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發 邵晶 攝
《自由時報》報導稱,大陸9日、10日連續兩日派出多架次蘇-30、殲-10戰機進入臺西南空域後,13日上午解放軍戰機再次進入臺西南空域,報導老調重彈宣稱「軍方仍以廣播方式驅離」,還稱「看得出來大陸毫不在乎臺灣當局的記者會,把西南空域當自家後院」。
報導提到,根據航空軌跡及廣播紀錄,當天上午7點30分左右,美國空軍E-8C指揮機進入巴士海峽飛往臺西南空域解放軍戰機出沒地,上午8點20分臺空軍對「位於臺灣西南空域高度2000公尺(米)」解放軍戰機兩次進行所謂的「廣播驅離」。
據臺媒此前報導,按照計劃,臺「中科院」9日和10日兩天清晨進行「火炮射擊」演習,其中最大彈道高度定為「無限高」。就在這兩天,解放軍蘇-30、運8、殲-10等多型戰機、多架次分別進入臺西南空域,對此,臺當局兩大部門10日晚罕見 「大動作」召開臨時記者會談解放軍軍機繞臺。
臺防務部門稱,解放軍9日和10日在臺西南方外圍海空域進行大規模聯合操演,且距臺最近僅166公裡,「針對性強、規模大、時間長,又是聯合操演,就是很明顯的對臺武嚇威脅」。臺外事部門則稱已將大陸「威脅」通報重要友臺地區,並揚言「一旦發生任何戰事,臺灣全體人民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解放軍情報船現身花蓮外海
除戰機外,臺海軍也發現有解放軍情報船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10日下午4時,1艘由北往南航行的中國海洋調查船出現在花蓮外海約40海裡,11日上午「退到」90海裡處,緩慢往南移動。該人士還聲稱,「大陸會利用海洋調查船,接近巴士海峽和臺灣東部海域搜集相關情報」云云。
另外,報導還提到,臺海軍也在7日監控到3艘美國兩棲突擊艦出現在蘭嶼東方約51海裡處,從南往北航行,隨後脫離監控。
臺防務部門官員11日上午接受臺灣「中央社」採訪時宣稱,臺海周邊海、空目標動態,臺防務部門都能運用聯合情監偵作為,即時掌握並嚴密監控,確保安全。
蔡英文終於坐不住了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等臺媒報導,11日上午,蔡英文通過臉書聲稱,這幾天在臺灣西南空域「有共機闖入騷擾」,對此,臺軍「各級部隊24小時輪值戒備,全程嚴密監控、應對」。她還叫囂「嚴正警告這些不速之客,不要低估臺軍守護家園的決心」,誣稱解放軍「切勿成為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那一方」。
蔡英文還在臉書透露,她今天稍早去視察了任務繁重的臺軍防空飛彈連,聲稱這是支「小單位、大任務」的鋼鐵勁旅,「臺軍還有無數這樣的鋼鐵勁旅,不分晝夜堅守著崗位」,她揚言「寸步不讓」云云。
除了蔡英文,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也聲稱「民進黨也要正告北京當局,勿再當麻煩製造者,應自我克制近來的言語及軍事挑釁行為」。
對於蔡英文等人的上述言論,有島內網友指出,正是這些人把臺灣推到戰爭邊緣。↓
蔡英文日前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國豬肉進口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有島內網友於是留言稱,「豬農的權利我們也寸步不讓」「也不要低估人民反瘦肉精的決心」。↓
事實上,說出解放軍「切勿成為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那一方」「勿再當麻煩製造者」的蔡英文等人,自己卻是「麻煩製造者」。
此前,蔡英文曾公開宣挑釁稱,若臺灣受到攻擊,大陸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臺灣若承受第一波攻擊,希望世界各國「救援」臺灣。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就此警告蔡英文,大陸的攻臺戰略就是「首戰即終戰」,他質疑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隨後,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則多番對其進行攻擊。蔡英文還宣稱,「卑躬屈膝不會換來和平」。
不僅多番對大陸發出挑釁言論,民進黨當局還大搞軍事演習,並不顧百姓生計「大手筆」對美軍購。此外,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對解放軍的例行訓練說三道四,一方面對美軍機艦出現在臺海卻不置一詞,有島內綠媒更替美軍「背書」宣稱所謂「依照國際法例行過境」,甚至鼓吹稱美軍機艦是在「護臺」。
大陸可能「小打」教訓臺灣?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面對美國打「臺灣牌」,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12日在出席一場由臺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舉辦的論壇時表示,民進黨當局仿佛患了躁鬱症,從之前的「撿到槍」變成「撿到機關槍」。他警告,在美國、大陸、臺灣的局勢緊張之際,臺灣要注意大陸可能會「小打」,即教訓臺灣。
他表示,臺灣的未來取決於「大陸打不打」,而非「美國救不救」。而這些都是民進黨當局知道的,但不明白為何民進黨當局還是那麼的「勇敢」。8月、9月民進黨當局因美國打「臺灣牌」,接連「出招」,包括美國衛生部長「訪臺」、無人機售臺、副國務卿即將「訪臺」、採購魚叉飛彈、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出席金門活動、捷克議長「訪臺」、索馬利蘭、「護照」改版、開放美豬等等。
這種現象對臺灣並不好,臺灣沒有必要強化大陸的敵意。臺灣不安全的「三大根源」包括美國心有餘力不足、大陸蓄勢待發以及臺灣外鬥內也鬥,「臺灣安全繫於北京一念之間,不在美國或臺灣自己手上」。他認為,「大打」是武統,「小打」就像是教訓,他呼籲蔡英文不要錯估形勢。
「首戰即終戰」刺痛了誰?
馬英九「首戰即終戰」的言論刺到了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的痛處。一直以來,蔡英文以「抗中」、「反中」辣臺妹自居,緊抱美國大腿,奉行「美臺一家親」政策,如果真像如馬英九所說,等不到美軍支援,美軍也不會來,豈不是自打臉。
雖然兩岸在軍事實力處於嚴重不對等,但蔡英文在接受BBC等多家外媒採訪時依然聲稱「臺灣任何時候都沒有辦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而且以後要致力於發展自我防衛的能力」。 蔡英文為達到美國支持的目的,投桃報李,軍事上花大價錢購買美國過時武器,充當保護費。蔡英文甘當軍購「凱子」,目的就是犧牲臺灣利益,換取美國在政治、軍事上支持臺灣。
民進黨當局上臺後,隨美國起舞,配合美國打「臺灣牌」,從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到美國參議院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都證明美國正不遺餘力拉攏亞洲周邊地區對中國大陸進行遏制圍堵,臺灣這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因其特殊便利和承上啟下戰略位置,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民進黨當局處處迎合美國,成為美國政府反華「急先鋒」和「馬前卒」。
馬英九批駁蔡英文罔顧事實,痛斥蔡英文不顧臺灣人民死活,美國並不是真心幫助臺灣,一直都將臺灣作為「提款機」來對待,提出「首戰即終戰」論,幫助島內民眾看清問題實質和真相,無怪乎蔡英文舉全民進黨之力來聲討譴責馬英九。
美臺「切香腸」的限度和危險性
長期以來,美國在兩岸關係上的政策是所謂的「雙重威懾」和戰略模糊。也就是說,一方面,美國不希望中國大陸使用武力,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臺灣執政當局在「統獨」問題上挑釁,因為兩岸之間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對立狀態最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川普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希望在不跨過中國大陸紅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持續提升美臺關係。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在上月底的一次講話中,一方面承認美國在進行「重要的」對臺政策調整,但另一方面又宣稱,這些調整依然在美國所認定的一個中國政策框架之內。
對於中國大陸的紅線,美國心知肚明。美國防部剛出爐的2020年《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延續以往慣例,列舉了中國大陸可能使用武力的7種情形:臺灣正式宣布「獨立」;臺灣朝向「獨立」的動作;臺灣獲得核武器;臺灣內部發生動亂;兩岸有關統一的對話無限延遲;外國勢力幹預臺灣內部事務;外國軍隊駐紮臺灣。而就蔡英文當局來說,雖然對美國的親臺舉措「甘之如飴」,但也不免心中惴惴,因為它也明白美臺關係過度緊密的危險後果。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美臺雙方目前固然在「反中」這一點上有合拍之處,但雙方的利益並不一致。川普政府企圖把臺灣納入其對華戰略競爭和「印太戰略」的大框架中,對臺灣更多是一種工具性的利用。而臺灣固然可以從美國得到更多所謂「幫助」,但必然也會因此受到中國大陸更多反制。得失之間,蔡英文當局和島內輿論也一直在掂量。
對於美臺雙方不斷「切香腸」、在自以為的紅線內持續提升關係的行徑,中國大陸當然不會坐視不理。美臺每一次接近紅線的舉動,都增加了臺海爆發危機的可能性。歷史上,臺海曾不止一次爆發危機。希望這次不需要通過另一場危機來讓美臺警醒。
來源:環球時報、觀察者網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