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隨著宇宙引力波的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了證實,宇宙中的時空受到引力的作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引力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也是愛因斯坦第二大理論提出的基礎,人類一旦超越了引力引起的時空扭曲,那麼就可以實現星際旅行了,人類可以通過扭曲的時空通道進入下一個星球,而這個時空通道就是人們口中的蟲洞。那麼愛因斯坦對於蟲洞的解釋是怎樣的?人們可以通過蟲洞可以進行星際旅行嗎?
根據世界物理學的發展,蟲洞一開始並不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而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弗萊姆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來的。當時廣義相對論剛剛發表幾個月,弗萊姆就提出了關於宇宙的進一步思考,提出了蟲洞的初步構思,弗萊姆認為蟲洞是一個對稱的、沒有任何引力的球體外形,在宇宙中由於引力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一塊中間區域,這個中間區域就是蟲洞的入口。
對此,愛因斯坦以及羅森對蟲洞進行了研究,並在1930年證實了蟲洞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蟲洞對於星際旅行的作用。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第二大理論「愛因斯坦-羅森橋」蟲洞理論,該理論指出蟲洞是可以進行時空穿梭的,是宇宙中白洞以及黑洞的連接通道,不過想要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是很困難的,因為蟲洞的引力是十分巨大的,這與弗萊姆提出的蟲洞無引力的說法是完全相反的。因此愛因斯坦認為蟲洞的引力是無限大的,但是蟲洞卻是人類實現星際旅行的重要通道。既然如此,那麼人們應該怎樣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呢?
其實愛因斯坦對於蟲洞的預測是比較簡單的,只是預測了蟲洞的存在以及蟲洞可以進行星際旅行,但是卻沒有通過預測出怎樣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針對此,物理學家霍金提出了量子平行世界理論,在量子平行世界理論中,蟲洞並不是簡單的引力中心,而是平行世界的移動通道,也就是說宇宙並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有著多重宇宙,這些宇宙的連接是通過蟲洞實現的,但是在霍金理論中蟲洞的存在是微小的,空間尺度是普朗克尺寸1.616×10^-35 米,換句話說平行世界的蟲洞並不足以讓任何物體通過,人類根本就不能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
因此霍金認為蟲洞的空間尺度並不足以讓人類進行星際旅行,畢竟蟲洞的尺寸太小,而且引力非常大。不過物理界的巨擎基普·索恩卻認為只要有足夠多的負能量就可以改變蟲洞的能量變化,增加蟲洞的尺度,使得人類可以穿越蟲洞進行星際旅行,當然想要產生大量的負能量可以能量激發兩塊不帶電的平行金屬板來實現。可見,蟲洞的尺度是可以改變的,通過負能量的激發改變蟲洞尺度,從而實現人類的星際旅行。
對此,小編認為蟲洞是有可能存在的,無論是黑洞的扭曲時空還是平行宇宙通道,都是有可能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蟲洞,但是人類想要通過蟲洞進行星際旅行的話,那麼就要有足夠多的能量來改變蟲洞的空間尺度,同時支撐飛船通過蟲洞,因此實行蟲洞之旅需要科學家清楚認識量子力學以及引力論之間的完美關係,通過足夠的能量來克服力的作用進行星際旅行。那麼對於蟲洞理論,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呢?蟲洞到底是怎樣的?人類可以通過增加負能量來打開蟲洞的通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