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或在本世紀就能實現星際旅行——有何理論依據?

2020-08-27 老胡說科學

現在是2100年。一群科學家、程式設計師和工程師擠在悶熱的會議室裡,急切地看著屏幕,等待著。突然,主任在他們的辦公桌前喊道:「我們收到信號了!突然間,顯示屏閃亮起來;一幅圖像開始逐行、逐秒地出現在屏幕上。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他們做到了,接收到了第一張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照片。

這樣的場景可能不會再局限於科幻小說領域了。如果一切順利,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會收到來自另一個太陽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照片,把我們這個物種從太陽系探索者提升到星際探索者。

艱難的旅程

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4.37光年似乎不遠,但事實上乘坐現代的飛機到達那裡需要500萬年!因此,我們需要首先發送一個速度非常快的探測器。

化學火箭的極限

今天的宇宙飛船逃離地球引力是通過燃燒化學燃料來實現的,並利用尾氣的推力來提供加速。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要獲得更大的加速度,就需要更大的推力。為了獲得更大的推力,我們需要更高效的發動機,而這反過來又需要更多的燃料。

我們最好的火箭可以達到每秒23公裡的速度。但這對於星際旅行來說還遠遠不夠。

不幸的是,對於星際旅行者來說,添加更多燃料的過程不可能無限期地進行下去。燃料增加,質量也會跟著增加,從而降低了給定推力的加速度。由於化學燃料火箭的低效率,我們最終會達到一個極限,即增加更多燃料不會提高最終速度,反而會降低速度。這就是化學火箭的局限性。

什麼是「突破攝星」?

2016年,尤裡·米爾納、史蒂芬·霍金和馬克·扎克伯格創立了「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公司,該公司致力於在短短20年內向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發射宇宙飛船。這將需要15-20%光速的巨大速度,正如我們在上面看到的,這是用傳統的推進方法無法實現的。那麼這個項目如何才能成功呢?

「突破攝星」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光帆」的新技術,允許飛船通過一組雷射推進。探測器的主體只有幾釐米寬,包括處理器、天線和攝像頭。然而,這個設備被安置在一個4米乘4米的帆的中心——推進動力的來源。

目前看來,我們似乎還沒有能夠製造出這種飛行器的工程或技術,但它不會離我們太遠。對石墨烯等「智能」材料的研究可以加速它的發展,使之成為一種超輕、超強的帆,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小、更輕、更強大的處理器。

但你可能會想「光如何能推動宇宙飛船使其比火箭更快?」答案要歸功於愛因斯坦。

光、質能方程和相對論動量

​每個人都知道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它實際上是由一個更複雜的方程推導出來的,這個方程對於了解光帆的工作原理更有用。

  • 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方程的「大哥」。

從經典力學,我們知道,如果兩個有質量的物體碰撞,它們會傳遞動量和能量。但是在光帆上,遇到了一個沒有質量的光的碰撞。

但愛因斯坦向我們展示了只有在靜止狀態下,光子的質量才會等於0。利用上面的方程,代入靜止質量為0,我們得到:

  • 光子有動量

結合普朗克常數,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更有用的公式,這個公式不是把光子的能量與其動量聯繫起來,而是與波長聯繫起來:

現在我們已經證明了光可以像一個有質量的粒子一樣運動,這就更容易理解光帆和許多光子之間的碰撞如何能將飛船加速到光速的20%的速度的。「突破攝星」計劃使用「相控陣」雷射器來產生足夠的光子,提供所需的能量。

  • 相控陣的例子。

相控陣就是一組功率很小的雷射器,它們在特定的時間和方向偏移上工作,從而產生一個與大功率的雷射器相同的效果。這種陣列的最佳規格估計在千兆瓦的範圍內。

我們能做到嗎?

訪問另一個太陽系的成就將是巨大的。這不僅表明,自20世紀的太空競賽以來,我們的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而且還將讓我們對人類在地球之外的生存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畢竟,把人類送上月球的第一步是發射一個無人探測器。多虧了尤裡·米爾納和史蒂芬·霍金等物理學家的想像力和遠見,我們離實現曾經不可思議的目標又近了一步。用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的話說:

想像力常常會把我們帶到一個從未存在過的世界,但沒有想像力,我們將一事無。——卡爾·薩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胡說科學


相關焦點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提到星際旅行,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電影中,有很多當時預言的先進的東西,最後都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比如:船長使用的可攜式電腦,就變成了今天幾乎人手一個的Ipad。當然,這些發展迅速的科技主要是在通信和顯示技術方面。然而,電影中提到的「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卻仍未實現,因此,人們感覺現實與電影中的那個科幻世界還是差距太遙遠。
  • 未來實現星際旅行的3種技術,或許就是那些UFO使用的技術?
    人們都知道光速每秒可跑30萬公裡的距離,我們的銀河系的直徑約有10萬光年,就是說以光速也需要十萬年才能橫穿銀河系,然而銀河系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個普通星系,如果人類未來想要探索銀河系以外的世界,顯然即便飛行的速度接近光速也是不現實的,不過科學家早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突破速度限制的幾種理論,或許能成為人類未來探索宇宙的方法。
  • 愛因斯坦第二大理論的預測,一旦被驗證,人類或能實現星際旅行
    因此愛因斯坦認為蟲洞的引力是無限大的,但是蟲洞卻是人類實現星際旅行的重要通道。既然如此,那麼人們應該怎樣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呢?其實愛因斯坦對於蟲洞的預測是比較簡單的,只是預測了蟲洞的存在以及蟲洞可以進行星際旅行,但是卻沒有通過預測出怎樣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
  • NASA 研究太空城市,人類星際旅行能否實現?
    星際旅行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未來的憧憬和永恆的話題,很多科幻電影也描述了人類實現星際旅行後的種種壯麗畫面和離奇的故事。但如果真的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還需要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以及人力和物力。在技術方面,有人提出蟲洞、曲速飛行,這些目前只是初步理論,然而在工程上怎麼實現還是毫無頭緒。所以目前能實現的只有亞光速,而且很可能低於20%光速,要知道人類使用的化學染料的航空設備在真空中最快也只能達到4%光速。而且高速飛行在太空中與星際塵埃和小行星發生碰撞所產生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核彈,速度越快面臨的困難也就越大。
  • 愛因斯坦比黑洞更牛的預測,一旦發現,人類將可能實現星際穿越!
    畢竟這是繼引力波之後,又一次有實證,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不過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並不會讓科學家們停下探索宇宙的腳步。也許現在科學家們就已經將眼光瞄向了愛因斯坦另一個比黑洞更牛的預測,而我們也可能會更期待愛因斯坦的另一個預測被證實。因為這個預測一旦被發現,也許人類就將真正實現星際穿越和時間旅行的夢想。
  • 《星際穿越》中的時光旅行:蟲洞理論上能夠實現這一切
    在很多的科幻小說中,時光旅行永遠都是非常熱門的話題,比如說14年非常火爆的電影《星際穿越》就講到了時空旅行,還有很多人記憶非常深的電影《終結者》系列,都讓人感嘆時空旅行的奇妙,對時空旅行充滿了幻想,那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可能實現時空穿越嗎?
  • 你覺得人類還要經過多少年,才有可能實現「星際旅行」?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目前人類對於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的地球,已經非常了解了,進行全球旅行也不是一件難事了,至此,人類把目前望向了廣闊的太空,希望能夠實現「星際旅行」。那麼,怎樣的旅行算是「星際旅行」呢?
  • 星際旅行能成真嗎?除了提升速度,有其它捷徑嗎?看科學家怎麼說
    當我們人類走出了地球,開啟了新的宇宙探索時代,我們就對宇宙中其他的星球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科學家們幻想有一天,人類可以乘坐自己研發的宇宙飛船遨遊各個星球之間,那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情,但是面對浩瀚無際的宇宙太空,人類能夠實現星際旅行的夢想嗎?
  • 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時候人類又產生了另一個更加偉大的夢想,那就是實現星際旅行,走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對宇宙的浩瀚越來越了解,不少人產生了一種悲觀情緒,認為人類有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星際旅行。那麼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單位以米為基準,而在浩瀚的宇宙中,基本的距離尺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ly)=9.4607e+15米(m),這是一個龐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數字。
  • 比鄰星b星球有液態水?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這些星際介質中的氫氣會被壓縮並被用作位於太空艙後部的核聚變火箭的燃料,驅動太空艙前進。  從理論上說,只要旅行中的星際空間內存在足夠多的星際氣體,由巴薩德衝壓發動機驅動的太空飛行器就能持續不斷地加速前進,其行進速度可能非常接近光速。由此,這種巴薩德衝壓發動機成為很多科幻小說中的「常用道具」。
  • 揭「星際迷航式」飛船:星際旅行走出「第一步」
    原標題:揭「星際迷航式」飛船:星際旅行走出「第一步」 飛船各部分,包括兩個圍繞中央飛船的巨環。  今日視點  記者張夢然綜合外電  「宇宙,人類最後的邊疆。這是星艦企業號的航程。當我們被《星際迷航》(Star Trek)中的經典臺詞鼓舞得情緒激昂時,心裡深刻的明白這只是科幻——現在絕不可能兼未來一定有可能的技術。  不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證明即使在今天,某些理念也並不只存在於科幻題材作品中,可以照進現實——他們日前揭示了一艘「星際迷航式」的飛船概念圖,理論上講,它能允許利用時空彎曲進行的遙遠星際旅行。
  • 「詭異」理論可溯源宇宙,實現星際旅行?量子革命:飛向未來的船與帆
    一隻貓可以處於死和活狀態的相干疊加,如果有兩隻貓的話,是不是可以處於這樣一種活活和死死狀態的疊加呢?量子力學是允許的,這意味著一旦處於糾纏的兩個客體,不管它們相距多麼遙遠,其中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狀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我們把這種東西就叫做「遙遠地點之間的詭異互動」,也就是量子糾纏。量子理論可以溯源宇宙?
  • 如果人類沒有自取滅亡,500年後人類能否實現太空旅行?
    500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那麼太空旅行能否實現?2020年,冠狀病毒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數十萬生命離我們而去。然而即便沒有病毒的奇襲,人類安於現狀,沒有改變,最終地球的環境也會不堪重負。那麼如果人類在接下來的500年內沒有自取滅亡,你認為在500年後的太空旅行中,技術上可以實現什嗎?
  • 星際旅行可以實現嗎?科學家:可以從黑洞中「偷取」能量
    星際旅行最關鍵速度要快,那就必須攜帶足夠的燃料。但是,地球上現有的所有燃料都帶去,也無法滿足高速星際旅行的要求,因為能提供這麼多能量的燃料本身已經超重了。因此,許多天文學家提出,從地球帶去的燃料只需要提供一個初始速度,後續旅行所需的能量都可以從星際空間內補充。
  • 星際旅行?在未來我們會遇見怎樣的宇宙
    人人都有星際旅行的夢想!然而不幸的是,這顆新發現的星球克卜勒—452b,位於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的天鵝座,假如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進行星際旅行,以光速前行,需要1400年才能抵達克卜勒-452b,這個時間是人類長命百歲的14倍。宇宙那麼大,克卜勒—452b的距離還算近的,但遠非人類有生之年所能企及,但星際旅行的夢想人人都有。
  • 愛因斯坦曾表示,蟲洞可穿梭時空,人類能藉此實現星際遠航?
    穿越時空的蟲洞蟲洞被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時空節點,用來連接兩個不同的時空,也就是說在茫茫宇宙之中,存在某一或者某些節點,可以實現時空穿越,但這些節點看不到,摸不到,根本無從下手,就連愛因斯坦都表示蟲洞不過是「數字把戲」,根本無法實現。
  • 弦理論先驅加來道雄預言:人類本世紀一定能和外星文明接觸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你相信在本世紀能夠見到外星人嗎?有個人竟然斷言人類本世紀一定會與外星文明接觸!加來道雄博士是當今高能物理和理論物理學中超弦理論(SUPERSTRING)的發明者之一。擁有著這麼多光環的加來道雄博士到底因何會這麼預測?這一斷言出現於他最新的著作《2100 科技大未來》中,裡面的描述令許多人大開眼界。
  • 利用空間彎曲可遠超光速,或引領人類真正進入星際旅行時代!
    雖然曲速引擎此時此刻是科學幻想,但其後確有某些物理學理論的支持。1994年墨西哥物理學家米蓋爾-阿爾庫比雷推演出複雜的數學公式來支持它,不幸的是,沒有任何數學公司能告訴我們如何化虛為實。雖然科學家們疑慮重重,並非懷疑者都覺得曲速引擎一無是處它們指出,曲速泡或難以實現,但是如果有超級先進的人類製造出超光速曲速引擎子彈頭列車,能穿梭時空前往其他星球又如何呢?
  • 人類永遠都不能星際旅行?科學家發現,宇宙已經將人類「鎖死」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從工業革命開始,就開始了文明的高速發展,科學家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科學技術一直都是屬於快速發展的狀態,我們的人類文明也會不斷上升到另一個高度,就算是星際旅行,我們都可以輕易實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宇宙中找不到,還能讓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反物質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新能源,有了它,星際旅行可以實現,人類文明也會迎來新變化。鈾元素是我們能在自然界裡找到的最重的元素,由於它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核裂變反應,鈾元素被視為珍稀資源。科學家認為,人類文明想要進步,就得找到一種新的能源,用巨大的能量推動文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