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理論可溯源宇宙,實現星際旅行?量子革命:飛向未來的船與帆

2020-10-25 文匯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了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什麼是量子科技?其科學原理和發展態勢如何?來聽著名量子科技專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談「有關量子的那些事」。

什麼是量子?

其實量子非常簡單,所有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基本單元就叫做量子。舉個例子,每天光照過來,就有好多光量子打到你身上——對於組成物質的小顆粒而言,如果它小到不能再分割,那麼這就是量子。

量子在哪裡?

量子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特徵——不確定性。簡單而言,在經典世界裡,人或物體在某一時間裡只能在一個地方。而在量子世界裡,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如果說整個宇宙中沒有一個人、一臺儀器知道你在哪裡的時候,你就可以在所有的地方。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宏觀世界裡,你在運動時,周圍有好多人或設備在探測你的軌跡。但到微觀世界中,當一個原子在運動的時候,周圍都是真空,就沒有東西來測量它處於什麼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它就會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這個分析在微觀世界裡面是成立的,並已經被無數實驗所證實。

什麼是量子糾纏?

在量子力學中,「薛丁格的貓」是非常著名的一個思想實驗:一隻貓在日常生活中能處在死或活兩個狀態,但是在量子世界裡,它可以處於死和活兩個狀態的相干疊加,死和活這兩個狀態如果代表0和1,這兩個死和活可以變來變去,就意味著信息的單元是可以處理、可以發生變化的。

到了量子世界裡,因為它可以處於這種0和1狀態的相干疊加,所以這個狀態是永遠測不準的,測不準之後它就不能被精確地複製。

當我們把這樣一個單粒子的體系拓展到兩粒子體系的時候,一種更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我們把它叫做量子糾纏。一隻貓可以處於死和活狀態的相干疊加,如果有兩隻貓的話,是不是可以處於這樣一種活活和死死狀態的疊加呢?量子力學是允許的,這意味著一旦處於糾纏的兩個客體,不管它們相距多麼遙遠,其中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狀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我們把這種東西就叫做「遙遠地點之間的詭異互動」,也就是量子糾纏。

量子理論可以溯源宇宙?

當我們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結合在一起時,我們就可以來建立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在138億年前,宇宙是誕生於一個奇點的爆炸。

這個爆炸是怎麼產生的呢?這正是由量子漲落產生的。所以,大爆炸幾分鐘之後,我們才會有氫、氘、氦元素的形成。而在那之前,由於溫度太高,高達幾億攝氏度,所以只有質子、中子、光子、電子存在。直到大爆炸30萬年後,宇宙中才有原子形成,億年之後才會形成恆星。

所以,宇宙經過了相當於100億年的「懷孕」之後,我們的太陽才正式誕生。而要等到太陽系形成,地球各種行星才慢慢形成了穩定的結構,又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地球生命才進化為現在的人。

量子計算有多強?

我們現在把全世界所有的計算機、手機的計算能力加起來,計算能力大約是280。如果量子計算機誕生,那麼它的計算能力將會超過目前地球上計算能力的100萬倍。當這種技術走向實用,它將是非常強大的——這種算力如果分給每個人的話,我們每個人在計算能力上的財富,都是遠遠超過世界首富的。

曾有人預言,當量子計算機發展到50個量子位時,就能實現「量子稱霸」,其計算能力將超過世界上任何傳統計算機,解決許多傳統計算機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在去年,谷歌宣布實現了這一目標。如今,大家又在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量子計算會給人工智慧帶來什麼?

經典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根本就沒有自由意志,它連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都決策不了,因此根本不會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但是,量子力學第一次把觀測者的意識與物質的演化結合起來。所以我們高度相信,儘管還沒被科學最後證實,量子力學必然會參與自我意識的產生。

由於我們每個人大腦裡面想什麼,是相互不可知的,這才保證了個體的多樣性。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想要一模一樣複製大腦中的所有信息,是做不到的。我們既然這麼獨一無二,所以相信量子力學跟我們意識肯定緊密相連,我們也相信通過對量子計算機的研製,可能會為我們人腦一些機理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量子理論可以實現星際旅行嗎?

1609年,科學家克卜勒在給他的好朋友伽利略的信中寫道:「應該建造適合飛向神聖天空的船與帆,然後也會有這樣的先驅者,面對無邊的太空,他們毫不退縮。」那時的人們不會想到,在300多年之後,1961年人類首次進入了太空,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

1997年,世界上第一個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完成。十年後,我們中國科大的團隊首次能夠傳送兩個粒子的狀態。而到2016年,隨著「墨子號」的發射,我們的技術能力已經能夠實現地星間的1000千米量子隱形傳態。

如果人類要更深遠地探索宇宙,目前的飛行手段連離開太陽系都難以實現,但也許300年、500年之後,我們能夠利用現在量子科技的發現,找到進行星際旅行的新途徑。

作者:潘建偉

編輯:王星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授權整理自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墨子沙龍」

相關焦點

  • 潘建偉:量子科技:飛向未來的船與帆
    放眼更久遠的未來,量子科技發展所取得的突破或許將幫助人類實現如今難以企及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說,量子科技正是帶領我們「飛向未來的船與帆」。  第一次量子革命 為突破「摩爾定律」做好準備  量子的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普朗克應該算是舊量子力學的祖父。愛因斯坦和玻爾是舊量子力學之父,他們又是新量子力學的祖父。
  • 星際旅行?在未來我們會遇見怎樣的宇宙
    人人都有星際旅行的夢想!然而不幸的是,這顆新發現的星球克卜勒—452b,位於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的天鵝座,假如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進行星際旅行,以光速前行,需要1400年才能抵達克卜勒-452b,這個時間是人類長命百歲的14倍。宇宙那麼大,克卜勒—452b的距離還算近的,但遠非人類有生之年所能企及,但星際旅行的夢想人人都有。
  • 空間跳躍技術可實現星際旅行,為探索宇宙做準備
    空間跳躍技術可以完成超遠距離的傳送,這也是為什麼仍然有許多科學家在研究它,因為如果我們發現這個弦理論是正確的,然後再掌握它的話,那麼我們的星際旅行將變成現實,我們也可以到達更加遙遠的宇宙當中。二、空間跳躍技術的前景空間跳躍技術是成立在弦理論上的,我們想要實現空間跳躍的話,就必須要創造出人工創造的蟲洞,然後再通過蟲洞來創建宇宙弦,但是空間跳躍技術的前景並不是很好,這主要是因為它的科學技術要求實在太高。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提到星際旅行,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電影中,有很多當時預言的先進的東西,最後都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比如:船長使用的可攜式電腦,就變成了今天幾乎人手一個的Ipad。當然,這些發展迅速的科技主要是在通信和顯示技術方面。然而,電影中提到的「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卻仍未實現,因此,人們感覺現實與電影中的那個科幻世界還是差距太遙遠。
  • 想要最快的太陽帆?那就先把它扔到太陽去吧!
    最快速的太陽帆?先飛向太陽吧多個太空宇航局計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將太空人送回至月球(或是第一次送往月球),並啟動首次載人飛船飛往火星。在這以及近地軌道的爆炸式發展,毫無疑問我們正處於一個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各種星際旅行新舊概念也開始層出不窮。
  • 未來實現星際旅行的3種技術,或許就是那些UFO使用的技術?
    人們都知道光速每秒可跑30萬公裡的距離,我們的銀河系的直徑約有10萬光年,就是說以光速也需要十萬年才能橫穿銀河系,然而銀河系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個普通星系,如果人類未來想要探索銀河系以外的世界,顯然即便飛行的速度接近光速也是不現實的,不過科學家早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突破速度限制的幾種理論,或許能成為人類未來探索宇宙的方法。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在最近的報導中,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為我們列出了未來有可能幫助人類拜訪比鄰星或其他宇宙鄰居的7種方式。  電子束引爆核動力火箭  「代達羅斯計劃」是英國星際學會在1973年至1978年間倡導的研究計劃,該計劃考慮使用無人太空船對另一個恆星系統進行快速探測,其名稱源自希臘神話中修建米諾斯迷宮的工匠代達羅斯。
  • 利用空間彎曲可遠超光速,或引領人類真正進入星際旅行時代!
    這裡的類比在於,衝浪者駕馭海浪,身後的海浪稍微湧起時,就能推動衝浪者乘風破浪,這恰到好處的比喻了宇宙飛船如何通過推拉空間,在宇宙中乘風破浪。操縱空間在飛船的身後擴張,並讓其在前段壓縮,造成的扭曲空間波會以超光速在宇宙中移動,當置身這所謂的曲速泡中,飛船就猶如乘客,這並不違反愛因斯坦的光速最快原則。雖然曲速引擎此時此刻是科學幻想,但其後確有某些物理學理論的支持。1994年墨西哥物理學家米蓋爾-阿爾庫比雷推演出複雜的數學公式來支持它,不幸的是,沒有任何數學公司能告訴我們如何化虛為實。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而此次是科學家首次在與地球遠達38億光年之外發現黑洞雙星系統,證明這樣的黑洞系統在宇宙間可能非常普遍。對於宇宙中可空間分辨的雙黑洞系統,通過對塵埃溫度以及CO分子測量等可以得到較高解析度的圖像以及各成分的相應的譜能量分布,而對於目前觀測雙黑洞的間接證據則主要通過雙黑洞進動對於星系核的形態的影響、準周期性光變、譜線雙峰結構等進行間接觀測。
  • 光壓和太陽帆
    在沒有空氣的宇宙空間中,太陽光光子會連續撞擊太陽帆,使太陽帆獲得的動量逐漸遞增,從而產生加速度。「宇宙1號」太空飛行器在運載火箭的推動下,進入遠地點約1200km的太空預定軌道後,按預設程序拋棄保護罩,並緩緩地綻開兩個花瓣狀、總直徑約26m的、表面覆蓋著鋁薄膜的太陽帆。這艘太陽帆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飛行約25分鐘後,按預定計劃返回。這次成功的試驗飛行證明,利用太陽光壓提供的推力,可以使飛船在太空中航行。
  • 愛因斯坦曾表示,蟲洞可穿梭時空,人類能藉此實現星際遠航?
    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宇宙之中存在三種洞,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散發的能量的白洞,以及特別詭異可以實現時空穿越的蟲洞。穿越時空的蟲洞蟲洞被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時空節點,用來連接兩個不同的時空,也就是說在茫茫宇宙之中,存在某一或者某些節點,可以實現時空穿越,但這些節點看不到,摸不到,根本無從下手,就連愛因斯坦都表示蟲洞不過是「數字把戲」,根本無法實現。
  • 愛因斯坦第二大理論的預測,一旦被驗證,人類或能實現星際旅行
    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第二大理論「愛因斯坦-羅森橋」蟲洞理論,該理論指出蟲洞是可以進行時空穿梭的,是宇宙中白洞以及黑洞的連接通道,不過想要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是很困難的,因為蟲洞的引力是十分巨大的,這與弗萊姆提出的蟲洞無引力的說法是完全相反的。因此愛因斯坦認為蟲洞的引力是無限大的,但是蟲洞卻是人類實現星際旅行的重要通道。既然如此,那麼人們應該怎樣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呢?
  • 蟲洞理論是怎樣的?未來時空旅行是否能實現?科學家表示還需努力
    蟲洞理論是否可行還需要進一步的科研研究來驗證,而這名宣稱來自未來的美國男子,最終也親自澄清是他自編自演的謊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時空穿梭、星際旅行不僅在科幻電影中被不斷地演繹,現實中科學家也在不斷地進行著科學研究。而普通的人們對此的關注也樂此不疲。
  • 耗資400萬美元打造 太陽帆飛船今日首航(圖)
    光子提供航天新動力,「宇宙一號」理論速度將超所有人類飛行器  科學家認為,太陽帆飛船可能是人類星際旅行的惟一希望,它無須火箭燃料,只要有陽光存在的地方,它都會不斷獲得動力加速飛行。從理論上來說,當太陽光照射到帆板上後,帆板將反射出光子,而光子也會對太陽帆產生反作用力,推動零重力的太陽帆前行。因此,太陽帆的直徑越大,獲得的壓力也越大,速度也將越快。  「冷戰技術」送飛船上太空  今年以來,「宇宙一號」的發射日期被一再推遲,從最初的3月推遲到4月,再到5月底。
  • 人類或在本世紀就能實現星際旅行——有何理論依據?
    如果一切順利,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會收到來自另一個太陽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照片,把我們這個物種從太陽系探索者提升到星際探索者。艱難的旅程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4.37光年似乎不遠,但事實上乘坐現代的飛機到達那裡需要500萬年!因此,我們需要首先發送一個速度非常快的探測器。
  • 上太空旅行未來可實現,乘客待90分鐘要200萬元,中國土豪:已預訂
    如今,科技在不斷發展,人類越來越想探索宇宙的奧秘,很多人認為太空離我們很遙遠,只有少數專業的太空人才有機會上太空,上太空旅行更是只有在科幻電影裡才能看得到,因此,上太空旅行只能是大多數人不能實現的夢想。
  •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星際旅行和探索在技術上其實是可能的,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物理定律,但這不代表它很容易,也不意味著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星際旅行,更別說在這個世紀了。星際旅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向外旅行如果你很有耐心的話,那麼其實我們已經達到了星際探索的狀態。我們有幾個太空飛行器已經在逃逸軌道上,這意味著它們即將離開太陽系,並且再也不會回來。
  • 人類永遠都不能星際旅行?科學家發現,宇宙已經將人類「鎖死」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從工業革命開始,就開始了文明的高速發展,科學家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科學技術一直都是屬於快速發展的狀態,我們的人類文明也會不斷上升到另一個高度,就算是星際旅行,我們都可以輕易實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時候人類又產生了另一個更加偉大的夢想,那就是實現星際旅行,走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對宇宙的浩瀚越來越了解,不少人產生了一種悲觀情緒,認為人類有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星際旅行。那麼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單位以米為基準,而在浩瀚的宇宙中,基本的距離尺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ly)=9.4607e+15米(m),這是一個龐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數字。
  • 探索奇妙的宇宙,來一場時空旅行,感受宇宙的浩瀚與神秘感!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筱筱,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怎麼提高宇宙飛船的速度,科學界提出了一些理論。這些理論可以讓我們在幾天之內到達太陽系的任何地方,十年之內就能到達。其中的一個理論跟地球上一種古老的推進裝置有些神似,那就是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