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械發展史的裡程碑之一,金屬彈殼的出現

2021-01-09 騰訊網

咱們知道早先的子彈就是一枚鉛丸子,發射之前先從槍口將黑火藥倒進去,然後再拿油紙或者麻布之類的墊片包裹著鉛丸子將彈頭捅進去。再到後來,人們乾脆將黑火藥、彈頭一股腦的用紙包起來,即成了18世紀到19世紀早期最流行的整裝紙包彈。

這個長得略辣眼睛的玩意是紙包霰彈,裡邊有十幾枚小鉛丸。由於早期的步槍都是滑膛,因此可以客串霰彈槍使。

然後問題來了,早期不管是手槍還是步槍 ,大多是從膛口裝填。這一方面是射速很低,二方面是步槍只能站著裝填,因此相當一部分工程師/發明家開始設計後膛裝填的武器。但後膛武器普遍有個問題——漏氣。

人們並不是沒去嘗試解決過漏氣問題,早在1770年代,英國人就發明了佛格森步槍。這種後膛裝填+線膛武器在美國獨立戰爭少量投入使用,這把槍解決漏氣的辦法是用一個旋轉螺栓封閉後膛(真·轉栓閉鎖)。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這種閉鎖有點傻,然而它射速能達到6-10發/每分鐘,遠超同期前膛槍。

但這種複雜的機構成本高昂,外加這種帶螺紋的閉鎖很容易被黑火藥弄髒,幾發之後就髒到無法正常開閉鎖,因此不了了之。所以說,靠譜的後膛裝填還是得結構簡單才行。

19世紀初,一名瑞士發明家薩繆爾·保利購買了一份法國專利,這是一種起落式後膛閉鎖的武器,解決後膛漏氣問題的方法就是使用金屬彈底,而延展性優秀的銅在擊發受熱時會略膨脹,能起到良好的閉氣效果,是個彈底的好選擇。

塞繆爾·保利本身只是個腦洞很大的發明家,他曾在瑞士炮兵服役,也曾經設計過一種輕量化的野戰炮,但製造槍彈還是頭一遭。因此他找來了法國槍匠普雷拉特和當時才二十出頭的普魯士槍匠德萊塞(後來德萊塞針發槍的發明者),法國人負責彈,普魯士人負責槍。最後研發出的子彈如下

雖然和現代子彈相去甚遠,但這是金屬子彈的起源。這個厚重的銅底與其說它是彈殼,倒不如說他是個方便重複裝填的底套。正經使用的時候還得上一個紙殼以及彈頭,類似下邊這張圖。(但這個是邊針發火,是另一個法國發明家李福瑟的作品,不過銅底+紙殼的構造差不多)

保利金屬彈底的中心是空的,這裡邊可以填塞雷酸汞(1800年發明),通過槍械的擊針擊打觸發。這種針式觸發機構給了德萊塞很多靈感,也促成了他後來發明世界上第一款轉栓針髮式步槍。

保利在1812年申請了第一款後膛裝填以及金屬彈底的專利,成品就是下邊這把霰彈槍

嘖嘖,看看這複雜的機括,這精雕細琢的紋路,一看就是地主家的孩子。

沒錯,保利的這把霰彈槍並沒有在槍界引起太大波瀾,因為它太貴了。而且後膛裝填後來最大的價值在於方便線膛步槍裝填,因此這種昂貴的霰彈槍只能作為貴族老爺的玩具。

但讓保利沒想到的是,二三十年之後,法國的李福瑟將邊針發火金屬彈發揚光大,德萊塞的轉栓閉鎖針發步槍則徹底改變了戰爭模式。

相關焦點

  • [槍械發展史]從燧發到中心發火,19世紀的槍械擊發方式革命
    今天繼續我的槍械發展史填坑之旅,要談的是擊發模式的進化。之前有一篇寫到了早期槍械從火門到火繩到燧發,其中不少朋友給我提示中間漏了簧輪。恩,確實在16世紀初的時候就有了用簧輪擦燧石點火的機構。不過這玩意...一個是因為用的是還是燧石,另一個則是它非常複雜,設計師甚至是個鐘錶匠出生,簧輪擦火式在當時是貴族專享,所以手動忽略了這玩意。好了,咱們視線轉到19世紀。
  • 德國研製出的無彈殼步槍,彈容量50發,每分鐘可打2000發子彈
    我們都知道槍械的威力很大,但是為了能夠降低成本和方便維護,一般都是把槍械的結構設計的簡單些。不過凡事都是有例外的,有這樣一款槍枝的構造就是非常的精密,甚至可以說與瑞士手錶相比較。它就是德國方面研製的火力非常迅猛的G11步槍。
  • 子彈殼的金屬材料,黃銅要比鋼的性能好,為什麼中國偏偏用鋼
    一把槍械在發射出子彈以後,剩餘的部分,自動武器的彈殼會在發射以後自動彈出槍膛。子彈殼是槍械裡的子彈不可缺少的基礎部件,子彈殼的作用是連接彈丸、底火和裝發射藥,讓這些成為一個整體,以此來保證膛內確實定位,防止發射藥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和射擊時阻止火藥氣體從槍膛尾部洩出和之間燒蝕槍膛。
  • 大家所不了解的槍械原理動態圖!
    06-03 13:40:53 來源: 饒之卉愛搞笑 舉報   槍是過去一百年間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 全球最獨特的步槍:子彈沒有彈殼,內部結構複雜精密
    導語:全球最獨特的步槍:子彈沒有彈殼,內部結構複雜精密步槍我們都知道是一種火力十分巨大的武器,步槍的作用就是戰場上殺傷暴露的有生目標。一般步槍的有效射程通常在400米到1000米左右。但有一款德國打造的步槍卻是例外,而且最神奇的就是這款槍械的子彈,因為它使用的子彈居然沒有子彈殼。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有疑問,這把槍械究竟是哪一款呢?它就是G11無殼彈步槍,該武器總體性能十分的出色。使用的是4.7毫米的無殼彈,它的出現,會是步槍史上的重大革命。
  • [槍械發展史]最爛突擊步槍,英國L85的倒黴傳奇上篇
    畢竟美軍對於大質量彈丸在遠距離存能的偏執很瘋狂,而且.280的彈殼、彈頸、彈底尺寸基本和當時美國的.30-06一樣,就是為了能讓美國的生產線、槍械稍作調整就能發射.280。下圖從左往右分別是.30-06、.280、7.62x51NATO確立了彈之後,接下來就是步槍了。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做EM1輕機槍的,這是一款內部基本山寨德國FG42的無託槍。
  • 錦上添花,槍械中的空倉掛機-Lever
    所以槍械設計師們就研究如何在彈膛中的子彈全部消耗完畢之後,槍械給射手一定的提示作用。於是他們想到在託彈板上做文章,在託彈板上設計一個凸形突起。槍膛中最後一發子彈的彈殼被拋出之後,託彈板的凸起就會擋在槍機前進的道路上,這個時候再想進行槍機前推,這一動作就會被託彈板上的凸起卡住槍機就沒有辦法前進。士兵就會了解到自己的槍械已經沒有了子彈需要重新裝填,這是最早空倉掛機所起到的作用。
  • 如果把鞭炮放入槍械中射擊,會發生什麼呢?答案讓人意外
    說起子彈,大家都不會陌生,槍械之所以具有殺傷作用主要就是依靠子彈高速飛行時產生的穿透力和破壞力;在過去的戰爭年代,活躍在戰場上最多的武器就是槍械,自然被使用最廣泛的就是子彈了。我們知道,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未來戰爭的多元化,子彈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有的彈藥不僅能殺傷敵軍,就連汽車都能幹翻;但是無論什麼樣式的子彈,它基本上都是由彈殼(藥筒)、彈頭、發射藥和底火組成。
  • 槍械口徑為什麼這麼亂,有英制有公制,還有各國自行其是
    圖1:為什麼槍械口徑這麼亂?軍迷朋友接觸到槍械的口徑,總會覺得頭大,有英制單位,有公制單位,而且還都不是整數,都有零有整,還有英制單位換算成公制都不對,再加上各國還要自行其是,各搞一套,更是怎一個亂字了得。為什麼口徑會這麼亂,這就讓小編來說一說。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金屬材料的發展史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金屬材料的發展史,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金屬材料的發展史   根據歷史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金屬材料的發展過程。商朝,人們開始使用青銅器;春秋時期開始冶鐵;戰國時期開始煉鋼;銅和鐵一直是人類廣泛應用的金屬材料。
  • 黃金製造的槍械,為什麼不能使用?
    黃金製造的槍械,為什麼不能使用? 槍械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武器,雖然在生活中很難見到,但是在影視劇中卻不難見到它們的身影,槍械都是堅硬的金屬製造而成,很少有槍械會採用其它材質,但有很多人卻都聽說過黃金製作的槍械,但是黃金製造的槍械,為什麼不能使用呢?
  • 22LR口徑槍械,真的適合用於自衛麼?!
    、易於操控的優勢,基於上述的理由,有不少人也喜歡把.22LR口徑的槍械用作個人防衛用途。,射擊過程中卡殼、卡彈是「家常便飯」,而且.22LR彈是凸緣彈殼,在彈匣供彈的槍械上(尤其是半自動的手槍和步槍),由於子彈在槍械中有給進動作,很容易會產生各種原因的供彈故障。
  • 這款槍械的設計,靈感來自烏賊逃生,射速比普通槍械快幾了百倍
    這不是吹牛,這種槍械就是澳大利亞人邁克·奧德懷爾發明的大名鼎鼎的「金屬風暴」武器系統,它與傳統槍械的構造不同,沒有採用扣動扳機發射子彈的方式,而是運用了高科技的電子脈衝點火的彈丸發射技術,極大的提高了武器的射速,顛覆了人們對槍械的認知。
  • 影響後世槍械的早期火器——火繩槍,被稱為現代槍械之祖
    引言如今已是21世紀,槍械類武器早已經發展的極為成熟,且種類繁多,哪怕是專業從事槍械研究工作的專家,若不經過仔細觀察和事先做功課,他們無法說清每一把槍的名字、來源和具體參數。不過有意思的是,如今所有的槍械,不管是最優秀的、最普通的,還是最爛的現代槍械,其「祖先」都能追溯到同一種古老的火器——火繩槍。
  • 現代槍械子彈口徑的發展史,倒底有沒有最佳口徑?
    雙雄並立——美蘇7.62毫米口逕自動步槍二戰以後,世界上出現了兩種槍彈,一種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裝備的7.62×51毫米大威力步槍彈;另一種是蘇聯的7.62×39毫米中間威力型槍彈。德國StG44式突擊步槍的出現,為蘇聯突擊步槍的研發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在蘇德戰場上認識到自動步槍的優勢後,當時年僅22歲的蘇聯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對繳獲的StG44進行了研究,經過改進試製出了一種性能更加優良、世界聞名的自動步槍——AK47突擊步槍。
  • 極盡奢華,15世紀出現的後膛燧發槍是怎麼閉鎖的?
    按理來說,槍械得發展到金屬定裝彈普及以後(19世紀中葉之後),後膛裝填的武器才完全取代前膛。當然,諸如德萊塞針發槍(1841年),裡福瑟邊針槍(1836年)之類早期的先行嘗試者也有。這篇的話主要和大家聊聊15世紀那會就出現過的後膛燧發武器。後膛裝填在射速方面能碾壓前膛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