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華中大、清華為何不約而同選擇浪潮的數據存儲平臺?

2020-11-02 華爾街瞭望

當今,在科學研究領域,在國家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持續加大投入的利好下,數位化帶來了科研模式的改變,亟需符合未來研發需求的新型基礎設施。對此,發改委今年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範圍,將支撐科學研究等具有公益性質的重大科技、科教基礎設施劃分為創新基礎設施,屬於新基建未來重點投入方向。

在國家大力支持與科技賦能下,科研成果遍地開花,如在腦科學領域,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繪製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靈長類全腦的三維圖譜;在天文研究領域,今年投入使用的「中國天眼」FAST已達到領先世界二十年以上的水平。

但隨著重大科研項目的推進,海量數據迅速產生,科研機構迫切希望能夠讓數據採集、處理和存儲的速度提升,以更好、更快支撐起科學研究。如華中科大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所遇到的情況,就是科研機構在新數據時代下的一個縮影,當單純的腦成像已不成問題時,成像後巨大的數據量如何存儲和分析,成為當下腦科學等多個科研領域最為棘手的挑戰。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馮丹教授表示,「當前科研領域在存儲等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有容量、性能和穩定性三個典型挑戰。對於後端存儲性能要求極高。現在,科研的數據量普遍很大,對於存儲性能的要求就更高了。」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馮丹教授

對此,華中科大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存儲大腦三維圖譜數據,如果採用之前的成像系統,一臺系統至少需要花費20年時間才能完成數據的採集,選擇了浪潮存儲,重在其具有分布式橫向擴展能力,可提升其並發性能,讓數據的採集與分析更加快速,確保其研究項目的高效。據悉,浪潮存儲與華中科技大學有著多年的緊密合作。早在八年前,華中科技大學和浪潮從盤陣、分布式系統、雲存儲等多個領域持續開展合作,雙方合作的第一套海量存儲系統在資源衛星領域成功應用,並聯手展開了大量標準方面的合作。

同時,在其他高校的腦科研領域,清華大學一直走在前列。以清華大學RUSH腦成像研究項目為例,其對擁有1億神經元的小鼠大腦進行研究,28臺1200萬像素相機以每秒30幀、連續72小時的方式對小鼠進行拍攝,每天將產生2.7PB左右的數據。在浪潮存儲的助力下,充分滿足RUSH即使72小時拍攝,在整個過程PB數據不丟幀。

RUSH腦成像項目對擁有1億神經元的小鼠大腦進行了研究

此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文研究領域,我國研發出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是涉及到天文、力學、材料、機械、無線電、IT等多個領域的科技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典型代表。據悉,「中國天眼」每天產生約500TB的零級未壓縮數據,預計未來十年數據量將超過100PB,如何存儲與保護這些海量數據成為巨大挑戰。為此,國家天文臺攜手浪潮存儲,以分布式存儲AS13000G5構建30PB可用容量、50GB帶寬的天文大數據平臺,為中國天眼的天文大數據存儲、處理和實時分析提供有力支撐。

浪潮存儲承載中國天眼的海量數據

兩大頂尖高校和國家天文臺為推動科研進程,一致選擇與浪潮存儲合作,是基於其在技術和市場方面的領先優勢。

浪潮存儲

在技術層面,今年年初浪潮存儲提出了「智算中心」概念,面向分布式存儲和集中式存儲兩大平臺升級七大極致能力——除了基於iTurbo智能引擎實現極速性能,還圍繞極簡架構,升級自動感知風險的極致安全、六重保護的極致穩定、EB級最優利用率的極致容量、基於iSCMI雲對接技術的極致雲化、融合AIOps智能運維的極易管理等,從而為智算中心帶來「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易用易管」的存儲平臺。

在市場表現層面,據IDC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跟蹤報告,浪潮存儲持續高速增長,躍居中國市場前二,同比增長162%,以高於業界平均增速近6倍的速度遙遙領跑。迄今為止,浪潮存儲已在金融、通信、科研、能源、醫療等多個行業實現大量落地,如為中國移動大雲5.0、中國氣象大數據研究等超級工程項目提供穩定、靈活、高效的數據存儲服務,全面助力多領域提速新基建。

相關焦點

  • 浪潮存儲聯合華中大,探索科研新基建背後的大數據奧秘
    現如今,單純的腦成像已經不成問題,但成像之後巨大的數據量如何存儲和分析成為當下腦科學等多個科研領域最為棘手的挑戰。是什麼阻礙了「腦洞大開」華中科大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所遇到的情況是科研機構在新數據時代下的一個縮影。
  • 浪潮存儲G2中標華中科技大學腦科學研究項目
    日前,浪潮存儲成功中標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集採項目,中標金額超過千萬。在此項目中,浪潮基於智能存儲AS5500G2、DPS 備份軟體、物理磁帶庫TL3000,幫助研究院構造了高帶寬、低時延的數據傳輸環境以及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平臺。
  • 中國SDS市場最新數據出爐:浪潮分布式存儲為何成增速第一?
    浪潮存儲是如何迅猛增長呢?我們可以從中國移動近期的「集中網絡雲資源池二期工程分布式塊存儲採購項目」找到答案。中國移動此次集採規模大,影響大,在存儲界掀起不少討論熱浪。從集採設備和結果看,中國移動非常重視分布式存儲,浪潮、華為等有較大斬獲。
  • 象限晉級,「挑戰者」浪潮存儲的新挑戰
    除此之外,雲計算使得企業的數據分布從本地的數據中心擴展到了更高算力、更大空間的公有雲平臺。在整個IT架構當中,存儲是最接近數據的行業,要能夠幫助應用企業實現自身的數據中心與公有雲平臺之間更密切關聯,以期建立一個順暢的數據流動模式。  這是主存儲市場的大勢,也是存儲廠商未來發展的方向。新勢力:浪潮存儲緣何能成為「挑戰者」?
  • 從「中國天眼」到「大腦圖像」,這些科研新基建都有它的身影
    隨著海量數據的產生,科研機構通常希望能夠讓數據採集、處理和存儲的速度提升,以更好、更快支撐起科學研究。科研領域的各行各業都在加快數位化的步伐,也直接驅動了存儲等基礎設施走向新的變革。在眾多廠商中,浪潮存儲近年來已經成為市場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浪潮存儲在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躍居中國第二,增長速度位列中國第一,並且增速遠超其他廠商。
  • 回顧2020:一路領漲的浪潮存儲,做對了什麼?
    作為新基建的數字基石,數據存儲成為雲、大數據、5G、AI等新業務發展的剛需,帶動中國存儲市場實現了穩健增長。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存儲市場規模220億元、同比增長13%,銷量14.5萬套、同比增長7%,成為全球市場規模第三、增速最快的區域。
  • 多活元數據技術,讓浪潮軟體定義存儲管理EB級數據
    北京2018年3月2日電 /美通社/ --移動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時代,非結構化數據呈海量增長態勢,數據存儲平臺在彈性與性能上面臨巨大挑戰。浪潮軟體定義存儲通過提供元數據存儲與管理方案,給海量數據提供彈性空間,讓用戶自由馳騁於數據智能世界。
  • 浪潮伺服器NF5466M5 智慧視頻存儲伺服器新選擇
    存儲伺服器是一類在雲計算變革前,伺服器廠商為了滿足網際網路視頻應用開發的伺服器品類。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金融、電信、政府等傳統行業用戶也開始規模化部署視頻系統,而且這類系統並不是滿足簡單的存儲和播放需求,而是集合了存儲、播放、處理以及檢索以及備份等多類子應用的複雜應用系統。
  • 2020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在京召開
    、中國計算機學會存儲專委會、SNIA等單位的嘉賓,與威騰電子、英特爾、浪潮、IBM、華為、戴爾科技集團、新華三、深信服、紫晶存儲、青雲QingStor、威固、Memblaze等領先供應商以及北京建工、平安科技、紅星酒業等典型企業用戶代表,探討新數據時代存儲技術發展趨勢,分享數位化轉型成果,共話智慧未來。
  • 100%數位化,中南醫院聯合浪潮存儲應對影像大數據挑戰
    在中南醫院,PACS「寫」的過程經常是多臺設備同時、連續在工作,為了解決PACS系統並發寫入問題,中南醫院採用兩臺浪潮全快閃記憶體儲搭建雙活架構作為PACS一級存儲,向下可以快速存入不同檢測設備的影像數據,向上可以提供統一虛擬化平臺,為中南醫院各個科室影像數據實時查詢和讀取提供支撐和保障。
  • 雲數智驅動數據高速增長,浪潮存儲提供EB級容量擴展
    浪潮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曾表示,「人工智慧、大數據、5G新技術驅動下,數據發生本質改變,從過去『人工採集、人工幹預』過渡到現在『機器產生、機器處理』的新時代,數據量爆發式增長成為新常態。」 浪潮分布式存儲應運而生 面對挑戰,浪潮存儲提出「雲存智用運籌新數據」的理念,並發布了「AS13000G5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級分布式存儲平臺」,幫助用戶解決海量數據的存儲問題,為用戶的數據中心打造面向未來的存儲平臺。 首先,浪潮分布式存儲系統基於Scale Out架構實現了容量極致擴展。
  • 中國天眼看到了什麼為何霍金一直警告中國,停止天眼的研究
    中國天眼看到了什麼為何霍金一直警告中國,停止天眼的研究 2020-09-25 12
  • 浪潮存儲實現跨象限晉升,HF和AS系列助力整體軟體和平臺功能的增強
    主存儲魔力象限聚焦全閃和混快閃記憶體儲陣列,代表了全球存儲70%以上市場,2020年度主存儲魔力象限報告共有13家全球主流存儲廠商入選、5家出局,其中浪潮存儲自2017年入選以來,一直在全球存儲市場保持活躍,憑藉其技術創新和市場領漲成功晉級挑戰者象限。 浪潮存儲實現跨象限晉級,歸結於浪潮存儲的新數據存儲戰略,在全快閃記憶體儲新興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實現了存儲技術引領和市場競爭力提升。
  • 浪潮存儲憑什麼實現跨象限晉級?
    在評估期間浪潮存儲發布了基於端到端NVMe技術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HF5000G5,同時發布了適用於K8S環境的CSI驅動程序並對AIOps平臺進行了升級,實現了整體軟體和平臺功能的增強。」浪潮存儲自身將實現魔力象限跨越歸功於浪潮存儲的新數據存儲戰略,在全快閃記憶體儲新興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實現了存儲技術引領和市場競爭力提升。
  • 中科院細胞所存儲進化史:從數據抽屜發展到10PB數據平臺
    現在來看,300GB的存儲容量確實小了一些,主流筆記本的硬碟配置也不只如此,甚至1TB移動硬碟的價格,還不到300元,但300GB的存儲就是研究所「平臺思維」的開始。 一花一世界「目前,研究所數據中心的容量已經達到10PB,而且幾乎全部採用浪潮的設備。」徐姚晨將話跳至10餘年後。
  • 中科院細胞所存儲進化史:從數據抽屜發展到10PB數據平臺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是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具科研實力、最具影響力的國立研究機構之一,曾經成功破解牛胰島素拆分、合成的科學難題,這也可能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接近諾獎的一項研究成果。 回到文章開篇所述,「抽屜裡的數據中心」確實已經稍顯原始。雖然55年前,中國的前輩科學家僅依靠分液漏鬥、三頸反應瓶,就可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但現在「抽屜裡的數據中心」,顯然在制約後輩科學家的工作效率。
  • 帶你閱讀浩瀚宇宙,「中國天眼」再提速
    中國天眼:新基建的典型代表「中國天眼」位於貴州平塘縣克度鎮深山裡的「大窩凼」,坐落在幾百萬年前形成的喀斯特丘陵中,從山頂向下看,就像一口「大鍋」,其口徑達到500米;其球狀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從底部到頂部垂直高度138米,超過世界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
  • Gartner公布全球主存儲魔力象限報告,浪潮存儲晉級挑戰者
    主存儲魔力象限聚焦全閃和混快閃記憶體儲陣列,代表了全球存儲70%以上市場,2020年度主存儲魔力象限報告共有13家全球主流存儲廠商入選、5家出局,其中浪潮存儲自2017年入選以來,一直在全球存儲市場保持活躍,憑藉其技術創新和市場領漲成功晉級挑戰者象限。
  • 新數據時代,科研需要什麼樣的創新基礎設施
    現如今,單純的腦成像已經不成問題,但成像之後巨大的數據量如何存儲和分析成為當下腦科學等多個科研領域最為棘手的挑戰。是什麼阻礙了「腦洞大開」華中科大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所遇到的情況是科研機構在新數據時代下的一個縮影。
  • 生命科學領域的「超存」挑戰:數據如何存儲100年
    大咖介紹:(從左往右)宋家雨,Dostor存儲在線總編輯謝長生,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曾文君,深圳國家基因庫生物信息資料庫主任孫 斌,浪潮存儲產品線副總經理>近日,在DOIT存儲峰會上,浪潮存儲產品線副總經理孫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謝長生、深圳國家基因庫生物信息資料庫主任曾文君,共同就基因研究帶來的數據存儲挑戰接受了媒體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