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人不想上戰場 蔡英文當局還在自欺欺人

2020-11-30 華夏經緯

  「若兩岸開戰,臺灣人躲在哪裡最安全?」「大陸攻臺,網爆三件備戰物資」……蔡英文當局將「臺軍已經準備好保衛臺灣」喊得震天響,島內媒體和論壇上熱烈討論的這些話題,卻暴露了真實的民心和底氣。26日,大陸網際網路上一段解放軍殲-20戰機飛行的視頻,引發臺媒「共軍最先進隱形戰機進駐衢州機場」的驚呼,稱該機飛行15至20分鐘就可抵達臺灣上空轟炸。

    解放軍戰機近日大規模越過所謂「海峽中線」,顯然已經對臺形成強大威懾和心理衝擊。島內一項最新民調顯示,近八成人不願上戰場為蔡當局當炮灰,那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人更是痛批民進黨刻意炒作兩岸仇恨,掩蓋戰爭的可怕。美國近來頻繁操弄「臺灣牌」給了蔡英文勇氣。

  引發臺媒驚呼的是網上一段並未得到大陸官方證實的視頻,臺媒從網上視頻分析解放軍的一舉一動,可見大陸的強大威懾力令島內神經緊繃。臺軍的F-16等型號戰機和殲-20之間有代差。這意味著一旦殲-20投入戰鬥,將具備絕對優勢。在作戰中,殲-20不僅可以針對敵戰機,也可以對敵包括指揮所在內的關鍵設施進行打擊,奪取制空權。事實上,不管是殲-20,還是殲-11、殲-16、蘇-30、蘇-27,都能很快抵達臺灣地區上空。

  英國《快報》援引國際問題分析人士的話說,中國大陸的意圖是顯示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而非挑起衝突。大陸的目標仍是和平統一,但如果「臺獨」紅線被越過,勢必對臺發動攻勢,因為這是這個超級大國對最終統一的承諾。

島內民調:近八成人不想上戰場

    與民進黨當局不斷叫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島內民眾對於兩岸開戰後臺灣的處境相當悲觀。

  臺灣《遠見雜誌》25日公布「2020國際政經情勢調查」,結果顯示,若兩岸爆發戰爭,有54.2%民眾希望與大陸和談,而認為應該應戰的則為16.5%。就前述民調,國民黨「立委」葉毓蘭這兩天在政論節目中表示,過去不願跟對岸談,會認為為什麼要跟他們談,我們就是要展現臺灣人的「志氣」。可是現在《遠見雜誌》做出的民調,有54%的人希望與對岸坐下來和談。

  而臺灣雅虎就「如果臺海發生戰事,你願不願自己或另一半上戰場?」進行線上調查,截至26日,結果顯示不願意者接近八成。網友喊話民進黨當局「自己愛挑釁,自己去打」。

  「中時電子報」報導說,大陸還沒打過來,島內已經吵作一團,甚至引發「世代之戰」。有中年網友在論壇發文,表示要自己去為民進黨打仗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兩岸政策明顯錯誤,民進黨刻意炒作兩岸仇恨。年輕網友不解,為何身邊上了年紀的前輩普遍持「直接投降」的想法,在網上引發激烈爭論。

臺軍兵棋推演「奇襲」解放軍取勝

嚴德發資料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中央社」等多家臺媒27日報導稱,臺防務部門日前進行「漢光電腦兵棋推演」,首度對「扮演」解放軍的「紅軍」兵力不設上限,而最後作為藍軍的臺軍在一度陷入苦戰後靠「奇襲」獲勝。結果這場推演被島內網友酸諷,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演習」,還有人反問,「你覺得模擬的勝利與實際作戰,是一樣的嗎?」

  對於兵棋推演的結果,報導稱,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受訪時稱,過去兵棋推演都是採取單一的且系統的演習,無法立即找出答案。他說,為了因應嚴峻的區域情勢,因此此次兵棋推演是採用「複合式推演」,針對哪些不足、需要強化的部分進行討論,並且馬上採取措施解決、處理。

  然而就媒體披露的臺軍在這場推演中靠「奇襲」取勝的說法,社交媒體臉書上有島內網友留言酸諷:「紙上談兵」

  還有網友調侃,「我們贏解放軍,那我們軍力在世界排前5名了。」

  其實,臺軍「漢光兵推」早已成為笑談。《聯合報》曾在去年回顧稱,陳水扁時期剛從美國引進計算機兵棋系統後,首先由軍校教官扮演「攻擊軍」,與臺「參謀本部」負責的「防衛軍」進行對抗。隨後的實兵課目,則依據計算機兵推結果,對防衛軍採用的戰術進行驗證,以確認部隊是否真能達成相關動作。因此,外界非常關注「兵推」的勝負。結果在要「贏回面子」的臺軍高層堅持下,臺軍曾出現基德級驅逐艦被打沉,但被高層下令「退回前一步」,讓基德復活再戰的「神奇場面」。

「二戰炮這種進博物館的東西還拿來秀」

240毫米口徑榴彈炮進行實彈射擊(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島內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導稱,解放軍不斷派出軍機、軍艦繞臺演練,位於臺海第一線的金馬外島戰備壓力很重,臺「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舉行「聯合反登陸作戰」演習,各型火炮全部進行實彈射擊。報導稱,「當240毫米榴彈炮發射時,巨炮閃出耀眼光芒、響聲震天撼地,令人不禁驚呼:這就是『鎮島之炮』的威力呀!」對此,有島內網友吐槽:「拿二戰炮宣傳」,「是演電影嗎?博物館的東西還拿出來秀?」

  報導稱,在演習過程中,防區81迫炮以上口徑火炮,包括20毫米防空快炮、81毫米迫擊炮、120毫米迫擊炮、105毫米榴彈炮、155毫米榴彈炮、155毫米加農炮、8英寸榴彈炮,以及有「炮王」之稱的240毫米榴彈炮,全數進行實彈射擊,驗證聯戰指管機制、火協作業及運用。

  24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使用過最具威力的火炮,可將高爆彈發射至23公裡距離的目標。美軍在1950年以後,陸續將240火炮轉贈給臺灣,數量最多時,臺軍曾同時擁有30門240火炮,目前在金門、馬祖兩處外島防衛指揮部仍繼續部署使用,由於口徑巨大、體積龐大,編制需要16位官兵才能操作。

  有網友表示,「我笑了,真的是醉了,還活在上個世紀。」「別再丟人現眼自嗨了。」

在臺海闖「黃燈」也很危險

  蔡英文當局和美國親臺勢力在「臺獨」方向上的小動作越來越多。面對中國大陸基於《反分裂國家法》劃定的紅線,他們不敢輕易觸碰,但卻處心積慮,在「去中國化」、掏空一中原則方面動了不少腦筋。

  一方面小動作不斷,另一方面面對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意志,往往宣稱「無意改變現狀」「不追求法理臺獨」或繼續宣示「堅持三個聯合公報」、尊重一個中國原則等等。對此,有人形容為「切香腸」戰術,也就是以漸進方式搞「臺獨」和支持「臺獨」。「臺獨」分子與美國親臺勢力的潛在邏輯是,在切下最後一塊「香腸」之前,他們的所作所為都不能算是「臺獨」和「支持臺獨」;沒有觸及紅線,就算是綠區,只要他們沒公然亮出「法理臺獨」旗幟,就可暢行無阻,大陸沒有辦法採取切實應對措施。

  這種對臺海局勢進行「紅綠」二元劃分的邏輯,具有極大危害性。正是在這一邏輯的基礎上,「臺獨」分子與親臺勢力試圖把大陸的底線由一道「粗紅槓」壓縮成一根「細紅線」,即只有公開宣布或支持「臺獨」才是踩紅線之舉,企圖把各種事實上破壞一中原則的行為都劃在所謂綠區之內。其如意算盤是,在無限放大的綠區裡大切「香腸」,真正等到只剩下最後一塊「香腸」要切、「紅線」不得不踩時,「臺獨」也就水到渠成,到時大陸想反制也來不及了。

  因此,當務之急是必須打破美臺對這種「紅綠」二元劃分的認識邏輯。有必要在確定紅線的基礎上,再劃出一片黃色警戒區域。就像交通燈一樣,紅燈亮起之前並不都是綠燈,中間還有一個黃燈。黃燈的作用就在於督促車輛及時踩剎車,以為路口的車輛交錯留出足夠的反應時間。

  當前臺海局勢極其複雜,各種政治、軍事勢力縱橫交錯,就像交通路口一樣路線複雜、車輛眾多,黃燈的警示作用極其必要。只有這樣,才能迫使那些蓄意且危險的擦邊球、「切香腸」戰術提前「剎車」,避免臺海出現重大「交通事故」。

 

 

    來源:環球網、觀察者網等綜合  

相關焦點

  • 近半數臺軍民拒絕上戰場!常演練出逃的蔡英文,還敢不敢提打?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島內最新的一項關於兩岸關係的民調數據顯示,即使在民進黨大肆挑撥兩岸關係的如今,臺灣島內仍有近半數的民眾表示自己「不願意上戰場」,而青壯年男性中,選擇這一選項的比例更是尤其地高。民進黨當局正在「拿老百姓生命開玩笑」隨著島內對貪腐案調查的深入,牽涉其中的蔡英文和蘇貞昌都已經焦頭爛額。在輿論開始導向不利於自己的方向時,民進黨的高官開始大肆炒作兩岸議題,甚至發出了「戰到一兵一卒」的瘋狂挑釁,絲毫不把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放在心上。
  • 蔡英文宣稱「監委」名單比馬英九更進步 馬辦:自欺欺人
    蔡英文宣稱「監委」名單比馬英九更進步 馬辦:自欺欺人 2020年07月01日 19: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蔡英文所提名的臺灣監察機構人員名單在島內罵聲一片,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蔡英文6月30日卻宣稱她所提出的名單絕對比馬英九好、更有進步性。
  • 臺當局面對豪雨應變一團亂 蔡英文神隱觸發民怨
    雲林、嘉義出現大淹水,中橫公路繼續塌方斷路;南投縣神木村有5座民宅被洪水衝毀墜入溪水中;高雄市桃園區在幾小時內降下近千毫米雨量,一些地方對外交通中斷變為孤島……  有人神隱觸發民怨  2009年臺灣遭受「八八風災」時,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批評當局領導人馬英九「不坐車卻搭直升機南下勘災,無法體會災民痛苦」。
  • 劉和平:香港國安法為何讓蔡英文當局感到焦慮?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要了解蔡英文當局為什麼會對當前香港的局勢感到焦慮,還得從中國、美國與民進黨當局圍繞著香港問題而展開的博弈談起。從蔡英文當局的角度上說,香港問題的出現可謂是從天而降的擋箭牌,從此他們可以把對大陸的戰線前推至香港,「臺獨」可以躲在「港獨」的身後避免成為中國大陸槍打的出頭鳥,而且可以利用反對香港版「一國兩制」的機會,來反對未來的臺灣版「一國兩制」。然而,最近香港國安法橫空出世,不僅把美國與蔡英文當局的算盤給打亂了,而且是向他們發出了幾個強烈的信號。
  •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平靜中卻讓人擔心,真正的風暴正在醞釀中,而且可能不用等到蔡英文5月20日就職,從2月馬當局正式進入看守期間,大陸對臺政策恐怕就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一險峻情勢,臺灣民眾不能懵懂,贏得執政的民進黨,更須拿出積極行動化險於未然。  這樣的險峻,反映在幾個層面上。以「九二共識」為例,蔡英文從選前到選後,不斷的通過多次微調,試圖貼近「九二共識」。
  • 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
    11月,蔡英文公然聲稱「習馬會」「悖離臺灣現狀,看不見'中華民國'的存在」,質疑其「不是穩固的橋」、沒有做到「透明、徵詢人民意見的過程」,是「黑箱作業」,並聲言這場會談的「唯一效果」,是「在國際舞臺用政治框架框限未來在兩岸關係上臺灣人民的選擇」。
  • 「噓,臺灣當局不讓我說」,亂港頭目自曝與蔡英文當局勾結
    然而,這件事還沒結束,香港《文匯報》14日報導稱,有亂港分子可能因為臺當局對他們的「關注」不足,而在臉書發文,附和方仲賢言論並自曝與臺當局勾結。香港《文匯報》報導截圖曾多次赴臺的亂港組織「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日前在臉書聲稱,過去幾個月,多個組織與臺當局「交涉」,如果公開談話內容,會令不少人嚇一跳。對此,《文匯報》14日評論稱,鍾翰林的話證明,亂港組織和蔡英文當局,似乎還有不少不為人知的黑幕。
  • 蔡英文當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韓國瑜承認敗選
    回顧過去幾個月,蔡英文和民進黨憑藉執政資源,使用了毫無底線的方式打壓對手,最典型的就是在去年年底緊急通過了「反滲透法」,大肆渲染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同時抹紅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每到選舉就推高兩岸關係緊張,極力製造島內一些民眾對大陸的恐懼,這是民進黨的看家選舉路數。兩岸關係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了民進黨一次次為選戰而興風作浪的毒化。
  • 蔡英文當局實現「外交」重大突破!
    索馬利蘭不僅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其國際地位,也堪稱是目前世界上的特例,是唯一「零邦交」的「國家」。就是這樣一個連「國家」都稱不上的索馬利蘭,在吳釗燮嘴裡卻是另一幅模樣。吳釗燮表示,索馬利蘭1991年獨立,也經歷三次總統大選,被很多國家認為是非洲很自由民主的國家。索馬利蘭是獨立國家,中國大陸和索馬利蘭沒有正式邦交,因此臺灣和索互設代表處不會打壞兩岸關係。
  • 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為啥就啞巴了?
    臺灣民眾要求當局對日本「硬起來」,但蔡英文日前卻在前呼後擁下拜廟、「掃貨」,聲稱「不談政治」。所謂「不談政治」,大抵是自欺欺人而已。一張伶俐嘴、兩滴鱷魚淚、三寸不爛舌、四顧唾沫飛,這是不少島內綠營政客的看家本領。
  • 臺灣各縣市齊喊苦 戳破蔡英文當局觀光虛胖假象
    臺灣各縣市齊喊苦戳破蔡當局觀光虛胖假象  臺當局《聯合報》10日發表社論指出,由於觀光慘澹,臺當局「交通部長」賀陳旦最近宣布將臺南、高雄、屏東、澎湖等南部四縣市納入「擴大振興觀光方案」,由臺當局提供住宿優惠補貼
  • ...蓬佩奧|凱莉·克拉夫特|川普|自我設限|蔡英文當局|直新聞
    客觀地講,川普總統四年任期裡,對聯合國這樣的國際舞臺並不感冒,在人選的物色上甚至帶著「酬庸」色彩。回溯了克拉夫特的發跡史,我們會發現,她在美國外交戰線上的能見度其實相對有限。考慮到川普與拜登的換屆是政黨輪替式的「改朝換代」,而非川普勝選後的第二任期,克拉夫特能與蔡英文當局展開的談話就不太可能是「承上啟下」的務實內容,更像是到站下車前的「走馬觀花」,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 蔡英文當局還能「Hold住」嗎?
    接下來,蔡英文會如何接招呢?11月22日,以「反萊豬、捍衛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為主題的「秋鬥」遊行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登場,超6萬島內民眾上街頭表達訴求,臺灣媒體稱「是30年來最大規模秋鬥抗爭」。遊行民眾沿途高喊「蔡英文下臺」、「蘇貞昌下臺」等口號,抗議蔡英文當局開放萊豬政策、關中天新聞臺等錯誤決策。據臺媒報導,民間團體將《兩隻老虎》改編為《美國毒豬》,痛批進口萊豬危害民眾健康,並點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衛生福利部門主管陳時中、農業部門主管陳吉仲等官員下臺。
  • 喊話島內年輕人準備上戰場 蔡英文為何自信膨脹?
    文/羅布上周二,蔡英文赴澎湖進行所謂「穩定軍心」的活動,並藉機向島內青年喊話稱要「保衛臺灣」。此事在臺灣網絡論壇引發被稱為「世代之戰」的大討論。有中年臺灣網民直接表示,要自己為民進黨打仗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毫無意義的「意識形態對抗之戰」,引發大量臺灣人的共鳴。
  • 港臺腔: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就啞巴了
    臺灣民眾要求當局對日本「硬起來」,但蔡英文日前卻在前呼後擁下拜廟、「掃貨」,聲稱「不談政治」。所謂「不談政治」,大抵是自欺欺人而已。一張伶俐嘴、兩滴鱷魚淚、三寸不爛舌、四顧唾沫飛,這是不少綠營政客的看家本領。
  • 蔡英文死不悔改,還在討好美國?
    導讀:步入2021年後,全球各國還在飽受新冠疫情的折磨,而大陸與臺灣的兩岸關係在2020年也並非一路順暢,而是充滿波瀾起伏,對此國臺辦主任也在發表新年賀詞時表示
  • 不存在的一個選項 蔡英文何必自欺欺人呢?
    蔡英文說臺灣人要有「臺獨」的選項,也是自欺欺人的說法。陳水扁「執政」八年,最後還是說了,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輝來了也做不到。     「臺獨」是不是選項,不是臺灣能決定的,這是國際大格局下的必然,如果要說臺灣人的悲哀,這或許才是悲哀之處。然而,臺灣人如果只會陷在這種悲哀情緒之中,自怨自艾,又不肯認清現實,那最後的選項只會愈來愈差。
  •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取消「訪臺」 蔡英文當局須認清新變局
    接著,美軍印太司令部J2少將情報處長史達曼「訪臺」曝光,令美方覺得有違首長的人身安全,因此緊急喊卡;昨日晚間臺媒報導稱惠勒也突然宣布取消訪問,臺當局相關單位近日也正徹查洩密來源。一位深諳外交圈人士指出,惠勒取消行程不會是臺灣阻攔,而是美方主動決定。
  • 拜登宣布團隊名單,蔡英文這下坐不住了!同期解放軍臺海雷霆亮劍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近段時間以來,臺當局與川普政府加緊勾連,美政客不斷對臺釋放錯誤信號,蔡當局甘願淪為美國遏制中方發展的「棋子」,妄圖抱緊美國大腿而獲得支持便有資格與大陸叫囂"武力",殊不知臺灣不過是美國短期利益收割對象,蔡當局卻一再"自作多情"。
  • 臺當局欲為居裡夫人"正名"蔡英文被建議稱"張蔡英文"
    臺當局欲為居裡夫人"正名"蔡英文被建議稱"張蔡英文" 2018年09月19日 10: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蔡正元(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9月19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門課審大會近日通過自然科學領域課綱,要求未來教科書寫到女性科學家要用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