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分類主要有四種方式,以安裝地點分類與充電方式分類最為常見。
按照安裝地點可分為公共樁、專用樁、私人樁;
按照充電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交流充電樁(慢充)、直流充電樁(快充)、換電(即時更換電池)和無線充電。
1.安裝地點分類
充電樁按照安裝地點可以分為公共樁、私人樁、專用樁,三類樁在服務對象、充電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2.充電方式分類
動力電池充電模式多樣,根據充電速度和充電規模,目前電動汽車充電方式主要有四種:慢充(交流充電)、快充(直流充電)、更換電池(換電站)和無線充電。
具體看,交流慢充樁(慢充)技術簡單成熟、成本低,但充電效率低,運營價值量低。交流樁(慢充)對電網要求較低,可直接接入220V民用線路,單樁功率多為3.5kW和7kW,無需對電網進行改造,方便維護。
直流快充樁(快充)功率大、充電快,但成本高且實施複雜,適合專業化集中運維,發展方向為大功率和智能化。直流充電樁(快充)將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輸入電壓為380V,功率通常在60kw以上,對電網要求較高,需建設專用網絡,還需配備諧波抑制裝置等,因此多配備於集中式快速充電站內。直流充電樁需要大體積變壓器和交直流轉換模塊,製造安裝成本約0.8元/w,60kW直流樁總價約5萬元(不含土建、擴容)。
換電站模式效率高,但投入成本高,適用於商用車,需要統一電池規格和標準。換電模式相對於充電模式有兩點優勢:一是電池租賃代替購買,用戶初始購置成本降低;二是移峰換電,可緩解城市用電壓力。當前市面存在充換一體化電站。
無線充電技術目前仍處於研發實驗階段,尚未規模性應用。其主要包括電磁感應式、無線電波式和磁場共振式。無線充電設備對目前的車輛結構改動較大,且技術及專利壁壘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