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張驚豔的太空照片
三架望遠鏡合作拍攝了這張星系碰撞的照片。這個系統被稱為阿貝爾2384。
圖源:NASA/CXC/SAO/V.Parekh, et al.; ESA/XMM; NCRA/GMRT
這顆被陽光照射的巖石是「貝努」,一顆與帝國大廈大小相仿的小行星,圍繞太陽運行,距離地球約1億英裡。美國宇航局的歐西裡斯-雷克斯目前正在研究貝努,並準備收集樣本並將其送回地球。
圖源: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亞利桑那大學
這是從火星看地球的樣子。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漫遊者在登陸火星一年後拍下了這張照片。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這張重新處理過的木星的衛星——木衛二的圖像顯示了塊狀的「混亂地形」,由小穹頂和破碎的空間組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伽利略號太空船最初在1998年捕捉到這張照片。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實驗室/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研究所
今年是哈勃太空望遠鏡運行的第30個年頭。這張照片顯示了兩個星雲,NGC 2000(左下)和NGC 2014(右上)。
圖源:哈勃太空望遠鏡
2020 年8 月2 日
二個世界、一個太陽
左圖提供與版權: Damia Bouic ;
右圖提供: NASA , JPL-Caltech , MSSS ;數位處理: Damia Bouic
說明: 火星與地球的日落有多大的差異?為了進行比較,上圖呈現了二幅分別攝於地球和火星的日落景觀。這些影像的大小經過縮放,以保證它們具有相同的視張角,以便於並排比較。乍看之下可發現,從火星看出去,太陽貌似比在地球所見的要小一些;這項特色很合理,因為火星和太陽的間距要比地球大上50%。影像最明顯的差異是:火星落日的色澤,要比地球常見的橘紅色落日要更藍一些。為何火星落日較藍,其成因並不全然清楚,鹹認是和火星塵埃的前向散射性質有所關聯。的前向散射性質有所關聯。這幅地球落日照攝於2012年3月的法國.馬賽,而火星落日則是在2015年由美國航太總署的好奇號火星車,攝於火星的蓋爾坑之內。在上星期發射的2020火星任務,正把一部全新的火星車和直升機送往火星。
2020 年8 月3 日
維勾斯峽谷上空的NEOWISE彗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 Constantine Emmanouilidi
說明: 地球形成這個裂谷就是要呈現這顆彗星嗎?當然不是,縱然這幅影像看似如此。影像背景遠方的天體,是2個多星期前懸在北希臘上空的NEOWISE彗星。這顆彗星的上方散布著許多恆星,其中包括由七顆亮星構成的北鬥七星(阿茲特克神話裡的巫師),一個最近世界各地觀星人用來定位這顆北天裸視彗星的著名星官。影像前景的維勾斯峽谷,如果以相對峽谷的寬度來度量,應是地球最深邃的峽谷。這道峽谷是弗衣多麻堤斯河在過去數百萬年,緩緩侵蝕大地的成果。要拍攝這幅影像,得結合多項元素,包括大量的規劃、等待、運氣、冒著強風和避開當地的狼群。在返回 太陽系外圍的旅程中,NEOWISE彗星(C/2020 F3)不停變暗,目前想好好觀賞它得透過雙筒望遠鏡。
FY:千裡無言
作者:GAZ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