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也有其生命歷程?「威爾遜旋迴」帶你領略海洋的一生

2020-08-27 學地理觀海洋

海洋是神奇的。它蘊含著豐富的資源,也有無盡的奧秘等待人們去探索。與世間萬物一樣,海洋也有自己的生命歷程,只不過會以百萬年、億年為單位延續,相對於我們來說幾乎是永恆的。今天的文章就會詳盡介紹這一奇妙的歷程。

一個海洋的生命歷程大體上可以分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終老期,遺痕期六個階段。它有一個專門的名詞,稱為威爾遜旋迴。活躍的板塊運動塑造著地表形態,使得地球生命充滿活力,也決定著海洋的前世今生。

胚胎期

板塊之間發生張裂,裂縫足夠大以至於可能湧入海水,並且板塊還在進一步相互分離,一個狹窄的初期「海洋」形成。東非大裂谷就是這階段的典型,由於海水尚未湧入,所以並不能嚴格稱為海洋,但可以看作是初期階段。

東非大裂谷

這裡普及一個知識幫助理解。大陸地殼通常要比洋殼厚,大陸地殼平均35KM,大洋地殼平均只有7KM。板塊分離會使得巖漿上湧,在大洋裡會表現為洋中脊,大陸上表現為裂谷地形。

幼年期

隨著板塊張裂,縫隙進一步拓寬變深,低谷達到海平面以下,與附近的大洋連通,海水侵入,新的海洋就形成了。紅海是這個階段的典型。與成年期相比,幼年期海洋沒有寬闊的洋盆,也沒有形成規模宏大的洋中脊。

此時的海洋,可能會被劃分為某個大洋的屬海,或者一個灣,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灣。紅海是印度洋的屬海。

紅海風景

成年期

板塊繼續分裂,幼年期的海洋逐漸有了寬廣的洋盆和完善的洋中脊系統,變得夠寬。而大洋邊緣尚未出現(或者較少)俯衝帶,大洋仍然在持續擴張,這個階段為成年期。典型例子如大西洋。俯衝帶的出現通常標誌著大洋進入衰退期,以島弧和海溝等為代表地形。

大西洋中脊

衰退期

大洋邊緣出現了俯衝帶,蠶食著兩邊的大洋地殼,洋中脊還在源源不斷造出新的洋殼,而當大洋地殼的增長量小於縮減量時,大洋開始變小,進入衰退期。太平洋目前處於這個階段。

太平洋板塊的邊緣分布著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海溝附近有島弧,形成海溝—島弧—弧後盆地地形,與大西洋不同,被稱為「太平洋型」海底地形。衰退期的海洋基本都是「太平洋型」海底地形。

與之相對的是「大西洋型」海底地形,以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為代表地形。印度洋也是這種地形。

終老期

大洋縮減到只留下殘存的狹窄的洋盆,中間殘留少量的海水,標誌著這個海洋進入它生命歷程的最後階段。此時的洋中脊一般都不復存在或者只有少量殘餘無法發揮作用。

地中海(谷歌地球視角)

地中海是這個階段的典型。目前地中海已經難以避免消失的命運了。不過歷史上地中海消失過幾次(原因是直布羅陀海峽被封住,然而大西洋又把它衝開了),如果洋殼徹底閉合併且形成山脈,那麼地中海就會徹底消失;如果沒有,那麼地中海的前途還不一定。

遺痕期

兩側大陸相互碰撞,洋盆徹底閉合,海水全部退出,海洋就此消亡。大陸碰撞的地方隆起成為年輕的山系,典例如今天的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

5000萬年前,印澳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印度與亞歐大陸縫合,古地中海消亡。現在在喜馬拉雅山脈能夠找到很多古海洋生物的遺蹟,證明這裡確實存在過海洋。

印澳板塊還在持續向北推進,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還在持續增高。

存在的問題

威爾遜旋迴雖然目前在海洋地質界認同度較高,但是還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按照威爾遜旋迴的說法,裂解的大陸會重新照原樣閉合,但實質上並不是這樣。各階段的構造特徵也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實際情況要複雜的多。各大洋也會有其獨特的地質條件,需要單獨去考慮。這個可以作為一種理想模型,並不能完美解釋所有的海洋地質學問題。

補充內容

太平洋的前身是泛大洋,包圍著泛大陸。之後泛大陸分裂,大西洋印度洋等新的大洋出現,泛大洋面積縮小成為今天的太平洋。這樣來說,太平洋從誕生起就一直處於衰退期,而不像其他大洋有一個完整的循環。因此太平洋的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其他大洋的發展與消亡,如果其他海洋進入衰退期,它就會重新變大。

地質學上有關於大西洋和太平洋「爭鬥」的說法,按照電腦模擬的趨勢,太平洋的縮小是暫時的,未來會對大西洋進行全面「反攻」,甚至可能讓大西洋從地球上消失。

今天分享的內容到此為止,關於這些海洋的生命歷程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海洋也與人一樣有產生,成長和衰老的過程?
    海洋是神奇的。它蘊含著豐富的資源,也有無盡的奧秘等待人們去探索。與世間萬物一樣,海洋也有自己的生命歷程,只不過會以百萬年、億年為單位延續,相對於我們來說幾乎是永恆的。今天的文章就會詳盡介紹這一奇妙的歷程。一個海洋的生命歷程大體上可以分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終老期,遺痕期六個階段。它有一個專門的名詞,稱為威爾遜旋迴。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91:什麼叫板塊
    科學家們通過大陸漂移和板塊學說解釋了地球上的海陸變遷,並能應用大陸漂移學說預測海洋未來5000萬年的變化。美洲將繼續向西漂移,大西洋以1~4釐米/年的速度繼續張開,5000萬年以後,大西洋的寬度將增加1000千米左右。499.什麼叫板塊?全球有哪些板塊?「板塊」一詞是威爾遜(1965)在論述轉換斷層時首次提出的。
  • 一起領略青島極地海洋世界
    作為一個山東人,不寫一篇關於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的文章都覺得過意不去。極地海洋世界位於青島市嶗山東區東海東路,也是一個集休閒、娛樂、購物、文化為一體的大型海洋世界綜合景區。也是國家4A級景區。坐落於石老人旅遊度假區,三面臨海,風光秀美,交通便利。
  • 小編帶大家領略一下海洋中的航母
    從衛星上拍攝的效果圖看,我們都知道地球是由海洋圍成的一個「水球」,70%的海洋和將近30%的陸地組成我們這個賴以生成的大家園—地球。放眼望去,地球像是一個被很多水圍城的一個巨大水球,幾乎看不出有陸地的痕跡。那麼,有誰知道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哪個呢?它的覆蓋面積又達到多少呢?下面請允許小編帶您探索一番,深入了解世界第一大洋,海洋中的航母,領略其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 這篇文章,帶你漫遊太陽系,領略各大行星風光
    離開金星,就來到了我們的地球,-一個特殊又美麗的行星,上面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也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存在生 命的星球,這個星球上大部分是海洋,約佔據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是陸地,距離太陽1個天文單位,大約1.5億,天文單位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 【海洋科普】揭秘紅珊瑚的一生
    【海洋科普】揭秘紅珊瑚的一生 2020-08-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可能是海洋中最長的生物
    尼瑞達威爾遜無法將目光從電腦屏幕上移開。在她乘坐的研究船下方約2000英尺處,一個生物以巨大的銀河漩渦的形狀漂過。據她的團隊估計,它有150英尺長。西澳大利亞博物館的資深科學家威爾遜博士說:"這看起來像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生物。」
  • 美麗的大堡礁,探索海洋世界的奧妙,領略澳洲奇特的自然風情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北部,昆士蘭州以東,南回歸線與巴布亞海之間的南太平洋熱帶海洋區域。這片海域內,有2900多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大堡礁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些島嶼並不是人為建造的,確切地說應該屬於珊瑚礁,它是由無數的珊瑚,不斷地在海水下堆積,歷經數百萬年的漫長時間,才形成了這些露出海平面的島嶼,也有一部分是隱沒在海平面之下,部分珊瑚礁只有在落潮時,才會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大堡礁的規模很大,經測量,南北長度有2300公裡,東西的寬度從20公裡到240公裡不等。
  • 海洋地殼的生死輪迴
    海洋大致佔地球表面的71%,海洋地殼佔地球表面的60%多。如此大面積的海洋地殼是如何橫空出世?又是如何逐漸走向成熟,邁入晚年,最終結束生命從而進入下一輪迴?孕育期任何生命的出現都有一個孕育期,海洋地殼也不例外。
  • 海洋究竟有多深?深度絕對超出你的想像!
    相比於起伏的陸地、廣袤的天空甚至是無垠的外太空,蔚藍而神秘的海洋總是能引起人們更大的興趣。充滿未知的海洋深處還有多少我們不曾了解的秘密,誰也說不清楚。都說海洋很深,那究竟會有多深,你知道嗎?,卻依舊不可能把海洋給填平。
  • 海衛一存地下海洋 或為外星生命棲息地
    海衛一存地下海洋 或為外星生命棲息地  9月27日消息,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可能是一顆來自柯伊伯帶的天體。海衛一上可能存在地下海洋,或存在矽基生命,或可以作為外星生命的棲息地!   海衛一表面主要由水冰等物質構成,當然也有氮氣、甲烷以及二氧化碳等,但海衛一的密度特別大,使得科學家們懷疑其擁有一個較大的矽酸鹽巖質核心結構,並由此推測在海衛一矽酸鹽核結構的外圍與寒冷的表層殼體之間存在一個液態海洋,海衛一的軌道距離海王星較近,較強的潮汐作用加熱了部分表層下的物質,科學家通過調查認為如果這裡是一片液態海洋的話,那麼現在還存在於海衛一的表層之下。
  • 液態海洋?生命的訊息?木衛二會給我們帶怎樣的驚喜?
    【內容簡介】:科學家說,歐羅巴(木衛二)在經歷了足夠的熱量之後,產生了層狀的內部和次表層海洋。這些熱量可能來自其內部輻射,也有可能來自潮汐作用,不管怎麼樣,這使得木衛二具備了一些像「擁有液態海洋」等適宜居住的條件, 這個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其他星球上生命的潛力。
  • 世界海洋日:「蛟蛟」帶你探秘神奇的海洋世界
    【編者按】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於海洋,現有的各種動物和各種植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原始生命的後裔及發展。海洋也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場所,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發展成了「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物世界。同時海洋又是一個用之不盡的天然生物資源寶庫。
  • 你的孩子真正了解海洋嗎?那些海洋裡的秘密原來是這樣的
    >最早的生命起源於海洋,可以說海洋是人類的生命搖籃。神秘的海底的世界對人們的吸引是巨大的,同樣對孩子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幻想,而且還異常喜愛海洋裡的小生物。拉拉+翻翻+立體的設計,讓孩子感受到視覺和觸覺的雙重享受,趣味的科普小知識,帶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精美的插畫,觸筆的細膩,豐富的細節,讓你眼前一亮,情景的模擬,讓孩子開拓眼界,豐富認知。下面我們就一起揭開海洋的奧秘,看看你意想不到的海洋世界吧!
  • 4分鐘帶您領略山東海洋
    齊魯網9月26日訊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作為海洋大省,在走向海洋、走向深藍的過程中,山東一直充當排頭兵。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和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海上牧歌》欄目,從3月1日成立至今,在半年的時間裡,行程1.5萬公裡,走過了全省3345公裡的海岸線,足跡踏遍了沿海各地。
  • 白堊紀海洋中的絕對統治者,海洋滄龍,到底有多可怕?
    除了遊動速度極快,它的聽覺也特別靈敏,在其上顎側面與吻部存在這一組神經,這使得它們可以感受到非常微妙的水流壓力波,從而通過這個方法去判斷遠處的獵物位置,隨後進行突襲。在蒼龍出現後的10萬年時間中,它逐漸將海洋中的眾多生物趕盡殺絕,甚至連自己的同類都不放過就是憑藉著如此殘暴的戰鬥力,它們迅速成為了白堊紀海洋中的絕對統治者。
  • 長風海洋世界「上新」了!帶你揭秘「全球最大章魚堡」……
    帶你揭秘「全球最大章魚堡」…… 2020-12-30 1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一生在海洋中生存,是為了什麼?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是藉助陸地資源的,海洋面積十分廣大,卻並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在地球上卻有這樣的一支種族,他們生生世世在海洋中生存,難道他們是「美人魚」的後代嗎?巴瑤族人水性強大這支種族便是巴瑤族,他們生生世世在海洋中繁衍,因此有人稱他們為大海的子民。從巴瑤族出現以來,他們一生中從未上過陸地,平常以打漁為生,正是由於這樣的生活習性,他們練就了一身遊泳的好本領。
  • 人類是如此渺小,我們怎能不感激海洋?介紹海洋生物帶分布
    筆者認為,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之後,會發現即便是那些國土面積最引人注目的國家,和海洋的面積比起來仍然是十分渺小的,全世界所有的陸地加起來還不到整個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三十。雖然巨大的海洋曾經隔絕了人類間的文化交流,但海洋生物之間卻一直都有各種形式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