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天幹地支」是如何搭配的,其實大有來歷,看完真長見識!

2020-12-06 國學大觀園

我國古代的書籍當中,多次談到了天幹和地支這兩個概念。其實天幹和地支,是古人為了探索人生的奧秘和宇宙時空而發現的密碼,這種密碼經過簡化後,才有了天幹地支這兩種符號。我們理解天幹地支,首先要先了解古人對天文的觀察,二十八星宿就作為了很好的參照物。

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其實並不是指二十八顆星,而是指二十八個星區,這些星區也稱為宿。而每個星宿裡其實包含很多恆星,而最早的星宿學說,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古人仰望星空,把夜空中的星辰進行劃分,分為四組,也就是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這四組也稱為四獸或者四維,而每組之中,又包含七大片區也就是七個星宿,於是就形成: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那麼古人為什麼要定二十八星宿呢。其實古人為了方便觀測星象,記錄太陽和月亮以及五大行星的運轉,在赤道附近選擇出了二十八個星座作為標記和參考。其主要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觀察日月五星,但是那時候並沒有恆星和行星的叫法,為了參悟大地(地球)的變化而選擇的參照物。

地支的由來

古人站在大地上,仰望星辰密布,於是就把大地作為了宇宙的中心,而日月星辰代表了鐘錶上的指針,那麼二十八星宿就是鐘錶上的刻度,古人又把二十八星宿劃分為十二個區,這十二個區就是最早的地支。後來地支經過了一系列的簡化,就成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個了。

地支的命名也是古人觀測天文的運行規律,聯想到地球上的節氣,並且考慮到樹枝等意象化的東西作為輔助,所以就有了地支的命名。支又代表植物的枝幹,其實就是天象的運行對大地上的植物的影響,什麼時候發芽,開花結果,什麼時候又衰敗這樣一個過程。類比到人生,也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萬事萬物都可以用來進行參照。

天幹的由來

通過觀察,日月和五星不斷的變化,從而影響了大地上的氣息,由五星和日月運動產生的氣候,古人歸納為十種,分別是「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後來經過簡化,還是落在了天氣變化對植物影響這件事情上,簡化後的名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天幹裡面充滿了陰陽和五行思想,比如甲乙都屬於木,但是甲為陽木,代表高大的參天大樹,而乙為陰木,代表小木頭,甲是主動的作用力,可以作用於日月五星,而乙是被動的作用力,是被日月五星影響,也可以稱作反作用力。丙丁屬於火,戊己攜帶著溼氣屬於土,庚辛屬於金,而壬癸夾雜寒氣屬於水。

天幹和地支是如何搭配的

我們這下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地支的產生是天上劃分的十二個片區,而天幹是日月五星產生的氣候,這裡就引出了節氣的概念。日月五星每一個指針,都指向一個節氣,其中太陽是年度指針,而月亮是月度指針,當太陽的年指針走到黃道十二宮時,就會出現一個天幹對應一個地支的情況,所以就有了幹支的搭配和幹支紀元法的出現。

這裡在引申一個知識點,就是天幹和地支都分為陰陽,上面我們講過了天幹的陰陽,實際上地支也是分陰陽的。子為陽,醜為陰,寅為陽,卯為陰以此類推。而天幹地支的搭配,要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即:

其實說的在明白一些,天幹地支是古人發明的一種符號,用來記錄萬事萬物和宇宙氣象之間關聯的一種密碼。老祖宗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發明了這一套學說體系,很像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宇宙代數學,大智慧都暗藏其中。在我國很多佔卜的書中,都大量引用天幹地支的觀點,易經作為群經之首,雖然裡面沒有提及天幹地支的學說,但是天幹地支和五行八卦的關係卻密不可分,而八卦正是來源於易經,這也是互相借鑑互相融入。

通過上述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天幹地支的由來,這對於我們學習易經這部古書大有助益,甚至在了解易經佔卜學等相關知識這件事上,都會很快的入門,知道了來歷,自然也就理解了道理。

今日話題:你認為古人所創造的天幹地支符合現在的科學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文 | 國學大觀園

更多經典原創好文,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期待您的加入!

相關焦點

  • 10天幹,12地支的來歷和含義
    十天幹的來歷五行是事物的五個基本運動過程,同時又代表了物質的五個靜止形態,由這五個靜止形態而把宇宙所有物質歸納為五種基本物質,即木、火、土、金、水。這就是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來歷。十天幹也是古代人們用的十進位數。十二地支的來歷十天幹是物質的屬性、現象。物質有其現象就必有其形體、質量,因此《易經》繫辭傳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 易經的預測入門:八卦五行與天幹地支,以及河圖洛書的由來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易經的預測入門的一些基礎知識,希望通過講解,能讓各位朋友對易經有個更好的了解,打下堅實學習易經的基礎。5 天幹地支有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天幹地支圖天幹地支是古軒轅時期的大撓氏發明的,一開始天幹用來記日,因為每個月的天數都是十進位的;地支用來記月,因為一年有十二個月,正好用十二地支相配。
  • 天幹與天幹、地支與地支、地支與天幹之間如何相互作用?
    3、八字的天幹與天幹、地支與地支、地支與天幹之間的相互作用,有三種方式:(1)直接作用:相鄰的天幹與天幹之間、相鄰的地支與地支之間、同一組幹支之間的直接發生作用。地支作用天幹,天幹不能作用地支。(2)間接作用:不相鄰的天幹與天幹之間、不相鄰的地支與地支之間、不相鄰的地支與天幹之間間接發生作用地支作用天幹,天幹不能作用地支。
  • 易經卜卦基礎篇一:天幹、地支、五行與八卦
    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陰陽是構成易經八卦的基本要素,後面的64卦也是由八卦延伸而來,而八卦也有屬性之分,要卜卦,是必須與天幹、地支結合在一起。一、天幹地支與八卦後天八卦分別為:坎、坤、震、巽、乾、兌、艮、離。天幹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貝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地支解密--與天幹之間的關係?和生肖之間的秘密?
    在上一篇的內容中,我們了解了十天幹的秘密,以及天幹與五行的關係。但其實與天幹密不可分的還有一塊重要的內容 —— 地支。那麼什麼是地支?我們之前了解到,天幹有十個,就是五行的陰陽兩極之道,也就是五行的陰陽變化。
  • 「秒懂」天幹地支紀年法
    天幹地支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用一個天幹和地支來紀年就是幹支紀年法了,天幹地支循環使用,肉眼可見天幹地支一一對應、循環往復的話,幹支首年就是甲子,顯然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數)循環往復一輪是60年,這就是花甲(即稱甲子60周歲)的來歷。
  • 如何推算月份的天幹地支
    如何推算月的天幹地支我們這裡講的年月都是以陰曆為準的,並且陰曆中也不是以春節劃年,初一分月的。年的劃分以立春為準,也就是說,雖然是春節了,但如果沒有到立春,還不能算是下一個陰曆年。月的劃分也不是以初一為準,以農曆節氣為準。昨天說了年的天幹地支推算方法。還有比較好的方法。年的天幹位數減3就可以了。
  • 微言八字:天幹與地支
    想必學習八字的很多人都知道,在論斷八字的時候都要看日主是否有根?格局,身強身弱然後再抓用神批八字,但是本人自從學習了純五行八字之後,觀念隨之改變,批命系統也已經不是原來的那樣了,不再用所謂喜忌用神批命了,當然看八字日主也沒在用所謂根氣不根氣的問題了,因為我現在在用的八字是不用靠抓用神批命,直接以五行流通生克合論八字,當然了也就沒有根氣之說,更沒有什麼天幹地支互生克的問題,其實說真的天幹互克本來就不科學,因為八字是人與太陽先天的時間學問,而不是空間風水環境學問,時間也就沒有什麼根氣不根氣之說
  • 曆法中為什麼要有天幹地支?天幹地支與河圖洛書又有何關聯?
    ,天幹是天道的運行之氣,其大地感應天道運行而體現的自然變化就是地支。天地形成之後,人在天地間沐浴於陰陽相交的氛圍中,人感地之陰陽不同而稟性各異,人感天之陰陽不同而有福祿深淺,人未來的命運都交織在天地陰陽兩氣之間。古書中說:「天清輕有十幹,主福祿,稱天元;地重濁,有十二支,主身世,稱地元。」所以曆法中幹支常作為中國傳統命理、擇日、宅葬、修造、風水、卜筮等數術的參考基礎。
  • 天幹地支五行解讀
    如果說一年有十二個月份,它和一年中的十二個地支有著相對應的吻合,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它和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有著倍數的相應,人們會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時支和月支的變化周期有具可觀察性,如果說還有十二天的地支周期,和十二年的地支周期,就很難有說服力,因為誰也不能感覺到和能夠觀察到這兩個周期性的變化所在。
  • 2021辛丑年,天幹、地支對我們有何影響?
    天幹地支配五行的曆法體系,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通過10天幹、12地支、60甲子的時間循環體系,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可以推演年景,預測農時,指導生產生活,是中國古代自然萬物大數據模型體系的經典應用。
  • 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天幹和地支的磁鐵特性!
    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談談陰陽五行理論中的「磁鐵特性」。(圖片來源於網絡)同性相斥天幹十,地支十二,各分陰陽,自配五行,於是有了刑衝破害與相合相剋。在地支的刑衝破害中,以相衝為最嚴重。古籍中所謂的「天幹相衝」其實就是同性天幹之間的相剋,比如《三命通會》中說「庚戌年見甲辰日,辛亥年見乙巳日,壬寅年見丙申日,癸巳年見丁亥日,甲辰年見戊戌日,乙未年見乙丑日,甲戌年見庚辰日,乙亥年見辛巳日,丙寅年見壬申日,丁巳年見癸亥日,蓋以年支幹衝日支幹」中的天幹相衝其實就是這種情況。
  • 八卦圖之三:後天八卦與天幹地支
    本文接上篇《八卦圖之二:後天八卦用法》3.9 九州前面說到了天文星象,能一一對應到後天八卦圖中。那麼這一小節,我們探討一下地理,也就是九州的概念。在古人的眼中,有大九州和小九州的觀念。大九州將全世界分為九州,中國屬於其中一州。大九州的概念由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首倡,隨後在《淮南子》中有其記載。
  • 十天幹十二地支對應人體器官在八字中的應用
    十天幹十二地支對應事物,是八字預測中一個必須掌握的東西,因為我們在為人預測時,只是根據大運流年對命局的作用,斷出命局的某一個天幹,或某一個地支,是增力了還是減力了,天幹、地支的增力或減力,就有吉兇之事發生,可是這個吉兇是在生活中的哪一個方面?也就是說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在生活中都代表什麼,這是一個必須要掌握的密碼本。
  • 八字初學者必背的核心內容 五行與天幹地支
    序 上一章中,我們已經學習了陰陽與五行,在這一章中,我們主要講解天幹地支與五行的對應關係。 一個完整的八字命局預測盤就是由天幹和地支組合的,圖片會放到本章節的結尾處。
  • 天幹代表「顏值」,而地支才是「真才實學」?
    在之前「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哪個更重要」的文章中,驚喜地發現我們的讀者真是藏龍臥虎,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中觀國學非常感謝這些博學多聞的朋友們,您們的寶貴意見我們將仔細體會。有讀者朋友談到:先有地,後有天,所以是先有地支再有天幹。
  • 簡單分享一下易經智慧
    《易經》含蓋萬有,在中華文化組成部分中被譽為「群經之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易經》是古人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思考、總結和創造的一門以天幹、地支、卦象等符號系統為載體,以太極理論、五行理論、陰陽理論、先後天八卦理論、神煞系統等理論構成的具備象、數、理、佔四個功能解讀大自然規律的智慧體系
  • 天幹地支如何配六十甲子?幹支含義是什麼?地支的十二生滅狀態
    十天幹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幹支紀法。
  • 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與天幹地支有關
    實際上,我們已經接觸和很多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了,只是我們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到,例如,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幾件大事情: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你知道嗎,這些大事情統統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來進行的;如果不知道的話,剛好我想要分享下中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希望分享完成後
  • 天幹地支原意與生肖的傳說
    地支記憶至少是需要識字的,在古代識字是貴族才有的權利,廣大的底層百姓怎麼去記憶呢?不知道是哪位識字的貴族為方便百姓記憶,創造了生肖,就是找12種動物來代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