用的汽車、輪船、飛機等都是用油或然氣作為燃料來驅動的。
  •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我們的火箭和太空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我們能指望殖民其他星球嗎?如果說這個夢想太遙遠的話,我們能不能至少向外星球發射太空探測器,讓它們告訴我們它們看到了什麼?星際旅行和探索在技術上其實是可能的,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物理定律,但這不代表它很容易,也不意味著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星際旅行,更別說在這個世紀了。星際旅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 NASA研究可扭曲空間的曲速引擎 10倍光速星際旅行
    如果按照Voyager-1(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62136km/h的速度行進,抵達半人馬阿爾法星系需要6.7萬年,這對人類而言是個過於漫長的時間。雖然還存在許多不同的推進系統,比如離子推動器(ion drives),不過沒有一個能夠真正接近光速,並將星際旅行的時間縮短。
  • 「曲速引擎」可驅動宇宙飛船以10倍光速旅行
    據國外媒體報導,經典電視劇《星際旅行》(Star Trek)中描述了一種先進的宇宙航行技術,即「曲速引擎」,可實現恆星際間的超光速航行。星際航行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於飛船的動力系統,傳統的化學能火箭無法勝任恆星際航行現在,科學家們最新的研究發現「曲速引擎」並非不切實際,可通過對時空的人為控制達到超光速移動飛船的現象。
  • 揭「星際迷航式」飛船:星際旅行走出「第一步」
    當我們被《星際迷航》(Star Trek)中的經典臺詞鼓舞得情緒激昂時,心裡深刻的明白這只是科幻——現在絕不可能兼未來一定有可能的技術。  不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證明即使在今天,某些理念也並不只存在於科幻題材作品中,可以照進現實——他們日前揭示了一艘「星際迷航式」的飛船概念圖,理論上講,它能允許利用時空彎曲進行的遙遠星際旅行。
  • 有了它就可突破光速的極限,開啟星際旅行
    在上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光速是速度的極限值,即使我們能把宇宙飛船加速到光速,到達距離我們大約4.3此外宇宙飛船本身還得考慮能量限制的問題,因此要實現星際旅行就得突破光速極限,才有可能有。兩種方案可以實現超越光速。 第一種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就是利用蟲洞,當你通過奇異物質將時空撕裂在粘結在一起,你就擁有了一個蟲洞,它就像是通往異世界的大門,穿越它,就能身處百萬光年之外。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儘管該恆星系統與我們堪稱宇宙間的近鄰,但它仍然遠在4.2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之外,如此遙遠的距離,我們有可能拜訪這個新「現身」的行星嗎?  現有的太空飛行器由化學火箭、低推力離子推進器,以及包括利用行星重力場給太空探測船加速的所謂「引力彈弓效應」在內的引力輔助軌道等共同推動。如果使用傳統太空飛行器,比如現在用於探測太陽系的機器人探測器等,要花數萬年才能到達比鄰星。
  • 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首先是製造成本特別高,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其他製造反物質的辦法,現在全球每年才能製造出1百億分之一克的反物質,這點反物質湮滅產生的能量還不夠加熱一杯咖啡。其次一個障礙是儲存,反物質只要遇到正物質立刻就會湮滅爆炸,所以我們無法使用任何正物質製作的容器來存放它,現在都是通過磁場來保存這些反物質基本粒子。
  • 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1kg星際飛船發動機的燃料,可以帶來的效果。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2,理想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1×10^7焦耳的能量,核裂變產生8×10^13焦耳,核聚變產生3×10^14焦耳,而反物質的湮滅能產生9×10^16焦耳,是氫氧化學反應的1百億倍,熱核反應的300倍。
  • 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時候人類又產生了另一個更加偉大的夢想,那就是實現星際旅行,走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對宇宙的浩瀚越來越了解,不少人產生了一種悲觀情緒,認為人類有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星際旅行。那麼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單位以米為基準,而在浩瀚的宇宙中,基本的距離尺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ly)=9.4607e+15米(m),這是一個龐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數字。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提到星際旅行,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電影中,有很多當時預言的先進的東西,最後都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比如:船長使用的可攜式電腦,就變成了今天幾乎人手一個的Ipad。當然,這些發展迅速的科技主要是在通信和顯示技術方面。然而,電影中提到的「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卻仍未實現,因此,人們感覺現實與電影中的那個科幻世界還是差距太遙遠。
  • NASA 研究太空城市,人類星際旅行能否實現?
    星際旅行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未來的憧憬和永恆的話題,很多科幻電影也描述了人類實現星際旅行後的種種壯麗畫面和離奇的故事。但如果真的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還需要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以及人力和物力。在技術方面,有人提出蟲洞、曲速飛行,這些目前只是初步理論,然而在工程上怎麼實現還是毫無頭緒。所以目前能實現的只有亞光速,而且很可能低於20%光速,要知道人類使用的化學染料的航空設備在真空中最快也只能達到4%光速。而且高速飛行在太空中與星際塵埃和小行星發生碰撞所產生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核彈,速度越快面臨的困難也就越大。
  • 飛船最快能有多快?這種飛行引擎造出來,宇宙飛船可超光速
    進行星際旅行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但是進行星際旅行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無疑是用什麼樣的引擎,因為星際空間太廣闊了,動輒以光年來計算,而光的速度每秒30萬公裡,以這樣的速度跑一年,這距離聽起來實在是太遠了,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比鄰星距離地球還有4.22光年,所以即使以光速去航行的話,也要四年多才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