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那麼太空旅行能否實現?
2020年,冠狀病毒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數十萬生命離我們而去。然而即便沒有病毒的奇襲,人類安於現狀,沒有改變,最終地球的環境也會不堪重負。那麼如果人類在接下來的500年內沒有自取滅亡,你認為在500年後的太空旅行中,技術上可以實現什嗎?
首先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現在是2520年,這時候我們的技術應該足夠把人類送到太陽系幾乎所有的天體上,在那裡人類的存在是有可能的。繼1969年的月球登陸之後,火星於2030年登陸,還有十年時間。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成功登陸主帶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甚至於灶神星、帕拉斯和海吉亞。緊接著,我們成功地踏上了木星的主要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最後徵服土星的衛星。
但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沒有資金再重複執行載人任務。就算一些人類殖民地已經發展到這些天體上。但由於他們都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他們都在一段時間後都難以維持。因此只有火星和月球才是人類永久存在的地方。在那裡發生的事件,大多數重大的發現都遠遠落後於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正在經歷倒退。但是考慮到月球和火星的環境是多麼惡劣,它們很難開發。因此星際旅行的技術仍然是渺茫的,它只限於我們在短距離的行星跳躍。
但是我們從今天開始,事實上,到60年代,我們已經擁有了在人類生命周期內到達附近恆星的技術。到那時出於各種原因,我們選擇不開發用於太空旅行的那些技術,因為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個人認為,我們要麼在本世紀中葉前在深空建立一個重要的殖民地,要麼在接下來的3到4個世紀裡,人類將向早期技術和亞十億人口發展。
在500年內,即使人口持續增長,我們也幾乎不會觸及太陽系可用資源的表面,所以現在還沒有必要去其他恆星旅行。我們可以預想到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醫學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我們現在通常健康地活到110歲。但是想要長生只能進入低溫睡眠狀態,比如我們可能在500年內會發展這一技術,但是這需要長久的時間來測試。因此這一技術估計也不會在科學家的考慮範圍內,對於星際旅行來說,這一研究領域不得不放棄。
另一方面,我們可能已經取得很大進展的領域是人工子宮。我們現在經常進行體外受精。即使多虧了現代醫學,女性可以懷孕到60歲,人造子宮在有錢人中已經相當流行。不過,這仍然是一項精密的技術。為了避免寶寶的免疫系統出現任何問題,這個過程需要在整個懷孕期間進行認真的醫療護理。
但是所有這些只是期望的發展,時間並不總是帶來巨大的技術進步。例如今天的遠洋船隻比500年前快2-3倍,因此星際旅行計劃沒有一個是切實可行的。我懷疑在500年後,我們仍將被限制在太陽系進行載人旅行,並開始對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將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