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人的性格是啥樣?如只用一個詞來形容,很難說清楚。為什麼這樣說?讓世世代代生長生活在濟南的老濟南人來解題,確實一詞難表。因為濟南人的性格隨時代的變遷而演變,因城市的進步而發展。
說起咱濟南人來,實在、熱情、耿直、豪爽、義氣、好客,略帶默守成規的「慢」性。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些特點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
從喊:「哥們」改叫「同志」再到「老師兒」;從見面先問「吃了嗎?」改問「最近在幹麼?」;從喊「小姐」改叫「姑娘、女士、服務員」等,都從一個側面感覺濟南人也跟上時代「文明」不「土」啦。
濟南人,其概念不限於濟南籍的人,凡生活與工作在濟南的人們,應通稱為:濟南人,並且「濟漂族們」也該算在內。因為濟南就是一個融合的大家庭,相互依賴共同生存。
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濟南,發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大變化。人口迅速增長了、經濟快速發展了,城市變的更美了、交通四通發達了、青山變綠了、河水變清了、泉水連續噴湧了、棚戶區不見了、人們的錢包鼓起來了……這一切的一切也決定著濟南人的性格也在「變」。
摩肩接踵的現代化高層樓宇住宅群,進入了物業社區管理模式,取代了過去的街巷、平房、大雜院的生活環境。拉洋車、地排子、開水灶、換洋火的落後生活市俗一去不復返了。這些生活變遷的改變也推動著濟南人性格的逐漸改變。
務實,這是一個新事物。舊時的老濟南人,有傳統上的虛情客套話,見面不是問「吃了嗎」就是「上俺家玩兒,喝壺好茶」。但此時邀請人還不知是否有飯吃、是否有開水喝呢?那茶的事更別提了。
現如今,人們說話、辦事講究來實的,說吃就真請客,立馬飯桌上見;說招零工立馬按日付工錢;說幫忙立馬兌現不玩虛的。不但濟南人這樣,政府更是這樣,說棚改拆遷立馬政策出臺馬上兌現。
文明,並不是濟南人的首創,而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需求,逐步「變」得更文明了。比如環保,大多數濟南人在共公場所垃圾入箱、不隨地吐痰、遵守交通法規、不酗酒不群毆、志願者義工們紛紛湧現。
科技,在現代化的城市裡,濟南人也不例外地在工作與生活裡融入科技時代中。智慧型手機普遍代替座機、手機網絡化與電腦並存、「刷卡」時代更為普及,繳費、網購、快遞不用出門了,甚至外出購物或衣、食、住、行消費也不用帶現金了,農貿市場、零星小攤、甚至早餐買油條都可以用「微信」、「支付寶」掃碼了。所以濟南人也進入「快」節奏時代了,默守成規的「慢」也在悄悄改變著。
愛心,是最能體現濟南人現代性格了。公交車上扶老攜幼、默默捐款助病助殘、為搶救一名產婦,幾百名志願者冒雨獻血的壯舉,見諸報端震撼人心。各個社區在基層黨政組織的帶領下,湧現出陳葉翠式的小巷總理,千千萬萬名志願者服務在居家養老、助殘助空巢老人、維護社區治安、環保、垃圾分類等義務工作中,尤其是老年義工們的愛心令人敬佩。
總之,泉城的山、河、泉、湖美,泉城人的性格更加美。
作者:王長海
來源:濟南古城歷史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